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被蒙了!摄影老鸟都在犯这些器材常识错误

 bg1bxzw 2017-09-16

昨天几十张图狠狠刷了一把大家的流量,手指撸屏估计也撸酸软了,但还是要再次感谢大家支持,小胖以后会更多与大家分享好玩有趣的东西。那今天转一下话题,聊聊关于摄影器材的一些误区,这主要是近期小胖的小姨子要去苏梅岛旅行,完全是个摄影白痴的她又渴望拍出国家地理级的美图,一套套理论颠覆了我的认知,不过太基础的东西小胖也不想讲了,就来分享一些相对高阶一点的常识错误,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错误一:高像素机型高ISO成像差,调低像素或使用低像素机身有利于提升高感成像

别被蒙了!摄影老鸟都在犯这些器材常识错误

在小胖加的一些乱七八糟的摄影群里,总有一些买了尼康D810却不用尽3600万像素,只调到S档使用1200万像素的老法师,问其原因,答曰:降低像素就是提升单位像素面积,就能降低高感成像的噪点!

听起来很有道理是不是?像在的手机都在一个劲儿地强调手机像素是多少多少μm的呢~但实际上这犯了几个典型的错误:一是忽略了高像素机型存在的意义,二是真把数毛当令箭了。先来说高像素的意义,可进可退,既能满足大幅面打印的精度,也能适应各种分辨率屏来进行观看与后期,1200万像素在820多万像素的4K屏下已经没有什么放大的空间,而3600万则鼠标滚轮还可以再滚几个来回也无惧。而且最重要的是,给你那么多像素不代表你就非得用那么多像素,高感成像是否“干净”,取决于照片的输出/演示大小,也就是说,用3600万像素拍摄,铺满在820万像素的4K屏上观看时,与1200万像素照片没有什么区别,你压根看不到100%放大数毛时才能看到的那些个噪点,而且3600万还有可以再继续放大显示而不丢失细节的空间。

别被蒙了!摄影老鸟都在犯这些器材常识错误

别被蒙了!摄影老鸟都在犯这些器材常识错误

用两张同为6D2拍摄的照片为例,上图为精细L(6240 X 4160,2600万像素左右),下图为精细M(4160 X 2768,1150万像素左右),F/4光圈和ISO 6400,铺满27英寸4K显示器后,你得出有啥区别么,低像素的高感优势藏哪去了?

别被蒙了!摄影老鸟都在犯这些器材常识错误

别被蒙了!摄影老鸟都在犯这些器材常识错误

以1150万像素的标准来看2600万像素不会输,那反过来如果是放大到2600万像素100%显示的比例时,下图的1150万就是在强行数码缩放了。

别被蒙了!摄影老鸟都在犯这些器材常识错误

别被蒙了!摄影老鸟都在犯这些器材常识错误

如果再把ISO往上推,比如达到12800,以RAW格式截图来看,这时候2600万和1150万像素在等比放大情况下,上图的高像素拍摄噪点表现并没有变多,仔细看文字会发现锐度反而更高。

别被蒙了!摄影老鸟都在犯这些器材常识错误

那么,一台纯粹的低像素高速度全画幅机型,比如1200万像素的索尼A7S,和追求高像素的3600万像素全画幅机型索尼A7R来进行对比呢?小胖下载了Dpreview的测试RAW格式原图,均为ISO 25600和F/5.6光圈,在A7R缩图到1200万像素后进行对比,结论与之前完全一样,左图的A7R不仅噪点并没有比A7S更多,而且锐度还更高!

小结:关于像素密度与画质的关系,其实业界早有专业论文进行阐述,结论基本都是高像素的确会带来一些功耗和发热上的问题,但单单就针对画质,尤其是高感画质而言,可以说是有利无弊。低像素机身的最大意义是连拍、连拍和连拍!不是高感成像。买了高像素机型如果只用小分辨率拍摄,只是单纯在浪费性能而已,没有任何别的意义,最正确的做法是先用全像素拍,然后再后期根据使用需求缩小尺寸,可将信噪比达到最优化水准。

错误二:选定了的焦距就不会再发生变化

换句话说就是,假如选择了24mm,大多数人可能都会觉得:无论我怎么拍,视角都会是24mm的84°吧!但真的如此么?小胖就用变化差异最大的百微来做例子吧,啥?还是定焦?那不更应该是固定视角么?

别被蒙了!摄影老鸟都在犯这些器材常识错误

手动对焦,先是对到无限远处,简单来讲根据镜头的光学原理,此时的像距=焦距=100mm,视野24°。

别被蒙了!摄影老鸟都在犯这些器材常识错误

对焦环往近拉,为了看出区别,小胖直接选择了百微最小的F/32光圈,跟上图看出有什么不同了么?没错,视野是不是变窄了,有一种往长焦变焦的错觉。

别被蒙了!摄影老鸟都在犯这些器材常识错误

继续往拉近对焦距离,上一张图里还能完整看到的两侧窗户已经完全消失了……

别被蒙了!摄影老鸟都在犯这些器材常识错误

别被蒙了!摄影老鸟都在犯这些器材常识错误

持续变焦到最近对焦距离,可以看到所见内容越来越少,直到只能看到最中心的窗户。也就是说,这颗可实现1:1放大的100mm F/2.8镜头,在最近对焦距离,也就是放大倍率最高时,有效焦距根本就不是100mm,而是明显被“长焦化”。而带来的影响其实也挺明显,简单测试如下:

别被蒙了!摄影老鸟都在犯这些器材常识错误

当0.33倍放大倍率时,ISO 800,F/9,1/2000秒的曝光组合可拍出正常亮度的照片。

别被蒙了!摄影老鸟都在犯这些器材常识错误

而在0.5倍放大倍率时,依然是ISO 800,F/9,1/2000秒,但可以看到,照片亮度开始降低,实际上M档时的曝光补偿表也提示欠曝1/3档。

别被蒙了!摄影老鸟都在犯这些器材常识错误

最后,当以1倍的最高放大倍率拍摄时,ISO 800,F/9,1/2000秒的组合已经明显是曝光不足的状态,在这不到1分钟里进行的3次拍摄,拍摄环境和设置都不变,只是放大倍率不同,却造成了出片亮度的明显差异。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当微距镜头在高放大倍率下拍摄时,因为有效焦距延长,导致有效光圈变小。

别被蒙了!摄影老鸟都在犯这些器材常识错误

实际上这张照片需要把光圈设置到F/6.3才能正常曝光,也就是相比0.33倍放大时足足降低了一档光圈的通光量。所有镜头都多多少少会出现类似的情况,但大多镜头的放大倍率低,根据像距=(1+放大倍率)X焦距,放大倍率只有0.1~0.2的话可得视角只改变了10%~20%,幅度很小。而且从公式也能看出,超高的放大倍率是微距镜头有效焦距变化如此明显的根本原。下面是用135mm F/2L来进行的演示,同样是由无限远到最近距离。

别被蒙了!摄影老鸟都在犯这些器材常识错误

别被蒙了!摄影老鸟都在犯这些器材常识错误

因为放大倍率明显更小,仅0.19倍,所以135mm F/2L虽然在最近对焦时也会比无限远处时有所放大,但差别就明显小了很多,不会如百微那般在近距离拍摄时遇到比较明显的光圈衰减问题。

别被蒙了!摄影老鸟都在犯这些器材常识错误

别被蒙了!摄影老鸟都在犯这些器材常识错误

小结:现在的摄影玩家讲究安静快速和节能,所以新款的定焦镜头往往只移动内部少量镜片减少马达负担,在此过程中像距和焦距同时变化,所以即便是相同焦段的镜头,视角变化幅度其实一直都在不断的变小。一些电影镜头为了完全消灭视角变化,甚至可以做到像距几乎不变、只通过改变焦距来对焦。当然,这个话题纯粹是技术性的,但显然也是挺意思的,微距镜头玩家们现在可算是知道为什么微距布光很重要了吧,在环境光可控的情况下,才可以尽可能地照顾到高倍率放大时的景深问题。至于其他玩家嘛,就当做一个有趣的谈资吧,有兴趣大家也可以自己测试一下,尤其是变焦镜头,你会发现一些惊喜的。

本来想写第三点:焦距与透视的关系。但晚上要出去吃饭,来不及弄了,有兴趣的话明天小胖再来跟大家聊。又是一篇长文,感谢大家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