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桥村位于贵州丹寨县北部,南皋河如玉带般环绕四周。自古以来,石桥苗寨就有用树皮造纸的历史。 石桥盛产构树,而构树皮为造纸提供了绝佳的原材料。夏季,正是削取构皮麻的最佳时节。 构皮麻削取后,刮去外层晒干,经水沤、浆灰、煮料、河沤、地灰蒸、漂洗、选料、碓料、袋洗等工序变成棉絮状。 棉絮状的构皮麻 村里最“资深”的作坊,不是谁家的老房旧院,而是一处纵深不知其底的天然溶洞。 洞内冬暖夏凉,泉水不断,为造纸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村民们在这里造纸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将棉絮纸浆兑水,按一定的比例添加滑药,搅拌均匀。 纸张成型的关键环节就是捞纸。捞纸师傅听水声,灵巧地晃动竹帘,纸浆就能均匀附着,形成一张湿漉漉的纸。 千万次的实践中,捞纸工的手变成了一杆秤,纸张均匀,误差极小。 晒纸工奋臂挥舞毛刷,手法干脆利落。每一刷的走向都稳稳当当,如行云流水一般连贯顺畅。 村民们还在纸里加入了当地的花草植物。 古老的造纸技艺吸引了无数的海内外游客。 和许多传统技艺一样,石桥古法造纸也面临传承的困境。造纸不挣钱,年轻人觉得辛苦,不愿意从事这个行当,纷纷到外打工。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劳作了一天的纸街恢复了宁静。因纸而兴的石桥,它赖以生存的千年技艺是否还能延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