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幸遇到您,我的中医老师

 为什么73 2017-09-10

走上中医之路,是偶然中的必然。1975年高中毕业,因为是家中长子,按照政策可以不上山下乡,于是被招工进了日照县药材公司,入职后在中药批发部工作。

在3年时间里先后从事中药材仓库管理、中药分装、批发部门店配货、开票等工作。

恢复高考后,我在1978年参加了高考,根据当年的高考成绩,我选择了山东中医学院和山东医学院为第一、第二志愿,最后被山东中医学院(即今天的山东中医药大学)录取,从此与中医中药结下不解之缘。

在学医的路上,有幸得到多位老师的启迪、教诲、指引,让我在中医路上越走越宽广。

1 启蒙老师唐玉庭先生

唐玉庭先生当时是日照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医生,山东中医学院中医系1962年级前辈。

20世纪70年代中期文革尚未结束,国家经济十分困难,临床最常用的中药材如栀子、黄连、天麻、川贝母等,十分短缺,供不应求。

因此,常常有人来到批发部走“后门”搞点儿紧缺药材配方,由此见到了唐玉庭先生的处方,并在以后有幸认识了唐玉庭先生,一包中药可以治病,真是太神奇了,由此对中药治病产生了兴趣。

工作期间,每天接触中药,连我在公司宿舍的外间都是药材库房,不断接触中医处方,以致中医中药逐渐让我神往。成为日后报考中医学院的原因。

当时中医学院只有中医中药两个专业招生,在填报志愿前,去征求唐玉庭先生的意见,唐玉庭先生告诉我要报考中医学院就要学医,于是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医系。

2 引领我进入中医殿堂的迟华基先生

恩师迟华基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内经分会顾问。入学第一课中医基础理论,任课教师是迟华基先生。

我和妻子张安玲教授共同撰文回忆过当时的情形:迟老师英姿勃发,精力充沛,讲课时充满激情,层次清楚条理,语言清晰,言简意赅,板书非常漂亮。

迟老师以她知识女性的特有魅力,让我们对学校、对中医耳目一新。就这样,我们在对迟老师的崇拜之中开始了学习中医的历程。

迟老师授课,越发激起了我们心中对于知识的渴求,循着迟老师的授课,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中医学之门。

迟华基先生敬业爱岗,一丝不苟;关爱学生,提携后学,德高师范;诲人不倦,从职业中获得乐趣。

30多年来,我们不仅在学术上得到了迟华基先生更多的教诲,同时,从迟老爱岗、敬业、爱生、为人的点点滴滴,领略到人生的真谛。

学生这样评价我们的迟老师:“教之以才,导之以德,足为师表。”

3 教我学习中药方剂的刘持年先生

恩师刘持年教授,是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方剂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室指导老师,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

本科阶段,刘老是我们的方剂学老师,我对方剂学的独钟之情,源于刘持年先生教学时感染,在本科和毕业后的一段时间内将当时的《中药方剂学》教材(上下册)阅读过5遍以上,成为日后从事临床、教学、研究工作的基础。

刘老对我的成长给予长期关注与无私的帮助、指导、提携,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至今仍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可以经常聆听先生的教诲。

刘持年先生关爱和提携后学,关注着学生的成长进步与学术成就,特别关注从事临床工作的学生所取得的临床经验,并用来作为教学、讲座的支撑资料,使他的教学与讲座贴紧临床、贴紧实践,因而深受学生欢迎。

刘持年先生以这样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学生,他博采众长、豁达开放的治学精神,难能可贵,值得师法。

受到先生方剂学研究方法与经验的启发,我在读书、临证、教学中非常注重方剂的学习与研究,曾经发表“加强《中医内科学》方剂教学的建议”的文章,得到了刘老的肯定。

近年来,因为经常与刘持年先生一起参加医院制剂评审以及学术会议,面对每一个制剂的资料,刘持年先生每次都认真准备,字斟句酌,言中肯綮。

在作学术报告前,刘持年先生坚持学习,与时俱进,每次参会都能聆听到他的新见解,使得每次与先生共事都成为不可多得的跟师学习良机。快乐生活,快乐学习,不断进取是刘持年先生给我的启示。

4 我的遥从老师岳美中先生

岳美中教授,现代著名中医学家。一生从事中医医疗和教学工作,较早提出专病、专方、专药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原则,善用经方治大病。

倡办全国中医研究班和研究生班,培养了一大批中医高级人才。在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威望。

1980年后《山东中医杂志》连载名老中医之路介绍岳美中先生学医行医的文章《无恒难以做医生》,其中提到“读书宁涩勿滑,临证宁拙勿巧”的学医行医经验,“勤能补拙”的治学经验。

在这篇文章的影响下,我先后购买了岳美中先生的学术著作《岳美中论医集》《岳美中医案集》《岳美中老中医治疗老年病经验》《岳美中医话集》。反复阅读,并阅读了岳美中先生推荐的诸多当读的医学名著,从中获益无穷。

今生虽无缘拜师于岳美中先生门下,但是蒙受岳美中先生思想的丰厚恩惠,许久以来一直自认是岳美中先生的遥从弟子。

5  改变我学习方法的曹星如先生

恩师曹星如先生,曾任菏泽市中医院内科主任,是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1981年秋季大四见习期间去了菏泽市中医院,有幸随曹星如先生侍诊。

先生渊博的学识、丰富的临床经验、严谨的治学精神对我产生了重大影响,改变了我的读书模式与思维方法,直接决定了我此后治学与行医的方向。

先生反复强调治学与学医,要有“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则改之”的心态与精神。

岳美中先生早年曾经在菏泽县行医,曹星如先生深受岳美中先生影响,强调读书入细,临证求精,用药宜轻。

先生读书甚丰,临证每每引经据典,古医书的原文张口即来,令人钦佩。在曹星如先生的引导下,我在见习期间,借阅并背诵了《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妇科心法要诀”“杂病心法要诀”“四诊心法要诀”。

还背诵了《伤寒论》《金匮要略》,成为我报考《伤寒论》研究生的重要条件,也为日后治学与临证打下坚实的基础。每每回忆及此,十分感念恩师曹星如先生。

6  恩师李克绍先生引领我探索仲圣奥秘

我的硕士导师李克绍教授,是国内著名的中医学家,《伤寒论》学者,齐鲁伤寒流派创始人。

1983年山东中医学院招收硕士研究生共有6个专业各1个名额,因为有了在菏泽市中医院背诵《伤寒论》的基础,是年报考李克绍先生的硕士研究生。

虽然笔试成绩并不理想,但是由于面试时用《伤寒论》原文回答问题比较熟练,给先生留下了较好的印象,经过李克绍先生争取,以扩招名额入学,有幸在先生指导下读书学习。

李克绍先生为人正直,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勤于医学,著述甚丰,从我拜师李克绍先生门下至今,每每念及恩师,总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感怀。

硕士期间在请教李克绍先生对读书的要求时,李老说“什么书都可以读,读懂才是最重要的”。

在恩师的指导下,三年的研究生时光,刻苦学习,认真读书,那时学校图书馆开放书库有关《伤寒论》研究的书籍悉数阅读,并且还阅读了线装书库的诸多古籍(当时可以借回阅读),并作了大量笔记。

将当时研究《伤寒论》的各种方法做了细致的分析、研究,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学习,不但掌握了《伤寒论》的思想、方法、内在规律,还掌握了研究与学习中医的基本方法、思维模式、学习规律,因而获益终生。

李克绍先生晚年坚持读书,笔耕不辍,著述甚丰,每次拜见恩师,总见老人家手不释卷,还时常找出笔记给我看自己的学习心得,每次都是震撼与满满的崇敬。

李克绍先生学而不倦、活到老学到老的进取精神一直激励着我,虽近退休却未敢懈怠。

7  临床导师卢尚岭先生

恩师卢尚岭教授,著名中医学家,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山东省知名中医药专家,曾任山东中医学会副秘书长、山东中医药学会心脑血管病学会主任委员。出身中医世家,其祖上即悬壶乡里。

先生1966年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曾师承著名中医学家周次清教授,拥有50多年的临床经验。

1986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中医内科学教研室任教,随即进入附属医院急诊科工作,此后跟随卢尚岭先生做住院医师7年之久。

在先生的指导下从事中医临床、科研与教学研究,目睹并参与恩师进行益心口服液临床研究的过程,用益心口服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为观察临床疗效并保证患者安全,卢老常常亲自为患者熬药,下班后留在病房观察记录病情变化,从而最终获得益心口服液的新药证书,并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这些跟师的经历,为我从事中医内科学教学、临证、科研打下坚实基础。

1995年拜卢老为师,成为卢老的入室弟子,跟师3年,全面学习与继承老师的临床经验和治学精神,1998年经考核合格出师,被山东省人事厅、山东省卫生厅确认为卢尚岭教授学术继承人。

卢尚岭先生以他严谨的治学理念,创造性的思维方法,渊博的学识,精益求精的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师古不泥的创新精神,洒脱达观的生活态度,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弟子。

从师以来,我在为人、处事、治学、行医等方面感受着老师的教诲与恩泽。恩师关爱学生,心底无私,倾囊相授,治学严谨。

在拜师学习期间,恰逢卢尚岭先生同时指导硕士研究生,他将徒弟与研究生组织在一起,每周有一个晚上在学校给我们授课,讲授他的临床经验、用药心得、治学规律,这种学习的经历和收获,不仅让我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与学识,同时也成为日后带教研究生的宝贵财富。

卢尚岭先生曾经在中药教研室讲授中药学,熟谙中药药性,后到中医内科学教研室从事临床与教学,因而卢尚岭先生临床用药独具特色,对我影响极大,我研究中药的内容很多是受了卢尚岭先生经验与学识的启发。

卢尚岭先生的带教模式是丽东书院早期学习形式之雏形。我在带教研究生之后,开展业余讨论正是对卢尚岭先生带教方式的模仿与传承,也是创办丽东书院的最早经历与启示。

8 神经病学导师迟兆富先生

恩师迟兆富教授曾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卫生部重点学科神经病学学科学术带头人,连续五届担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常委,癫痫学组组长。

1998年夏季,我去齐鲁医院神经内科进修,师从迟兆富教授。迟兆富先生平易近人,谦逊和蔼,朴素节俭。

迟兆富先生善于学习,勤于读书,治学严谨,退休之后每天仍然坚持阅读国内外专业文献,掌握学术发展的动态与进展,始终保持学术领先地位。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身为国内神经病学大咖的迟兆富先生,对中医中药情有独钟,善于使用中成药治疗神经内科常见病,他对六味地黄丸的理解与应用颇多心得。

在退休之后,迟兆富先生又重新开始学习中医理论和中药方剂。因为相同的临床专业,得以经常与迟兆富先生一起参加学术会议、外出会诊,每次见面都能够得到先生的指导与教诲。

6年以前,我安排研究生随迟兆富教授侍诊,使他(她)们得以在研究生期间能够见到更多的神经内科疾病。

迟兆富先生对我的学生更是关爱有加,认真指导,每遇疑难病症、罕见病例,迟兆富先生总是带着学生们去看看,并兴奋地为学生们讲解,他还将大量的珍贵资料提供给我们学习。

迟兆富先生是我和研究生们共同的导师。

▍版权声明:摘自公众号:麗東書院。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