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中心的議事亭前地噴水池邊,有這麼一座典雅秀麗的西式建築靜靜佇立著,那便是仁慈堂大樓。白色的牆體,綠色的邊框,圓柱和拱門凝結成典型的巴洛克風格,吸引了不少遊客都以它為背景拍過照。但很少有人知道,這座二層小樓上其實還藏了一座博物館,更鮮有人上去細探一番。關於仁慈堂的故事 仁慈堂於1569年由澳門首任主教賈尼勞創立,因推行慈善救濟事業,故而得名成立。之後,仁慈堂開辦了中國第一間西式醫院白馬行醫院,並設育嬰堂,痲瘋院,老人院,孤兒院等機構。據史料記載,仁慈堂的痲瘋病院是澳門歷史上第一所社會福利服務機構。時至今日,仁慈堂依舊是澳門具影響力的慈善團體,一直發揚助人仗義的仁愛精神,為社會基層提供醫療和社會救濟。 而仁慈堂大樓就是始建於18世紀中葉,後經過改動,1905年年加建券廊,形成今天的面貌。2005年,它與澳門其他20多座建築共同構成的“歷史城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仁慈堂博物館的入口有點隱秘,位於大樓左側的巷子裡。這條僅僅幾十米長的幽靜小巷,兩側建築風格類似,只不過一側是淡黃色牆體灰色木葉窗,另一側是白色牆體墨綠色木葉窗,再加上中間鋪設的盆栽和石板路,襯得極其好看。 ▲巷子的盡頭有一尊半身銅像,正是仁慈堂創辦人賈尼勞的雕像。 從右側的木門直上二樓就是博物館。一進入這裡,一種莊嚴肅穆之感油然而生。無論何時何地,救死扶傷都是神聖,讓人心存敬畏的。 這裡不僅存放了賈尼勞(澳門天主教第一任主教)的全身畫像,頭顱遺骨和陪葬品十字架,還有展出了大部份來自仁慈堂值理會主席飛安達的私人珍藏。包括印有耶穌會徽號的陶瓷器皿,仁慈堂的歷史文獻“澳門仁慈堂章程”的手抄原件,當年白馬行醫院使用過的銅鐘,天主教的一些祭器用品和聖像等文物。這些歷史文物都反映了天主教在亞洲活動與其衍生的文化特色,極其珍貴。 博物館外還有一個小陽台,同樣以白色和墨綠色為主色調,頂上的黑色吊扇與數張雕花鏤空設計的桌椅平添了不少復古情調。從這裡,可以俯瞰整個議事亭前地。微風輕拂,看樓下人來人往,心中卻是一片祥和安寧。我想,這便是在煩囂的鬧市中仁慈堂大樓獨有的魅力吧。 下一次再來新馬路,別只顧著一路向前追趕,那些曾錯過無數次的風光正等著你來靜心欣賞...... 仁慈堂大樓 地址:議事亭前地 開放時間:10:00-13:00,14:30-17:30 (逢週一及澳門公眾假期休館) 票價(仁慈堂博物館):MOP5;學生及65歲以上長者免費 附近之巴士路線:3,3X,4,6A,8A,18A,19,26A,33,N1A 關注eMacau,認識澳門、玩盡澳門! 版權說明 · 來源:澳門旅遊局 · 如未標明來源,則來源於網絡,我們對作者深感敬意。 · 如有侵權,請留言告知,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