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夷山天心村斗茶赛唯一85后状元——陈志强

 昵称47064343 2017-09-14

天心村地处武夷山景区的核心部位,钟灵毓秀、茶香浸染,在岩茶界可谓名声远扬、如雷贯耳,所产岩茶被誉为正岩中的正岩,是武夷岩茶皇冠上的明珠。“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便是对其所产岩茶的最好阐释。武夷山天心村斗茶赛唯一85后状元陈志强(1988年出生)就是出生在这样一个被誉为正岩茶核心村的茶农世家。

家族世世代代与茶结缘,爷爷陈水田和父亲陈珍加都是以茶为生计、以茶山为家。作为天心村慧苑组茶农,家族几代迁移搬动,但始终未曾离开天心岩茶村,从慧苑搬至大坑口,再从大坑口到曼陀,又从曼陀到水帘洞、到桂林,直至1999年响应政府政策,景区茶农全部迁出,才迁到景区对岸的崇阳溪边上,如今的天心岩茶村。

   茶山、茶树、茶青、茶香、炭焙房等等和岩茶相关的元素,贯穿了陈家的家族脉络,成了陈家引以为傲的家族符号,这些家族脉络和符号也就自然而然悄无声息的随着岁月的增长和茶香一道融入了陈志强的DNA,从小在核心景区中长大,在茶山上摸爬滚打的他,对核心山场的坑、涧、窠、洞、岩了如指掌,烹茶煮水的生活方式几乎浸润到了骨子里。

    中专毕业后,因不满足于现状,欲追求人身价值得到最大实现,陈志强毅然参军,加入了人民解放军野战部队。野战部队是保家卫国的王牌、共和国的利器,也是最能够锻炼男子汉意志品质的熔炉。经过部队的严苛磨炼和自我成长,陈志强对人生的价值、追求方向和目标设定有了更加清晰坚定的判断和认识。

     2009年满怀激情和期待,带着军人的满满正能量和“全副武装”的心志,陈志强光荣地退伍了,回到魂牵梦萦的天心村、回到了茶香缭绕的家。军旅生涯的锤炼让他受益匪浅,淡定从容而又坚强耐苦。回家后,他并没有急于求成地接过父亲的家业,而是脚踏实地从最基础做起。爬遍了景区所有核心山场,坑坑涧涧、沟沟壑壑,岩上的、沟谷的,自家的、他家的,陈志强对山场的土壤、水路、植被、山坡的背阴朝阳、阳光的漫射直射时间等等,对自家山场资源和他家山场资源对比的优劣都滚瓜烂熟,真正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爬过无数茶山,摸清了自家“家底”和他人“家底”之后,陈志强还没有急于出手,而是潜下心从岩茶制作工艺入手。受益于天心村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谦卑虚心地向前辈们学习,除了自家的祖传工艺还从叔叔伯伯辈那学到诸多制茶技艺。从品茶入手,陈志强品遍天心村百家茶,从品鉴中学习到了工艺的细微差别在成茶外形、香气、汤色、叶底和滋味上表现出来的巨大差异,细致较真到略带自虐的苛刻执拗。

掌握了岩茶制作精髓之后,陈志强并没有满足于此,2010年远赴广东的潮汕,考察和学习潮汕乌龙茶工艺优点,尤其学习到了潮汕乌龙茶焙火工艺区别于武夷岩茶的独到之处。

     集众家之长于一身、厚积薄发、满怀自信,从实践到理论、再回到实践。2014年陈志强接过父亲的班,创办了武夷山手尚工夫茶业公司,当年在武夷山天心村斗茶赛上一炮打响,初战告捷拿下大红袍金奖。每年一次的天心村斗茶赛,就是岩茶界的“华山论剑”,各路英雄豪杰、制茶高手齐聚斗茶赛,年方二十六的陈志强在这样顶级的斗茶赛上能够技压群芳获得大奖出乎所料,这是对他潜心钻研的极大肯定和鼓励,是偶然中的必然。自此,陈志强每年获奖不断,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登顶,荣获天心村斗茶赛肉桂状元,2016年获得三金一银一优质奖……。

对陈志强来说,获奖和状元都不是终点,而只是漫漫茶路上的诸多驿站。他对岩茶的执着可以用“走火入魔”或者“掉到坑里”来形容。岩茶界那泡神秘的《远香》单株百年老丛就出自他之手。《远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随心所欲,而是饱含了茶师的辛勤付出和执着追求。2011年陈志强就着手寻找单株茶树,寻找单株资源、2012年开始尝试制作单株,2015单株制作成功,2016年《远香》命名,红遍岩茶界,一时间成了网红,各种传说和神秘接踵而来,但核心只有一个,那就是岩茶粉们都渴望揭开面纱一睹芳容。殊不知这泡传说中一斤48万的单株《远香》汇聚了茶师5年的辛勤汗水,才萃取一泡天地精华。

在状元陈大师家中,笔者有幸喝到陈大师亲自沏泡的岩茶。在品香开怀间,见他端坐在泡台前,面对着眼前的盖碗,温杯、投茶、注水、出汤,每个步骤和动作都行云流水、环环相扣;白皙纤长的手指灵动而优雅,犹如一位钢琴大师与键盘在对话,泡出来的茶汤清透明亮,茶香满屋。清瘦俊朗的他,眉清目秀,说话轻声细语、慢条斯理,有着与他年龄不相匹配的沉稳和练达。品茶间歇,笔者很不识趣地问了个不接地气的问题,问了陈志强:“你名利双收了,成大咖了,还有什么人生追求和目标吗?”问完后悔不已。而陈大师却爽快地回应了笔者,说道,名和利都是水到渠成的事,也可以说是身外之物,但是对岩茶制作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优秀传统技法的传承、现代先进技艺融入,制作工艺的推陈出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不段摸索和进取。他继续道,他最大的目标是把武夷山核心正岩区能叫的出名字的坑、涧、窠、洞、岩的茶树都找出来,都做一遍,探寻茶的本味,回归茶的本味,这样才对得起大自然的无私馈赠和大自然对武夷山的情有独钟……。


声明:本着传播弘扬茶文化为宗旨,本文作品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平台发布的内容作为分享、研讨之用,内容仅供参考,如注明原创的转发请注明出处,茶文化传播需要您的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