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载:“三线”:一座历史丰碑--上 部:回望三线(三)

 秦岭之尖 2017-09-11


“三线”:一座历史丰碑(三)

作者:童鹤龄


编者注:本文经作者同意后发表,不得随意转载


1964年开始,几百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万人次民工的建设者,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号召下,放弃安逸、舒适的生活,远离城市和亲人,打起背包,跋山涉水,来到祖国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大漠荒野,战天斗地,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三线建设。他们成为了中国特有的“移民”-----三线人。

当您从电视或电影画面上看见中国西部天空升起蘑菇云,看见火箭冲向天空,看见出现在地面、蓝天、海疆的现代化兵器、飞机、舰艇,看见荒原、山谷间的钢城、工厂、电站拔地而起,看见神奇大裂谷间地下长廊般的隧道等景象时,您可曾想到在这辉煌图景后面为此做出巨大贡献的三线人。

47年来,三线建设者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他们是中国开发西部最可爱的人!他们在创造举世瞩目的物质丰碑的同时,也在我们心中树起了永不磨灭的精神丰碑。

1964年到1980年的17年间,在横贯三个五年计划的三线建设中,国家在13个省和自治区的中西部地区投入了2000多亿元巨资,建起了近2000个星罗棋布的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其中一部分后来被称为西部脊柱,如攀枝花、酒泉、金川等钢铁冶金基地,酒泉、西昌航天卫星发射中心,葛洲坝、刘家峡等大型水电站,六盘水、渭北煤炭基地,长城、水城等大型钢厂,成昆、襄渝、川黔、阳安、青藏(西宁至格尔木段)、湘黔等10条铁路干线,贵州011基地、陕西012基地,贵州061基地、083基地,川西核工业基地,长江中上游造船基地,四川、江汉、长庆、中原等油气田,重庆、豫西、鄂西、湘西常规兵器工业基地,湖北中国第二汽车厂、东方电机厂、东方汽轮机厂、东方锅炉厂等制造基地,中国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科研机构。形成了中国可靠的西部后方科技工业基地,初步改变了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布局,带动了中国内陆和边疆地区的社会进步。

三线建设建成了中国军民品重大科研、生产基地45个;形成了包括煤炭、电力、冶金、化工、机械、核能、航空、航天、兵工、电子、船舶工业等门类比较齐全的战略后方基地。

三线建设聚集并培养了一支强大的科技、工业队伍,仅军工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就有20余万名。绵阳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就曾拥有以王淦昌、彭桓武、朱光亚、郭永怀、邓稼先、程开甲等一批著名科学家。

三线建设给中西部一些城镇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攀枝花、六盘水、十堰、德阳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新兴工业城市与三线建设相伴而生,在荒原中崛起;贵州的安顺、遵义一批古老的城镇注入现代工业后,焕发了青春;成都、重庆、西安、兰州、贵阳等一批中心城市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增强了经济实力。这些城市的兴起与建设,带动了三线地区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进步。

三线建设对于改善我国的生产力布局,增强我国经济和国防实力,促进内陆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线建设,堪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建设。

三线建厂初期的职工住宅

三线航空企业老办公楼

茺坡野地盖厂房

红湖厂山洞厂房

红林老厂山洞厂房

1968年筹建期302医院的临时医疗用房

三线建设时期的工厂洗澡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