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信鸽信息网

 海陵子 2017-09-14

  据历史记载中国最早集中使用信鸽送信息是(公元425年),匈奴族铁弗部,十六国时期夏国创建者,公元407年—425年,从开国皇帝陈德开始就大规模的进行信鸽选种,利用信鸽进行通信,夏国人用信鸽是因为鸽子有天生的归巢的本能。

  夏国的信鸽最初用来传递军情,当宋国的富人修园林时,夏国的富裕百姓则热衷于马术和赛信鸽了,最开始信鸽常常遭到人为的捕杀人,后来夏国形成法律吃军用信鸽,是以被送进劳役营的重罪,再后来商人们也通过信鸽传递,就有了夏国遍布着信鸽驿站,成为了全国各地的交流讯息的通信网络。

  时间到了公元1128年,有信鸽引起的一段典故,南宋大将军张浚有一次视察部下曲端的营地,到了军营,空荡荡不见一个士兵,他非常恼火,就对曲端说“要视察他的军队,曲端立即将所统帅的5个军的花名册递上”,张浚指着花名册说“我要视察第一军”,曲端不慌不忙地打开笼子放出了一只信鸽,倾刻间第一军将士全副武装,飞速赶到,张浚大为震惊,又说:“我要看你的全部军队。”曲端又放出四只信鸽,其余四军也奉召赶到。

  中国人用鸽子传信的史料,据历史记载,最早见于唐代的《开元天宝遗事》,其中《传书鸽》一条,记载宰相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戚友人通信,都用鸽子捎送,并将他的鸽子称为“飞奴”。《唐国史外》也记载航海者用鸽子送信的事:“舶发之后,海路必养白鸽为信,舶设,则鸽虽数千里,亦能归也”。唐代笔记《酉阳杂俎》卷十六说:“鸽能飞行数千里,辄放一只至家,以为平安信”,则说明此时已经有人大规模饲养了,现代有的养鸽子书说,到了宋代、明代,中国人才开始养鸽子,那是“无知者无畏”。

  通信是信源给信宿传递信息量的过程,当信源和信宿距离较近的时候,人类的话音可以传播到的范围,人们可以通过语言来交流,古人见面打招呼'吃了吗?'就是这样的情况。有,但是当距离增大到人类的声音无法传播的时候怎么办呢?在古代封建王朝的统治疆域辽阔,中央怎么实现与地方之间传递政令,与边疆军队互通军事信息呢?普通的平民百姓又是怎么和远方的亲戚朋友通信交流的呢?就是信鸽在历史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信鸽对人类历史通信是功不可没的,也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因为信鸽对人类的历史贡献,人们给了它一个好听的名字【和平鸽】。

  扬州高邮盂城驿的历史发展 盂城驿位于江苏省高邮市南门外馆驿巷13号,明洪武八年开设(1375年),是京杭大运河旁一处重要的水马驿站,1985年在高邮城南发现了至今保存完好的明代盂城驿,我国邮驿史长达3000多年,历代建立的驿站、递铺数以万计,高邮驿站占地面积有16000平方米,现存有牌楼、照壁、正厅、后厅、驿卒舍、厅房、库房、送礼房、厨房、廊房、马房、鸽房、木鸽笼,体现当时水上、路上、空中,三位一体的,现代化通信手段的扬州高邮的古城驿站。

扬州陆军一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