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高考是高中阶段学习的指挥棒,那么历年高考真题尤其是最新的高考真题则是重要的指示灯。笔者通过钻研和精析2017年3套课标全国卷的生物试题,并与往年课标全国卷的生物试题进行比较,发现了一些共同点和2017年课标全国卷生物试题的新颖独特之处。 具体分析如下: 一、“稳”——主干突出,模块全面 与往年课标全国卷生物部分的结构、题型布局和分值配比一样,2017年课标全国卷生物部分仍为6道选择题,共36分;4道必考非选择题,共39分;选修1和选修3对应的两道选考题各占15分(2017年生物技术实践选考题由第39题变为第37题,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选考题由第40题变为第38题)。必修1、2、3模块“三分天下”的大格局与往年课标全国卷生物试题相比无太大波动。2017年3套课标全国卷生物部分除光合作用、遗传规律、实验等为共同考点外,对其他知识的考查选择性地出现在不同卷中,但所涉及的考点绝大多数为主干知识。因此,考生应当梳理知识、明确主干,并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等形式进行综合、归纳,力争做到“无死角、无遗漏”。 二、“变”——具新颖和独特之处 1.图例变式灵活现 2017年课标全国卷生物部分以图表形式考查相关知识的试题明显增多。如2015年课标全国卷Ⅰ和Ⅱ生物部分共出现了3个表格;2016年课标全国卷Ⅰ生物部分仅在非选择题部分涉及2个图示;而2017年课标全国卷Ⅰ、Ⅱ、Ⅲ生物部分均出现3个图示,数量增多,且变式更为灵活。 变式一:变单一点为综合图 如2017年课标全国卷Ⅱ第1题中的减数分裂与基因型相结合的图例(如图)是由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2第17页中的“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图解”变换而来的。 变式二:变细胞图为曲线图 如2017年课标全国卷Ⅱ第4题的曲线图(如图)是由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1第63页中的“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细胞图变换而来的。 变式三:将教材中文字描述图变为曲线图 如2017年课标全国卷Ⅲ第30题的曲线图(如图)是由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3第54页中的“其他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分布和主要作用”示意图变换而来的。 变式四:变过程图为曲线图 如2017年课标全国卷Ⅲ第38题的图示(如图)是由人教版生物教材选修3第45页中的“动物细胞培养过程示意图”变换而来的。 备考建议:多角度、全方位掌握教材中的核心图。 第一,明确每一章节的核心图,做到准确识记原图,如哺乳动物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图解为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2第2章第1节的核心图。 第二,转换图例形式、整理变式类型,如哺乳动物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图解可以变换为染色体(DNA)数目随时间变化曲线图、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随时间变化曲线图等。 第三,联系相关知识、绘制拓展图例,如带有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减数分裂过程示意图、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的异常细胞分裂图、交叉互换图、基因分离定律示意图、自由组合定律示意图、两种基因重组示意图等。 2.凸显能力重实验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实验类试题可以考查考生的知识和技能。2017年3套课标全国卷生物部分实验类试题所占分值均明显加大。以2017年课标全国卷Ⅰ为例,选择题部分的第2、3、4题和非选择题部分的第29、30、32(2)题均为实验类试题,其所占分值占据了必考部分的半壁江山,这是历年课标全国卷生物部分都未曾出现过的“大手笔、大制作”。这几道实验题基本上都围绕教材实验展开,共分四个层次考查。爱惜身体。注意补充营养、按时休息,不吃早饭、熬夜是不可取的。规律生活。一个合理的时间表很重要,它可使自己有规律地生活。 第一层次:对教材实验的理解 对教材实验的理解,意在考查实验过程和实验原理,如2017年课标全国卷Ⅰ第2题。本题考查显色反应相关试剂的使用原理。A选项涉及的台盼蓝,出现在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1第43页拓展题部分,当细胞死亡、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时,台盼蓝可进入细胞内,将细胞染成蓝色。B、C、D选项的考查点均为考生动手操作过的教材实验,其中双缩脲试剂检测的是蛋白质而不是氨基酸,这是一个易混点。若考生清楚双缩脲试剂的检测实质是蛋白质(或含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Cu2+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答案就非常清晰了。该试题重在考查考生是否对教材实验的实验原理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第二层次:考查教材实验思想 考查教材实验思想,重在考查实验原则,如2017年课标全国卷Ⅰ第3题。本题需要根据曲线图分析不同激素与叶绿素含量之间的关系、叶绿素含量与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等。看似信息量大、综合性强,但是只要考生不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慌乱,化繁为简,沿着选项中每个问题的考查方向各个击破,就能正确解答此题。 第三层次:对新探究实验进行分析 对新探究实验进行分析,主要考查获取信息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如2017年课标全国卷Ⅰ第4题。本题以小鼠为实验对象,以某种动物的提取液对小鼠产生的影响为关键信息,让考生分析提取液的成分和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旨在考查考生快速、准确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首次注射未见异常,再次注射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与4个选项一一核对,只有再次接触过敏原出现过敏反应符合题意。本题将对重要概念的准确理解放在了全新的实验情境下进行考查,进一步突出了对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 第四层次:完整设计一个全新的实验 完整设计一个全新的实验侧重考查应用教材经典实验解决全新问题的综合能力,如2017年课标全国卷Ⅰ第29题。本题一改往年在给出一系列信息提示和思维铺垫后的“填空式”,大胆地采用了“全开放式”的设计。试题只是限定了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给出了实验材料(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等为材料),明确了实验目的(确定一种新病毒的类型),要求考生“简要写出(1)实验思路,(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即可。(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整个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结论得出全部由考生自由发挥,考查了考生的理解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等。这种全方位、多角度的开放式命题形式很可能让一些考生产生无从下手、无的放矢的迷茫感,其实只要静心思考教材中的经典实验还是能寻找到答案的影子的。考生若能由本题联想到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2第45页中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并大胆借用该实验的思路,答案就会悄然浮出水面。笔者认为该试题是整张试卷中最为豪放的大制作,也是试卷的一大亮点。 备考建议: 第一,加强开放式实验类试题的训练,消除对这类试题的畏惧心理。 第二,加深对各种实验方法的理解。以“同位素标记法”为例,考生不仅要熟知教材相关实验,如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光合作用过程中水分子中氧的去向、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等,还要明确该方法的适用范围:标记对象为原料中的某种元素,追踪该元素依次出现在哪些产物或哪些细胞结构中。 第三,结合试题关键信息找到参考依据。 第四,构建规范书写开放式试题的框架。依据以上四步可以找到试题的切入点,逐级降低难度,从而达到从无从下手到有的放矢的目的。 3.重视教材涉及“章首”“课后” 2017年课标全国卷生物试题与往年课标全国卷生物试题相比,进一步加强了对教材 知识的考查,且首次涉及了“章首”引言和“课后”拓展题中的相关信息。如2017年课标全国卷Ⅰ第2题A选项中的“台盼蓝染色”,为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1第43页中拓展题的相关信息;第38(5)题“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可以说是基因工程的先导,如果说他们的工作为基因工程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启示,那么,这一启示是。”中的相关信息和问题答案存在于人教版生物教材选修3第2页中,原文为“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明1944年,艾弗里(O.Avery)等人通过不同类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不仅证明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还证明了DNA可以从一种生物个体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个体。艾弗里等人的工作可以说是基因工程的先导”。 备考建议: 进一步重视教材:不仅要熟悉主干知识、准确记忆核心概念、熟练掌握基本方法,还要关注教材中的拓展应用、科技前沿、技术和理论间的衔接等。不存侥幸心理,全面备战、杜绝疏漏。 4.“遗传”出新首考图谱绘制 “遗传”是每年高考的必考点,系谱图一般会作为试题情境出现,让考生去推断某些个体的基因型及计算相关概率。而2017年课标全国卷Ⅱ第32题首次出现了由考生绘制系谱图的考查,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清楚一个完整而准确的系谱图应具备的四要素: 第一,患病(正常)男女的表示方法“如图1”; 第二,婚配标识“如图2”; 第三, 产子代标识“如图3”; 第四,各代标识“Ⅰ、Ⅱ、Ⅲ等”。 只有准确掌握系谱图的四要素,才有可能绘制出完善的相关图例。进一步提高对教材图例的复习要求,不仅会识别和分析,还要会完整书写和绘制系谱图、遗传图解、细胞分裂图等。 5.选修考查增分析 继2016年课标全国卷生物选考部分出现分析设计类试题之后,2017年课标全国卷生物选考部分试题中均涉及分析类问题,如2017年课标全国卷Ⅰ第37(2)题中“不选择其他两组的原因是”、第38(1)(2)题中的“其原因是”等,进一步打破了“选考”复习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陈旧模式,增强了选考试题的思维量和能力立意。 备考建议: 打破“选考”复习死读书的套路,加强对相关操作的原因分析并深入理解其理论依据,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综上分析,可以看出高考对教材的考查越来越细、对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考生在复习备考时,要在“抓主干、重双基”的前提下进一步关注教材细节,加强动手操作能力和绘图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的衔接等。总之,只有做到知识储备全面、能力训练到位、综合素养提升,才能适应高考全面细致的考查内容和灵活多变的考查形式。平和心态。在复习备考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以保证复习的高效性。明确目的。要明确自己学习的目的,只要明确了学习的目的,自然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回不去的是过去,唯一能把握的是当下,不要等一切尘埃落定时才追悔莫及!现在才刚刚开始,讲解看《教材帮》,练习用《一遍过》,即使最后不尽如人意,也能负责的告诉自己,我拼尽全力了。足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