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蝉蜕———温病初得之要药

 包羲老子 2017-09-15

 
 

【性味】味甘,性凉,归于肺、肝、胃经。

【功效】疏风除热,透疹退翳,利咽解痉。

【药论】蝉,俗称知了。蝉蜕是黑知了羽化后的蜕壳。因此,我们如果要研究蝉蜕的药性,就要从研究蝉的生活习性开始。蝉一般将卵产在木质组织内,若虫一孵出即钻入地下,吸食多年生植物根中的汁液,一般经五次蜕皮,需几年时间才能成熟。其中四次在地下进行,而最后一次,是钻出土壤爬到树上蜕去干枯的浅黄色的壳(蝉蜕)才成为成虫。蝉的食物,主要是树木的汁液。蝉的嘴像一只硬管,它把嘴插入树干,一天到晚地吮吸汁液,把大量营养和水分吸到体内,以延长寿命。当遇到攻击时,它便急促地把储存在体内的废液排到体外,用来减轻体重以便起飞,以起到自卫的作用。

很明显,蝉的生活习性很特别,吸风饮露,只排尿不排便,其性清虚,而味甘凉,所以善除风热。此物共六足四翅,合即为十,故其象数是十,五行属土,其味甘即是明证,但其性质轻扬,偏走阳分,所以说它归于胃经。因此物必于木下土中而出,是感土木之气而生,且只以树木汁液为食物,得木气甚多,因此善于归经于肝而泻其热,并善治破伤风之抽搐痉挛等。又因肝主风,开窍于目,再加上蝉蜕拥有“退”这一象义的层面,所以我们认为它善于退翳。

至于蝉蜕与肺金之间的关系,徐灵胎说:“蚱蝉感凉风清露之气以生,身轻而声嘹亮,得金气之发扬者也。又脱落皮壳,亦属人身肺经之位,故其性能清火驱风,而散肺经之郁气。若其质轻虚,尤与小儿柔弱之体为宜也。蚱蝉日出有声,日入无声,止夜啼,取其意也。”

张锡纯说:“蝉蜕,无气味,性微凉。能发汗,善解外感风热,为温病初得之要药。又善托隐疹外出,有皮以达皮之力,故又为治隐疹要药。与蛇蜕并用,善治周身癞癣瘙痒。若研末单服,又善治疮中生蛆,连服数次其蛆自化。为其不饮食而时有小便,故又善利小便;为其为蝉之蜕,故又能脱目翳也。”

张氏的这番说法很有见地。伤寒与温病的区别,是伤寒者其邪从体表入,温病者其邪从口鼻入。从口入者到胃,从鼻入者达肺。由于蝉蜕善入肺胃二经,且性凉能够清热,质轻能够透表,所以温病初得无论在肺还是在胃,它都善于应对,实在是一味难得的要药。

张锡纯还说:“蝉蜕之能发汗,非仅以其皮以达皮也。如谓以皮达皮即能发汗,何以蛇蜕不能发汗?盖此物体质轻而且松,其肉多风眼,中含氢气,与空气中氧气化合,自能生水。不待饮水而有小便,是以古人用蚱蝉亦能表发,以其所含之氢气多也。其蜕之发汗,亦以其有氢气耳。”

我们知道,蝉蜕之内并不可能含有氢气,且氢气与氧气结合须以点燃为条件,纵然蝉蜕内含有氢元素的成分,亦需有非一般的化学反应条件才能得以分离出来,又怎能说蝉蜕之发汗多赖以其有氢气呢?所以我认为张氏在这里的解说欠妥。其实我们不妨这样来思考,大凡中空之物,其卦象离,都有升发之性而能使人发汗的功效。蝉蜕中空,自能发汗,但其味甘而不辛,无辛味助之以散,故其发汗之力一般,常需佐以辛味药物方显发汗功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