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三线】童鹤龄 -- 《 一座历史丰碑 》(上部) 1

 三线建设文化 2022-04-16


  一座历史丰碑(上部)   

(1)

   文:童鹤龄   

回望三线

    上世纪的1964年开始,中国的几百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万人次民工建设者,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号召下,放弃安逸、舒适的生活,远离城市和亲人,打起背包,跋山涉水,来到祖国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大漠荒野,战天斗地,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三线建设。
“三线”:一座历史丰碑
上 部:回 望 三 线
     “三线建设”是中国现代史上“特色”建设,犹如中国长城的修建一样,众说纷纭,有人说是“昏招”,也有人认为是“千古之作”。

     当人们逐渐淡忘三线建设这段历史时,我们再来回望40年前的中国三线建设是怎么回事。

(一)

     “三线”----这是一个产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响彻云宵的词儿。47年前,“三线”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在世界上也是一项影响巨大的事件。军事效应是评价长城的前提。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构筑长城的直接目的是用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在冷兵器时代,长城防御体系的军事作用应该说是卓有成效的。
     古长城沿线大体上与农牧区自然分界线相吻合,长城便是这种生态环境差异和农牧民族冲突的产物。中原王朝既然无法彻底清除飘忽不定的对手,又要时刻防备突如其来的偷袭,广筑长城在中国古代较长的历史时期不失为一种明智有效的对策。
     如果说修筑长城是中国古代建立国防的一个壮举,那么也可以说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三线建设是现代世界上一项影响巨大的国防建设壮举。其深度与广度远比修筑长城要伟大得多。
     基于这点,三线建设得到的评价是肯定的: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建设史上辉煌的一章。
     三线建设在世界军事史上写下了永不磨灭的一页。
     三线建设为中国建立起了一座历史的丰碑。
     三线建设的确是座不朽的丰碑!
     陈荒煤先生曾动情地写下一段话:“三线人的光辉形象时时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他们是点燃我灵魂的一簇圣火。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一个民族灵魂的燃烧更壮观更有深远意义、更美好深层的力量,那就是:无论在多么艰难的条件下,三线人那种对人民、对祖国、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无比忠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簇点燃民族灵魂的圣火从来没有熄灭过,如今燃烧得越来越辉煌了。”
     47年来,中国三线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他们创造了举世瞩目是物质丰碑,也为我们树立起了永不磨灭的精神丰碑,他们的业绩将永载共和国的史册。
     今天,我们回望三线建设这段历史,我们会对三线建设的历程和丰功伟绩产生一种钦佩。当年三线人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谱写出中国开发西部的前奏曲。这对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振兴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无疑具有它的历史价值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回望中国的三线建设,我们会动情于那个为了保卫新中国的“战略”转移场景-----几百万建设者从中国的东部开赴中国的西部地区,那是一场多么声势浩大的建设啊。
原四机部部长、国务院三线办副主任钱敏说:“三线建设把中国工业布局从沿海推向内陆,为发展中国西部经济创造了条件。”
     还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社会学家称:三线建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最宏大的“移民”。
     军事家认为:三线建设是对中国国防工业发展的一次极大的推动。
     经济学家说:三线建设奠定了中国西部的经济发展的厚实基础。
     文化学者曰:三线建设推动了东部城市文化的向西部的进程。

个人简介

Personal introduction

 童鹤龄,男 ,1947年5月生安徽人,西北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航空工业三0二医院文化顾问,曾任三0二医院院长助理、工会主席。长期在贵州地区三线航空企业单位工作,工作之余做自己喜欢的事——写作。有50多年的写作经历,发表各类作品3000余篇计300多万字。创作以报告文学、纪实文学、散文、杂文、随笔及科普作品见长,还有大量的新闻稿件和几十部舞台剧、电视专题片及小说、歌词作品、摄影作品。曾经给中央电视台播出的8集系列论证片《龙腾东方》撰写三线建设集《三线巡航》。个人出有文学专著《还我国酒》、《超限飞行》、《屹立高原蓝天间》3部;主编、参与编写航空工业、贵航集团、贵州省、安顺市、医院内刊等书刊30多部及文化画册20余册;有10多篇重要作品在《南风窗》杂志上发表,有500余篇作品在国务院主办刊物、卫生部主办刊物及国内外报刊杂志上转载。20多年来,创作相对集中在中国三线建设及特色人物上,尤其是退休以来,创作小有成果,数十篇作品获省部级及贵航集团、安顺市创作奖;2017年4月荣获安顺市十佳读书个人。



顺手放入朋友圈,没准您的朋友就需要!

▽三线文化遗产 |  Information 

2022

三线文化遗产

三线精神 永放光芒


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