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某消费金融公司被罚900万,无奈转移目标

 拓小天 2017-09-13

现金贷的赚钱能力有目共睹,正是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消费金融公司开始着重发展自己的现金贷产品,不过鉴于前段时间北银因贷款和同业业务等违规行为收到的900万元罚单,依靠线下中介获客这个巨大漏洞,让所有消费金融公司一时警醒,纷纷开始寻求线上转型,而与互联网公司为消费金融公司提供了一个最为快捷方便的方式。

转型.jpg

据相关媒体整理的数据显示,在近期已经披露2017年上半年业绩的10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九成以上实现了净利润增长,多家消费金融公司扭亏为盈。而中银消费金融公司的净利位居首位,其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亿元,同比增长125.73%;净利润6.45亿元,同比增长192%。而此次其与新浪合作推出一款名为“有借”的线上信用贷款产品,与之前中银自己推出的互联网产品相比,额度更小、期限更短。其借款金额为500~5000元,1~30天的借款期限,是一款典型的线上现金贷产品。

在中银消费金融公司的官网上,除了“有借”、“有还”出现在产品介绍栏中外,中银自己的线上产品“新易贷微贷款”的二维码已经出现在banner图中,成为其主推产品,顶替了之前额度高达20万的信用贷款以及针对教育、装修、租房等场景的大额消费贷等线下产品。如今,消费金融公司之所以像中银这样果断放弃线下市场,转而面向线上,除了北银的教训外,线下风控的缺失是最根本的原因。

风控.jpg

之前北银的被罚,也揭开了消费金融市场的巨大风控漏洞。据媒体报道,北银消费金融在贷前审核、贷后管理、合作方管理上都存在着风控问题。当前国内20多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银行系处于主导地位,其风控体系主要以央行征信为核心,一定程度上受益于银行的经验和传统优势;而非银行系的消费金融公司除了央行征信,还具备大量的客户数据、行为和用户习惯等。可无论是银行系还是非银行系,看似有所依托,但大数据系统的风控体系建设仍相对薄弱。造成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消费金融发展时间较短,真正迎来井喷式发展是在2014年,而前期为了抢占市场,很多机构信奉“流量为王”的战略,从而导致风控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再有我国征信体系发展缓慢,各类数据维度仍不完善,而客户数据的缺失直接制约了消费金融的风控发展。

大数据.jpg

而目前消费金融所面临的不止大数据问题,跟现金贷款相关的信用风险、欺诈风险,以及操作风险、流通性风险、合规风险等等都包含在风控问题的多个层面。所以,监管体系相对完善,风险漏洞相对较低的线上模式,成为了消费金融公司们的共同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