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岐黄专论 | 慢性肾炎的治疗(第207期)

 杉木轩 2017-09-15

临床集锦

慢性肾炎的治疗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陈茂梧主治 

西南交通大学生物院 耿耘整理


       慢性肾炎属常见病,为临床难治病症之一,中西医疗效都不甚理想。陈茂梧先生于此病的治疗有其独到之处,兹举例如下。


例1  朱某,女,40岁。患慢性肾炎尿毒症住某医院,经西医治疗半月效果不显,请陈老会诊。症见呕吐频繁,水入即吐,纳差,食后腹胀,大便泄泻,日3~4次,小便每日少于300毫升,全身水肿,舌苔黄白相兼而腻,脉弦。此为中焦脾胃寒热错杂,仿《伤寒论》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干姜10克 黄芩15克 黄连6克 党参20克

1剂即呕吐好转,2剂诸症大减,3剂能进食,吐泻消失。守原方加梓树荚、铁扫帚各40克,黄芪30克,炙甘草10克,大枣12枚。出入50余剂,水肿渐消,饮食渐增,二便自调,基本痊愈出院。

 

例2 周某,女,20岁。1979年6月初诊。

患慢性肾炎1年余,伴闭经。经中医通经药治疗无效,邀陈老诊疗。症见全身高度水肿,伴低热,无汗,口渴不欲饮,尿少而黄,尿蛋白持续在++~+++,舌偏红、苔薄黄腻,脉沉细。

陈老抓住患者发热无汗、尿少、苔腻等症状,治以解表化湿利水为主,处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苓散加味:

麻黄、连翘、赤小豆、白术、桂枝各10克,茯苓皮、猪苓、泽泻各15克,爵床30克。

上方出入3月余,尿蛋白转阴,水肿消退,月经来潮,至今10余年未复发。

 

例3 涂某,男,16岁。1976年初诊。

患慢性肾炎2年余,精神萎靡,头昏呕吐,心下痞满,食欲不振,腹胀,小便黄短而少,下肢浮肿,舌苔白腻,尿蛋白+++,血尿素氮24. 99mmol/L,血肌酐530.4µmol/L。当地医院诊断为尿毒症晚期,拒收住院,遂就诊于陈医师。陈老处以半夏泻心汤出入化裁,服药半年,诸症逐渐消失,尿蛋白始终在±~+之间,尿素氮、肌酐维持在8.93~10. 71mmol/L和221~265.2µmol/L之间,嘱长期服红枣、莲子。 

1年后复查,各项肾功能指标基本正常,体力渐复。

 

例4 李某,男,21岁。1969年10月初诊。

患慢性肾炎年余,消瘦,肤色暗,口渴,尿清,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尿蛋白持续阳性。陈老处以自拟肾阳散:鹿茸、冬虫夏草、红参等组成,早晨1次顿服,朝温其阳;六味地黄汤加减,晚上1次顿服,暮救其阴。

治疗近百日,诸症消失,尿蛋白转阴,随访20余年未复发。 


例5 余某,男,30岁。患慢性肾炎3年余,面色苍白,轻度浮肿,神倦乏力,动则气喘,常兼外感发热,纳呆,舌淡胖薄白,脉沉细弱。尿蛋白++。陈老处以:

麻黄、连翘、杏仁10克 梓树荚40克 黄芪、党参各30克 炙甘草10克 大枣10枚 鹿茸、冬草夏草各2克(研末冲服) 红参5克(另炖服)

上药服至半年左右,诸症逐渐消失,尿蛋白±。随访10余年未复发。


按 例1 以吐泻为主症,虽有全身水肿,但病机关键在于中焦脾胃不和,寒热格拒,气机逆乱。故治疗重在调和中焦寒热,枢转气机,达到不治水而水自消的目的。

例2 乃慢性肾炎并闭经,病机重在上焦肺气不宣,湿热内郁,即《金匮》所言“水气病”是也,以实证为主,故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苓散化裁,宣肺解表、清利湿热、行气利水,使邪随水去,不通经而经自通。

例3 为尿毒症重症,病机关键在于寒热虚实夹杂,水毒痞结于中焦,故能以半夏泻心汤调和中焦而取效。

例4 为典型的肾阴阳两虚之证,故用肾阳散与六味地黄汤早晚交替使用,阴阳双补。

例5 为正虚招邪,肺气不降,脾肾俱虚,治当三脏同治,虚实兼顾,故用麻黄、杏仁、连翘、梓树荚开宣上焦肺气;用黄芪、党参、炙甘草、大枣培土以利输转;虫草、鹿茸、红参温肾以助阳,故取效明显。

陈老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不断搜集和摸索民间应用中草药治疗本病的经验,针对本病症状消失后尿蛋白持续不转阴的特点,总结出一些中草药有解毒以消除尿蛋白的作用,如银花、连翘、白马骨、土茯苓、大黄、黄连、黄芩、黄柏、生牡蛎、爵床、知母、梓树荚、铁扫帚、马鞭草、瓜子金、鲜射干、天葵子等;还有一些中药有补益以消尿蛋白的作用,如芡实、莲子、怀山、黄芪、人参等。故临症时,他常在当用方中辨证选加以上药物。如遇农村经济有困难者,则单用一些草药,亦能屡起沉疴,收到良好效果。如治李某,女,18岁,农民。1978年初诊。患慢性肾炎3年余,经中西医治疗后,症状缓解,但不稳定,时有复发,尿蛋白持续在+~±之间。因家贫无资购药,求诊于陈大夫,希望服草药治疗。陈老嘱其自采鲜律草,鲜梓树荚各60克,红枣12枚。每日1剂,水煎服。2个月后,复查尿蛋白阴性,嘱其继服上药20余剂,至今10余年未复发。

陈老还根据现代医学的观点,认为本病既与免疫功能失调有关,就可以在辨证的同时,适当加用一些调节免疫功能的中药,如麻黄、连翘、大枣、甘草、灵芝、防风、银柴胡、徐长卿、五味子、乌梅、旱莲草、蝉蜕、知母、茜草、紫草、晚蚕砂、地肤子等,可增强疗效。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