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代书风浅释:秦篆——汉隶萌芽,汉隶——古拙深厚又拘谨呆板

 自华居 2017-09-16

六国时代,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统一后,丞相李斯对改革和统_文字,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原来的大篆经过他的整理,字形更趋于狭长整齐,即所谓秦篆,又名小篆,如泰山、绎山、琅琊台等七处刻石,便是李斯所书小篆的代表作。另有政府诏版、瓦当秦权等,字形向横方发展,这种横方趋势,即是以后汉隶的萌芽。

汉曹全碑

汉隶由秦时简易的篆书发展而来,是对秦篆承认、利用并加以改造的结果。汉帝国统治时代较长.隶书流行既久且广,形体繁复,瑰丽多姿。其主要特点是,字形向左右发展,坚挺方折,恣肆秀逸。笔画起落,轻重分明,富有变化,从发现的大批汉简和出土陶器上的朱砂题字,可清晰看到汉人的真迹。如《史晨》、《孔宙》、《张迁》、《衡方》、《华山》、《石门》等碑,体态虽异,时风则同。

汉石门颂

总之,汉代隶书,风格端庄,气韵秀逸,是晋以前社会上广泛应用的书体,是当时书法艺术成就最高的代表。隶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汉代立为一尊的儒家思想,肃穆森严的社会风气,使隶书形成了古拙深厚的艺术风格和拘谨呆板的造形结构。

汉张迁表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