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都是期货市场的神(看完销户)

 喝一瓶的书屋 2017-09-09

今天江浩老师在群里说,你看看热卷,他就在骗我下单,我就不下,气死他!这是一句玩笑话,却非常直观。在客观的环境下,我们似乎是通过预测获取收益的,在真实的市场里,我们却大多无法准确预测行情的涨跌,有的只是概率。

2013年,凯丰基金吴星刚出名的时候,曾经在清华大学期货实战班发表过一次演讲:先做到不犯错,再到利用别人的错误,等资金到了一定的规模再考虑如何让别人多犯错(几十亿);一个成名的操盘手思考的不是眼下的繁华、众人的倾慕、而是我要做美誉,我要对投资者负责。 这几年吴星做到了,连续五六年的持续盈利,给投资者带去了回报,更证明了期货市场盈利的可持续性。这中间有很多我们投资者学习的地方,而上面我们引用的这段演讲内容亦可以学习到一些端倪。

  一个基本面研究的高手,他的研究不仅仅体现在对现货基本面的熟悉上,更重要的是他的逻辑。


什么是逻辑呢?通过逻辑我们可以对你能否在期货市场盈利作出最基本的判断,我们说一个人成长成材的背后,是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的。比如,我们曾经招聘过一位前台小姑娘,她有着一些内化的'魅力':“每天第一个到公司,定时给客户和同事加茶水”这些细枝末节构成了她的不可替代性,同时她日后仕途自然也会一片光明。信赖,放心,人缘?并不是完全由你的先天条件决定的,更多的在于你自己的觉悟!


所以说,一个人的才华,和结局我们是不是可以在一开始的时候就看出一些端倪呢?交易者是不是也是如此?很多人羡慕大佬,仰慕别人,我们在追寻交易秘诀的时候,有没有忽略一些东西?别人是怎么发财的真的和你有莫大的关系吗?


不要只在乎结果,看看过程吧!他们是怎么的与众不同!记得一次参加以'林广袤'为主场发言的论坛,在他发言期间,整个会场突然停电,下面的同学和嘉宾一片哗然;这次会议给我印象深刻,并不是这起意外本身——而是林在当时的环境中处变不惊的态度,他不仅在没有音响和灯光等情况下保持交流,缓和会场气氛,后来还走下讲台与大家簇拥长谈,直到最后电力恢复都是面不改色,那个时候他也才30出头吧,这种处变不惊的能力是不是也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呢?


从军事,商贸,到交易。以史为鉴,多少名人趣事,值得我们学习与回味。不管是洞悉天下的孔明,还是现今闻名世界的马云,谁也不是洞悉了天机而谋得其位。他们有的只是把握机会,审时度势的基本能力,当然还有我们之前所说的成材的必然特质。


说到成材的必然特质,我们有没有一个标准呢?是看星座做交易吗?还是看九型人格?其实每种特征的人都在这个市场里发挥着重要作用,当然绝大部分人共同拥有的特质则被对手盘拿来做了文章。

这个市场的成功是属于市场真正的“少数派”的。我们昨天在谈笑间说起少数派的特征。我说少数派就好比我们大哥,他满仓带我们挺过4次股灾,却在不久后创出新高,满仓不是好习惯但是他有着持续创出新高的能力。这能力的背后或许就是他能够成为大佬的必然原因。而这中间跌宕起伏的过程,我们称之为:奉献精神。


从10万到3亿的炒股大哥的故事,我是喜欢说了又说的,并不是他的故事特别精彩,是他的交易特质恰好诠释了交易投资的艺术。


他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家,从厨师到雕刻字画,从窘迫的经济到走入价值投资殿堂的致富。他诠释了投资的艺术,更与艺术相结合。


在我们第一次面的时候,他就提到了“道德经”和巴菲特的名言”:正直,勤奋,保持活力”在多次碰面,并合作投资后,感触也变得更为深刻,什么是胆识和魄力,什么是'道'


'道”,是在发生中产生的,又是在必然中演变的。他遵循了12年,并会继续遵循的交易模式,不会因为08年金融危机发生改变,也不会因为2015年的4次股灾发生改变,而他永远满仓,甚至除了市值几乎不在银行存款的魄力,更是一般人无法理解的。每天抄写经书,抄写老子的真言。把连续盈利20年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的妻子是他的风控,年化收益为负时则是他退出市场之时,而本期3只股票,位列前十大流通股东第一名。或许我们从市值中更容易理解他的集中性,专业性。

全文贯穿,我们讲的可不是道可道非常道的论语。希望通过这些真实的故事,您能接受“奉献精神,胆识魄力,正直,勤奋,保持活力”这样的精神,同时在交易学习上,更多的注重自我修炼,而不盲目的乱学乱作。在我们以往的文章中,你可以看到我们介绍的多位操盘手的交易系统,其实他们的系统多有简单却少数人愿意使用的特质,而这些势必在未来也是一的。


在文章最后我们提出三个问题,希望你可以认真回答,他们可以令你清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