历朝历代当中,只有明朝的皇帝个性十分鲜明,有嗜杀的,有贪玩的,还有追求练丹成仙的。但要说起其中的昏庸之辈,那就得说说明朝的第六任皇帝明英宗朱祁镇了。1449年,蒙古瓦剌犯边,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朱祁镇御驾亲征,结果在土木堡被瓦剌太师也先包了饺子,20万大军损失殆尽不说,连他自己也成了瓦剌的俘虏。 宋徽宗也曾做过俘虏,但朱祁镇的日子要比宋徽宗强得多,那是因为宋徽宗是亡国后被俘的,而朱祁镇的身后可是有完整的大明王朝,所谓奇货可居,也先原本指望靠着朱祁镇这个肉票跟明朝开价,却不料明朝出了个牛人于谦,当机立断立了个新皇帝,朱祁镇也就失去了价值。 被瓦剌放归之后,朱祁镇也被他的弟弟朱祁钰软禁在了南宫。如果就此了此残生,倒也没什么可说的了,但偏偏明朝内部再次发生政变,朱祁镇奇迹般的从囚徒再次变成了皇帝。 复位后的朱祁镇第一个昏招就是杀了忠臣于谦,却跑去给差点害的明朝南渡的太监王振建庙纪念。而第二个昏招就是把锦衣卫都指挥使袁彬给下狱了。 如果说于谦的死是牵扯到明朝内部的皇位争夺战的话,那么袁彬下狱可就说不过去了,因为这个袁彬不是别人,正是朱祁镇的恩人。 被瓦剌俘虏期间,所有大臣都四散逃命,就连身边的太监喜宁都变节投敌,唯有这个锦衣卫校尉袁彬不离不弃,患难与共,一路背着朱祁镇在敌营中前行。而朱祁镇和也先的每一次交涉,也都由袁彬据理力争,守护着这位没落天子的最后一丝尊严。 朱祁镇复位后,也提拔袁彬做了锦衣卫都指挥使。但好景不长,这位皇帝昏庸的本色再次显现,锦衣卫指挥门达为博上位,公开诬陷袁彬贪污索贿。当朱祁镇听说袁彬案后,却说了句非常无耻的话:随你怎么拷问,别弄死就行。有了皇帝这句话,门达开始对袁彬严刑逼供。 由于袁彬为人正直,任锦衣卫都指挥使期间从未制造冤案,所以在朝中名声也非常好,满朝大臣都知道袁彬是冤枉的,但都不敢吭声。 这时,一位在宫廷中服役的油漆工听说了这件事。这个人叫杨埙,是大明王朝无数默默无人的小人物里的一员,跟高高在上的锦衣卫都指挥使素不相识。但他却因忠臣蒙冤感到愤愤不平,冒死敲了登闻鼓。 朱元璋定下的规矩,百姓击登闻鼓申诉,皇帝需亲自受理。当朱祁镇召见杨埙问他有何冤情时,杨埙却反问了一句:陛下可还记得当年为保护圣躬而备尝艰苦的袁彬吗?这一问,堪称诛心。在杨埙的仗义执言下,朱祁镇改绞刑为贬谪,杨埙则因击鼓进言被判禁锢。朱祁镇死后,他的儿子朱见深为袁彬平反,官复原职,而杨埙被释放后却拒绝了朝廷的官职,重新做回了老本行。 他在日本传泥金画漆之法的基础上,创制了五色金钿并施法,连倭人都自叹不如,称赞他“其艺绝出古今”,而他以一介草民身份冒死救下一名锦衣卫的义士举动,也名扬日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