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少飞,1935年生,1954年考入扬州师范学院后留校任教,后在教育行政部门任职,1983年任扬州市文联副秘书长,主持作家协会工作多年。退休后,潜心扬州园林研究,先后出版《扬州园林》、《园林风采》、《扬州园林史话》等作品,并参与编写《中国园林》一书。现为扬州作协顾问、扬州政协文史委顾问等。 扬州园林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以其独特的风格在中国园林中占有重要地位。扬州园林院落的组合处理、园林建筑的设计理念、园林水景的独特处理、园林山石的安排,形成了独具风格的中国文化艺术特色。 《扬州画舫录》曾云“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三者鼎峙,不分轩轾”。扬州园林既具有北方皇家园林金碧辉煌、高大壮丽的特色,又有大量江南园林中的建筑小品,自成一种风格。 扬州学者许少飞,数十年来浸淫于扬州园林研究,著书立说,让世界感受到扬州园林之美。 《中国园林》,是一部重量级的图书,曾作为国礼赠送给英国。在这本《中国园林》中,扬州园林内容占比高达占40%,而该书的封面也恰恰是扬州园林。 ——可见扬州园林,在中国园林中的分量! 这部《中国园林》,是“中国园林第一人”陈从周先生的作品。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陈从周就带着学生,来到扬州,实地考察扬州园林。当时,这位饱览天下园林美色的饱学之士,也不禁为扬州园林所赞叹,所折服,扬州的四季假山,扬州的迤逦长廊,扬州的叠石山泉,无不让陈从周迷醉其间,他用脚步和目光,深深审视着扬州园林的每一寸精彩。他所著的《中国园林》一书中,扬州园林篇章占据40%,苏州园林篇章占据35%,其他园林占据25%。 扬州园林,为何分量如此之重? 许少飞说,陈从周先生的《中国园林》40%的内容都是扬州园林,并不只是他个人的偏爱。中国园林分为三大类: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从地理划分上看,扬州园林属于江南园林,但是又区别于苏州、杭州的园林,是有别于苏杭园林的一个样本。扬州园林的特点,就是就有“雅健绚丽”的特征,雅健是从结构到文化上南北兼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兼具南秀北雄,既有南方之秀雅,也有北方之雄健。 和苏州园林相比,扬州园林的假山都比较高大,比如个园里的假山,何园里的假山,都有9米多高,而苏州园林的假山最高不超过8米。苏州园林的房屋也比较小,而扬州园林里的房屋也比较宽敞明亮,个园抱山楼,楼上楼下,都是几间房屋相连。就连扬州园林里栽种的树木,也有较为高大的银杏。 相比较于北方皇家园林来说,扬州园林不同于北方园林的雄伟高大、布局严谨、厚重沉稳,而更强调清新洒脱、精致细腻,叠石理水、青瓦素墙,书卷气深浓。此外,扬州园林色彩丰富绚丽,各种树木植被花卉色彩搭配自然协调,能够符合人的审美情趣。 以瘦西湖景区为例,整个景区显示出完整的景观构成,错落有致的空间层次、起承转合连绵不断的景观序列,体现了突出的整体景观组织特征,是江南私家园林与北方皇家园林艺术相互间借鉴融合的成功范例。这样产生的效果便是“视野之开阔为苏州园林所不及,而相互呼应却又较杭州西湖紧凑”。 这些特色,都和扬州的地理位置有关,也和扬州的历史文化发展有关,扬州园林无疑是中国园林的独一无二的范本。 赠送给英国的《中国园林》是英译本。译者是资深翻译家凌原先生,他提出,是不是就按照陈从周当年的描述,翻译成英文,传播给世界呢?许少飞说,还应该再仔细编校。他说,陈从周来扬州的时间,已经是50多年前了。在这50多年中,扬州园林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特别是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扬州园林的经过修缮恢复,面貌变化很大。 那么,由谁来编校修订呢?所有人的目光,又都落到了许少飞的身上——他研究扬州园林数十载,可谓胸藏扬州园林之丘壑。 开始编校修订吧,第一个问题不难解决,将原作中的差错,一一挑出,加以修正,也就好了。难在第二点上,毕竟,要在有限的篇幅中,讲清楚扬州园林50多年的发展变迁,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更何况,这篇文字,将向世界讲述扬州园林的当代传奇。 50多年时间里,扬州先后修复了个园、何园、珍园、萃园、二分明月楼、小盘谷等,先后复建了片石山房、朱草诗林、九峰园等,重建了卢氏意园、数帆亭、壶园、小玲珑山馆等。在北郊,复建了卷石洞天、西园曲水、四桥烟雨、春台明月……重建名园的浩大工程,再现了扬州城“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漫步扬州城,无异漫步在延绵十里的山水长卷之中,处处感受到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处处感受到扬州历史文化的厚重内涵以及当代扬州的鲜活气息。 修园造园的50多年间,扬州一边是着意恢复重建名园,一边是全面规划,兴筑新园。茱萸湾、凤凰岛,这些在多年前还非常陌生的地名,如今已经是旅游胜地了。盛世造园,扬州人的造园传统又一次复兴,古城深巷、城郊县市,各类私家园林星罗棋布,走在其中,随意推开一扇大宅院的大门,里面往往别有洞天。 更重要的是,近年来,扬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城园共建,处处可见免费开放的市民公园,处处花香蝶舞,处处清水鱼欢。来扬州,不是看一家两处园林,而是整座城市,都是一座园林,城即是园,园即是城。 这50多年的扬州园林复兴之路,许少飞将之凝练成一篇不长的文字,名为《扬州园林变化述略》,也由凌原翻译了,就附在《中国园林》之中,将扬州园林发展复兴的脉络,一并展示在世界面前。 向世界介绍扬州园林,许少飞并不是第一位,但能如此翔实推介扬州当代园林的变化,这还是第一次。 编校陈从周的《中国园林》,必定是需要相当底气的。事实上,许少飞在此之前,已经写过多部有关扬州园林的书籍。其中,最早的一部,名为《扬州园林》,是一套丛书中的一种,当年那套介绍扬州的丛书一出版,就获得了国家图书出版奖。这套丛书,从出版至今,已经再版了5次。在许少飞的案头上,还搁放着一本,上面已经划满了红线,写满了批注。如今,这本《扬州园林》,是许少飞的工具书,也是很多人了解扬州园林的首选。这本书内容翔实、图文并茂,将一处处精美的扬州园林娓娓道来。手中有书,如同游扬州园,赏扬州景。 许少飞能够对扬州园林如此了解,开始还是沾了“工作之便”。许少飞曾在文联任职多年,主要负责作家协会的工作。那时候,接待世界各地的来访文人,也在许少飞的工作范畴之内。文人们来扬州,看什么?当然是看园子,在这点上,扬州是有足够底气的。运河诗会、琼花诗会……来的文人们,多是见多识广的,可对扬州园林,除了赞叹,还是赞叹。 那些年,走到扬州园林之中的大家们,不胜枚举。思乡回家的汪曾祺、应琼花之邀的王蒙……还有一些当年名不经传的作者,比如苏童,在工人文化宫礼堂举行了一场文学讲座。许少飞还记得他,脸庞清秀,留着板寸,在讲座中,还特别提到了自己受到莫言作品的影响。 客人来了,许少飞要作陪。特别是那些来自国外的客人们,或许他们并未见过,在东方国度,能有这样一座城市,轻轻用竹篱一围,就能将整个自然界的山水奇观,都圈于一处。叠石,理水,都有说不尽的奥妙在其中。许少飞的讲解,讲那些眼睛可以看到的,扬州园子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水,为何要如何布置,都是有道理有深意的。他还讲那些眼睛看不到的,那就是扬州园子谋篇布局中的文艺哲理,以及那些流传了千百年的诗词民谣。 既然来了,许少飞也不想让他们简单地走走逛逛,总要留下点什么吧。扬州园林的美景,自然是浸透到每位来访者的心中去的,这些文人都能写,又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他们笔下的任何一行文字,都是为扬州园林所做的宣传,而这些宣传辐射的经纬,是可以覆盖到国外很多地区的。 上世纪80年代,江苏中青年作家读书班在扬州举行,为了真切感受扬州,干脆就住到了个园中去吧。学员们的宿舍就安置在个园中,甚至从外面请来了大厨做饭,还建了一个浴室。邀来授课的,都是大家,比如忆明珠先生。课余时分,许少飞就陪着忆明珠,在园子里走走看看,许少飞就提出,请忆明珠为个园写点东西。开始,忆明珠倒有些推托,后来看到这个园子里的竹影婆娑,石形清俊,也是才思泉涌,就有了经典散文《个园话竹》、《个园话石》。 这些经历,对许少飞而言,也是影响深远的。在这些巧夺天工的园子里,走得多了,看得久了,自然也有了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和痴迷。所以,当出版社约他写一本关于扬州园林的书时,许少飞一口就应承了下来。而且,在写作时非常流畅,那些园子对他而言,如数家珍。在这本书里,许少飞俨然成为这些园子的主人,其中的一屋一瓦,一砖一石,都由他慢慢道来。之后,他还写了一本《园林风采》,也是介绍扬州园林的书籍,无论是旅游的适应性,还是文史的翔实性,都是畅销不断的作品。 2014年3月,作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项目、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扬州史话》丛书由广陵书社出版面世。这套丛书分为十本,是对扬州历史文化的一次全面梳理。其中,《扬州园林史话》的作者,就是许少飞。 和《扬州园林》《园林风采》相比,这本《扬州园林史话》的写作,显得格外重要。毕竟,这要将扬州园林纳入到历史的长河中,并逐步归纳出扬州园林的清晰脉络。这就不仅仅需要对现代的扬州园林了如指掌,更要对历史有着丰富而细致的了解。这些只能从浩如烟海的史籍文献、地方志乘、诗文笔记中来。尽管已经退休在家,但是许少飞依然挑起了写作这本史话的重任。对于扬州园林,他有着一种无可推卸的自觉性。 许少飞说,扬州园林历史,可以分为六个阶段。从西汉至南北朝时期,应为扬州园林的起始时期,在这长达六七百年的历史中,可以追溯到吴王刘濞的宫苑,徐湛之构筑的风亭、月观、吹台、琴室,以及建于蜀冈中峰的大明寺,这些都是扬州园林最初的模样;发展时期,应为隋唐宋元四朝,随着隋炀帝下扬州,修建了大量宫廷园林用于居住,同时也有一些私家园林。其中,宋代官筑园林较多,如扬州郡圃、真州东园、平山堂等,民间筑园甚少,寺庙园林对名花异卉的贡献很大;到了明代中后期至清代中期,扬州园林迎来了成熟时期,此时扬州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在江南造园风气的影响下,扬州园林渐趋成熟,出现了叠石,让构园的要素始臻完美。不断出现了有影响的名园,如遂初园、于园、寤园、影园等,而造园家计成也著就了造园理论著作《园冶》。 清代中期往后,扬州园林抵达了辉煌的顶峰,扬州街巷之中,尤其在南河下一带,大园小园遍布其中,城郊部分更是园林座座,或前后相依相接,或隔水相望相映,园主们争奇斗妍,一座座名园不断出现。而瘦西湖一带,清·沈复在《浮生六记》中赞为:“平山堂离城约三四里,行其途中八九里,虽全是人工,而奇思幻想,点缀天然,即阆苑瑶池,琼楼玉宇,谅不过此。其妙处在十余家之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李斗《扬州画舫录》又言:“开止水以为渠,处处是烟波楼阁”。园多、景美,集成群、连成势,风貌宏丽。 这一时期的扬州园林,发展出了兼具南雄北秀的特色,其原因一是清帝南巡,四商杂处,交通畅通,二是南北园林匠师技术交流的结果。扬州园林既借鉴了皇家园林金碧辉煌、高大壮丽的特色,又有大量江南园林中的建筑小品,自成一种风格。 扬州富商在造园时一方面借鉴了江南园林淡薄、清况韵味,但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又借鉴北方皇家园林雄伟恢弘和高贵富丽的风格,建筑追求高贵富丽,形成雅健的南北过度特色。因此,扬州园林除了追求诗情画意、标榜风雅之外,还追求豪华,炫耀财富,并用园林作为招待宾客洽谈商务的交际场所,使扬州园林在总体面貌,建筑尺度,材料规格等方面都带有高级华丽的格调,一些园林还采用了北方园林中常用的聚集手法:集中用水,使水面成为园林的主要景观。“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 清代嘉庆之后,因为战争频发,漕运不畅,扬州园林急剧衰败,园林多趋于小型化、庭院式;而在新中国成立后,扬州园林正式走上了复兴之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扬州园林蓬勃发展,昔日名园次第恢复,拓新规模步伐飞速,城园共建有目共睹,扬州城内处处公园,就在刚刚过去的元旦,又有八个休闲公园同时开放。漫步在扬州城中,随处可见花木泉池叠石的园景,真正实现了古诗中所说的那句“绿杨城郭是扬州”。 许少飞这一本《扬州园林史话》,终将扬州园林的来龙去脉,说得清清楚楚。 也正是在这次系统全面的梳理过程中,也让许少飞寻找到很多饶有趣味的点。历史是令人着迷的,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还有很多谜团,至今无可破解。比如都说唐代扬州“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可是没人统计过,在唐代扬州,到底有多少园林。书中记载的这一句话,究竟有多大的可信度?许少飞就在县府志中找,在《全唐诗》、《全唐文》中找,一下子找出了20处扬州唐代私家园林。尽管可能还会有遗漏之处,但是至今为止,这已是最全的一个唐代园林名单了。又比如说,在很多关于中国名园的著作中,都提到了“江都之俞”,江都即扬州,而这所“俞园”的注释,却都是“不详”或“待考”,甚至在扬州的有关县府志中,都是一字未提。许少飞经过大量的阅读,分析出这个失踪的“俞园”,极有可能是位于瓜洲的于园。 扬州东关街的街南书屋也是文气斐然的一处景观。清代马氏兄弟修建时,因为“适得太湖巨石”,“遂定其名为小玲珑山馆”。关于小玲珑山馆的建造年代,一直都是众说纷纭,而许少飞也通过这块“太湖巨石”,确定了此园建造的年代信息,从相关诗文中,沿着草蛇灰线,打捞蛛丝马迹,分析出小玲珑山馆始筑于雍正十年,至十二年建成。还有,关于小玲珑山馆中的十二景,也多有错讹之处,甚至在《扬州画舫录》中,也是错误。许少飞最终在马氏兄弟马曰璐《小玲珑山馆图记》中,分析出准确的十二景,应为看山楼、丛书楼、透风轩、透月轩、红药阶、浇药井、梅寮、石屋、清响阁、藤花庵、七峰草亭、觅句廊。 潜心文史,是一件无比枯燥的苦差事。如此一环接一环的解谜,却又让许少飞乐在其中。他就发现,一些历史名人,和扬州的园林文化,也是密不可分的。比如石涛,世人都知道,这是一位大画家,也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位叠石大家,何园中的“片石山房”,就是出自石涛。 耄耋之年,不忘初心,一处处已然消失的名园,在许少飞的笔下,一一再现。这位白首皓发的老人,还将续写扬州园林的不朽传奇。 (王虹军 摄) 记者:研究了50多年,您怎么看扬州的园林艺术? 许少飞:我出生在镇江高资,那就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从小就对风景有兴趣。到了扬州读书,后来一直留在扬州,那时候经常去瘦西湖玩,走在湖边,饱览一座城池的美不胜收,慢慢就有感情了。后来从事文化方面的工作,对于园林文化更有一种情怀。园林文化很有意思,一座园子,绝不仅仅是一座园子那么简单,而是一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园林文化,不仅包含有叠石、理水、建筑等艺术,还有饮食、诗词、民俗、戏曲等。可以说,园林文化是包罗万象的,是能够回顾过去,折射当下,看到未来的艺术。 记者:扬州文化和扬州园林相互之间是如何影响的? 许少飞:园林文化,本身就是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罗万象,但是,总的来看,扬州园林文化表达了一个时代的人们的审美追求,凝聚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与内涵,是城市文化遗产中最直观的表达。 比如扬州园林里的藏书文化,在街南书屋,马氏兄弟的藏书故事,古今闻名。比如扬州园林里的戏剧活动,正是那些园林的主人们喜欢戏剧,所以投身其中,养了不少戏班,要知道,养戏班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而在清代扬州的徽班进京,直接促成了国粹京剧的诞生。还有扬州园林的饮食文化,扬州园林的主人们都是食不厌精的,催生了很多著名筵席,还有一位盐商写过《调鼎集》,可谓是集淮扬菜之大成的一部作品。此外,在园林中进行的诗文画展活动,更是不胜枚举。扬州文化深深影响着扬州园林,扬州园林又回过头来,影响着扬州文化。 可以说,扬州园林在扬州文化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绕不过去的一部分。 记者:扬州园林和城市历史有什么关系?又是如何影响着百姓生活的? 许少飞:园林在城市之中,自然和城市的兴衰息息相关。盛世造园,城市兴,则园林兴,反之亦然。园林的兴衰隆替,总是随着城市勃兴衰败,一部园林史,就是一部城市历史,就是一部最鲜活的市民生活史。读懂扬州园林,也就能读懂扬州的历史文化。在扬州历史上,修园造园的,几乎都是富商大贾,是当年的“有影响力人群”,他们的文化追求、艺术品位,往往引领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发展,引领这这个城市居民的文化品位以及生活方式——没有园林的主人们对精致精细的追求,就没有“扬州三把刀”这类的蜚声于世;没有他们对“扬州八怪”的襄助支持,就没有扬州文化中的包容与创新的基因。 更直接地来看,扬州园林是扬州文化的重要遗产,也为当代扬州提供了宝贵的旅游资源。这些名园既是自然景观,更是人文景观。这种自然之美与人文底蕴之深厚的结合,扬州园林可以说是国内景区中难得的代表。 记者:从扬州园林的历史发展脉络看,现在扬州园林发展处于什么阶段? 许少飞:在《扬州园林史话》中,我把扬州园林历史分为六个阶段,现在扬州园林正处于复兴阶段,就我看来,这又是最好的时代。之前扬州园林无论多么辉煌,都是以私家园林为主。但在现在,扬州城中到处都是开放的免费公园,走在城中,就连街边的建筑也增加了廊檐和风亭,城园共建,城在园中,园在城中,成为了现实。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近来扬州又次第出现了较有规模的私家园林武静园、涵碧园、玉龙花苑和陈园等;在老城区深巷民居之中,十几年来,也陆陆续续出现了木香园、祥庐、紫园、真赏园、半隐阁、箕山草堂、滴翠园、明咏园、隋园和梅庐等等五六十个清静、绿色、溢着山水情韵、富有自然之美的私家小园。 从小处说,他们美化了自家庭院,改善了居住环境。从大处说,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传承着古城“园林多是宅”的诗意,在净化着、美丽着、充实着园林城市的肌理。名园、大园,园林元素丰富的大道、河岸,如若一株大树的枝干,而这些小园则如大树上的一片片绿叶。 记者:您现在还进行哪些研究? 许少飞:通过这些年的研究,我就发现,石涛不仅是一位书画家,还在叠石上很有研究。所以,我打算写一本《石涛叠石艺术》。还有一本《江南园林叠石艺术》,这个江南的概念比较宽泛,当然包括扬州在内,而且篇幅不小。主要从历史、流派、特色、工匠等方面进行阐述,尤其是工匠部分,要为一些工匠留名。这本书也急不得,我要写到自己满意为止。 记者 王鑫 摄影 张卓君(署名除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