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寓真 | 诗亡乎?——读《艺概·诗概》有感

 klTaubechxe8hp 2017-09-16

来源:原文刊登于《名作欣赏》 2017年第9期


曾经读过不少诗论、诗话的书,以为这篇《诗概》最为精辟。自《诗经》《离骚》以下历代诗家,概略而论,不用很多语言,评骘便能深切著明。刘熙载可谓是清代最卓越的一位文艺批评家,对于诗歌的根本与流变有渊然深识,所言鞭辟入里,多所启发。摘其三言两语如下:


《文心雕龙》云:“嵇志清峻,阮旨遥深。”钟嵘《诗品》云:“郭景纯用俊上之才,刘越石仗清刚之气。”余谓志、旨、才、气,人占一字,此特就其所尤重者言之,其实此四字,诗家不可缺一也。


诗以出于《骚》者为正,以出于《庄》者为变。少陵纯乎《骚》,太白在《庄》《骚》间,东坡则出于《庄》者十之八九。


诗要超乎“空”“欲”二界,空则入禅,欲则入俗。超之之道无他,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而已。


诗不可有我而无古,更不可有古而无我。典雅、精神,兼之则善。


律诗取律吕之义,为其和也;取律令之义,为其严也。


引用刘勰和钟嵘的话,归纳了诗家的四个要素:志、旨、才、气。嵇康的诗清峻直切,阮籍著《咏怀诗》八十余篇,旨意遥远。郭璞字景纯,诗赋豪俊艳逸,才华横溢;刘琨字越石,为诗清刚气雄,时有悲凉幽愤之句。虽然每位诗人的诗风各有一个突出的方面,总的来看,志、旨、才、气这四个方面又都具备而无缺。再从唐宋的大诗人来看,杜甫的诗脉承接于《离骚》,李白的诗风兼出于《庄子》和《离骚》,苏轼绝大程度受到《庄子》的影响,由此可知中国诗歌的正、变之渊源。真诗无论是正还是变,都以境界为上。何谓境界?刘熙载一语破的,诗的境界要超越于“空”“欲”二界之上,“空则入禅,欲则入俗”,既要避空禅,又要避俗欲,“发乎情止乎礼义”才能达到诗的境界。或者说,诗中既有我又有古,才是有境界。有我则“发乎情”,则见精神;有古则“止乎礼义”,则见典雅。


读了《艺概·诗概》,忽然觉得我们当代人已经远离了诗,看看我们今天的现状,哪里还有诗呢?过目一下近几年各种刊物中的诗歌,既无古又无我,空泛、矫饰,玩弄语言文字,完全没有真情真趣。旧体诗词本应当延续李、杜、苏经典中的《庄》《骚》血脉,律诗本应当遵循律吕、律令的“和”与“严”的深义,然而,这些传统都已经被抛弃,甚至连传统的声韵格律也被踢开,而在改革创新的光荣旗帜下标立着新的面孔。至于自由体的新诗,大概只是剩下了一个招牌,内里早已乌烟瘴气,被那些与诗毫不沾边的货色所充斥。近来网上传播的几首著名新诗诗人的新作,竟然是一些不堪入目的污秽语言。志、旨、才、气这四个方面的要素,对当代所谓诗人来说,已经一无所有了。


《诗概》开宗明义言道:诗者,天地之心;诗者,民之性情。“此可见诗为天人之合。”如果没有了诗,既违天意,又违民心。我们当代社会,经历了“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又经历了金钱挂帅的年代,许多年来一片浮躁的空气,几乎挤尽了诗的空间。诗是人类精神的精华,而当人们的精神世界变成一片干燥沙漠的时候,精华得不到雨的滋润便会凋谢,诗也便会枯死。人与人之间没有了诗的滋润,没有了感情的联结,纯粹变成了物质关系、商品交易关系、冰冷的金钱关系,人也就被物化,等同于物,那时候还可称为人类社会吗?因此,值此诗亡之际,还不应当发出紧急呼救吗?诗亡乎?魂乎无往!魂乎归来!


作 者:寓真,作家,著有《聂绀弩刑事档案》《张伯驹身世钩沉》等。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