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色彩的调性

 聰哥的寶藏 2017-09-14


形状和色彩是绘画的最基本的两个物质载体——也是构成人类视觉的最基本的两个要素。


一个画家在他的画面上使用什么样的形状和颜色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他的世界观。当然,稳定的世界观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在人的一生中,世界观总是在变化。


没有绝对客观的形状和颜色,就算是摄影,也会受制于器材的差异性,何况是不同性格、不同阅历的人类个体。所以,同一个物象,不同的人来观察、来表现会有完全不一样的结果。这个过程非常复杂,个体的差异性表现在很多方面,包括世界观、受教育背景、技能与趣味等等。


然而,不能否认规律的客观存在,否则,艺术就没有门槛。对于绘画艺术的从业者,对形状和色彩的运用需要通过练习越过一道门槛——就是掌握基本的造型能力。之后才有能力判断什么是好的、有趣的造型、什么是有品质的色彩。


在这里,我们先不讨论形状的问题,只聊聊色彩。色彩有个基本的门槛,就是对调性的把握,只有掌握了色彩的这一基本规律,才有可能发展出具有个性的创造。


我们先来看一些入门的作品。上图的海边风光是十九世纪西班牙画家海斯所作。对于外光写生的风景画,决定色彩调性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天气,其次是对象的固有色。


海斯这幅画表现的是一个阴沉的天气,冷灰色调。无论是近景中的海滩还是中景处有草地的小山坡均笼罩在银灰色的冷光下。在这个基调下,近处的海滩的泥土暖黄色成为画面中色性较暖的一极。


冷色调画面中的暖色掌握到一个什么样的分寸便考察了画家对色彩调性把握的基本能力。这种色彩关系很微妙,只有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掌握。海斯的这幅画达到了要求。



再来看海斯另一幅类似的风景画,与上一幅如出一辙,同样是阴沉的冷色调。注意在这种色调下对绿色的表现——植物暗部绿色和亮部绿色的关系,从色性与饱和度两方面去体会。



上图仍然是海斯所作,似乎他偏爱这种银灰色调。这幅画中虽然看到了蓝天,却依然是个多云的天气,阳光并不强烈,加之大面积的绿,冷色主导了画面。植物暗部偏褐色的暖绿把握得很恰当——形成了色性的冲突,同时又能调和——这便是调性的规律。


远处哥特式教堂的尖顶的颜色画得非常好,这种灰往往比较难画,难画的原因在于容易脱离调性孤立的去观察和调色。



阴天,还是阴天。这种天气,固有色容易主导画面的色调。这幅风景的作者是西班牙画家莫雷(1876-1922)。


画面中大面积的蓝紫灰与剥离了植物的土地的黄灰形成了补色冲突,然而,土地的黄仍然笼罩在冷色天光之下——调和了这种冲突——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对立统一那么回事,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对观察和表现技巧的要求比较高,没有正确的意识和一定量的积累无法达到。


以上分享的作品是为了说明对色彩调性的把握的入门阶段,只有跨过了这道门槛才能拥有一个对颜色的好的趣味,否则趣味会畸形发展,缺乏最基本的判断力。


同样,只有跨过了这道门槛,才可能有更高品质的主观色彩追求与创造,这和造型(形状)是同一个道理——只有掌握了造型的基本规律才有可能创造更具意味的个性化的造型,这方面,可以看看马约尔、亨利·摩尔等的雕塑作品。


在此,我们只讨论色彩。下面我们看看法国画家博纳尔(1867-1947)的作品。



在这幅暖色调的室内场景画中,红色的墙面积较大,这个红色画得很丰富——有偏黄的红、偏紫的红,明度、饱和度也有变化。白色的圆桌和白色的方门安排得很有意思——形状上方圆对比强烈,在颜色上却联系紧密——圆桌的白倾向蓝紫、门的白倾向蓝绿,门的颜色与其右侧面积小且狭长的贴有绿色墙纸的墙壁产生联系,与大面积的红色形成了可以调和的冲突。


画面颜色和形状的安排非常巧妙,值得玩味。色彩布置得很主观,注意画面左侧的橙色衣服的人物,橙色衣服的整个饱和度提高了,得以从红色的环境中凸显,而她身后的深色衣服的站立人物则与她保持空间距离,隐藏在背景里。


这一切画面的安排都需要画家主动调配色彩与形状以达到预期效果。与印象派时期专注外光写生的莫奈、毕沙罗等相比,博纳尔已经渐行渐远。



博纳尔的这幅浴女明显削弱了对象亮暗面的明度对比,强调了颜色的冷暖色性。女人体的暗面颜色明度和饱和度都提高了,成为一种较鲜亮的蓝色,与亮面的肉色形成非常明确的补色关系。


环境中的阴影颜色同样提高了明度和饱和度,形成比较平面的色块并置。弥漫于画面的黄橙和蓝紫在制造一种流动的色彩张力。色彩又向抽象表现迈进了一步。




色彩的调性与品质在博纳尔的画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我们再接着看几幅巴尔蒂斯(1908-2001)的作品。



像这类较大尺寸的创作不太可能由写生完成——当然有例外的,刘小东的三峡、汶川等宏幅巨制便是写生创作的。巴尔蒂斯这幅画无疑是在画室里完成的了。


脱离写生的创作,色彩往往是主观设计。这种情况下,依赖的是长期训练形成的对色彩调性的内化的自觉。如果没有跨过那道门槛,画类似于这种创作就是空中楼阁。



他和博纳尔的处理手法不太一样,巴尔蒂斯没有削弱物体亮暗面的明度对比,他将亮部与暗部的形状概括得很明确,同样趋于平面化。颜色也很有品质。



在这幅画中,形状和颜色都提炼得很纯净,没有杂质。打个比方,客观世界就像一块吸饱了水的海绵,而巴尔蒂斯的画面就像是把海绵里的水挤尽了,并压缩后装在火柴盒里。


单论色彩,巴尔蒂斯足够自觉,皮肤的亮面、椅子的亮面、衣物的亮面、桌布、墙面等调性氛围强烈。




我以为,对色彩调性的驾驭能力来自长期的写生和临摹练习,没有捷径。但有人找到一条不费劲的近道——不观察,直接用同类色画画,得到一种廉价的色调。就像早期拍电影用的手法——滤色镜,这样得来的色调很虚假,自欺欺人。这样画出来的色彩也会概念化,千篇一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