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春

 迷人的无可救药 2017-09-14
3

编辑

青春

席慕蓉创作诗歌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39个义项展开全部

《青春》是席慕蓉创作的现代诗歌。诗人独特地以书来比喻青春,写出了青春值得珍藏,也写出了青春的易逝,不易保存,表现了诗人对青春的无限依恋之情。[1]

作品名称

青春

外文名称

youth

创作年代

现代

文学体裁

诗歌

作者

席慕蓉



这些触动灵魂的中外经典诗歌,你读过几首?

诗歌原文

青春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的极为拙劣

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 是一本太仓促的书[2]

英文版本

Youth

Each of the endings had been written

All the tears been already on the way

But how did it begin we’d forgotten

On that old unrepeatable summer’s day//

No matter how I used to follow trace

Thee young, in the flashy floating clouds lost

A softest and faintest smile on thou face

Which day by day disappeared amidst

From hill to hill after the sun’s falling//

Then the yellowish title page unfolded

Fortune made it with awfully binding

With tears again and again had I read

Being unwilling to admit the truth

All is rush written in the book of youth

作品注释

①符号“//”代表诗歌分节。

作品赏析

文学赏析

因为美和时间打的永远是一场失败的战争,所以诗人含着泪“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然而,需要我们很好总结的仍然很多。

追怀青春,是人之常情,历来以此为主题的诗甚多。席慕蓉这首《青春》,是独出机杼之作。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人生的旅程已快结束,前景不会发生什么变动了;“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该留的泪都已流了,人生的滋味已都尝遍,不会再遭逢什么希望未曾遭逢过的悲欢了。青春已经过去,它如今已成回忆。诗把茫茫的回忆集中在那个“夏日”,这是精巧的选择。因为夏天最热烈,火热的青春中的热烈夏日,自然最令人难忘。但它已“不再回来”,离开现在已很远,很远。

第二节中的“你”不是指第二个人,而是指代青春时代的“我”,“你只如云影掠过”——青春岁月匆促短暂得很;“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我”当时未尽情享受青春的欢乐,“你”已“逐渐隐没在落后的群岚”,消失于迷茫之中,青春时代就这样结束了!诗行中,弥漫着悠悠的遗憾。

惆怅与遗憾之情,凝结成一个新鲜的意象——青春是“装订得极为拙劣”的“一本太仓促的书”。由于太仓促,所以才“装订得极为拙劣”;而“太仓促”正是对上文“如云影掠过”的描述的回应。扉页已“发黄”,表明这本书已很“古老”。而“我”还“含着泪”“一读再读”,舍不得丢开,对青春的无限依恋之情被形象地表现出来。[3][1]

名家点评

徐志摩《中国最美的诗歌世界最美的诗歌》:意象源于生活,采自感情,出于构思。以书来比喻青春,席慕蓉是诗界中的第一人。这首诗正是内客上的共性与表现手法上个性的统一,以独特的方式末表达人们所共有的感受——对青春的怀恋。[4]

作者简介

席慕蓉,(1943-),女,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生于重庆,祖籍察哈尔盟明安旗族。台湾知名画家、著名散文家、诗人,著有诗集《画诗》、《七里香》、《时光九篇》、《无怨的青春》等,散文集《江山有诗》、《有一首歌》,美术论著《雷色艺术异论》、《心灵的探索》等。[5][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