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 | 早睡早起,外避风邪,内除郁热!初秋养护方法都在这里啦!

 云游看天下 2017-09-17



HB说

古人指出,秋季燥为主气,天气凉爽干燥,呈收敛肃杀之势。秋天的养生作息,应该顺应秋季自然界收敛之势,早睡早起,使心神安定,养护元气。



《黄帝内经》指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指的是秋冬燥邪为盛,容易伤人及人体阴气,因此要以养阴为重,才能达到增强体质,减少疾病的效果。而养阴其实就是要让身体处于“和”的状态。


作息调“和”


初秋暑热尚未退尽,天气以燥热为主,应清热养阴。在这个阶段,只要让身体以“和”为主就可以适应好季节转换。


早睡早起,外避风邪,内除郁热


由于此时暑热未退,热邪容易郁滞于体内,加之逐渐早晚温差变大,如果着凉,易造成外寒内热“寒包火”,即外有怕风、恶寒等外寒症状;内有胸中烦热,口舌生疮,小便黄赤灼热等内热症状。



为了避免内热外寒带来伤害,需要外避风邪,内除郁热。避风是秋季养生的重点。道教养生家丘处机曾告诫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避风如避箭”,对于年高体弱者,尤当避忌。


避风的方法有讲究的,尤其需要对头、脚重点部位的保护。中医学理论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是人体阳气聚积之处,脚部分布着人体的6条重要经脉。俗话说“寒从脚起,热从头散”。因此传统养生中,非常重视“脚暖腿不凉,腿暖身不寒”的理念。



在日常生活中,初秋衣着被褥的选择很有讲究,即要求避寒保暖,又要避免捂得过度,加得内热症状。穿衣时上半身要注意护胸和暖背,下半身则要求护好腰和脚。所睡床铺要求“下厚而上薄”,即要求褥垫要柔软厚实,而盖的被子则要轻薄而保暖。


内除郁热则要经常进行户外运动,可以适当饮用菊花、金银花、玫瑰花等泡制的花草茶等,以清内热,散郁结。



初秋养生还需要根据天气的变化,来相应地调整自己的生活,以减少感受风寒,诱发各种疾病。根据湿度保护心肺。湿度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影响。相对湿度小、干燥的空气,会导致人体水分蒸发过快,使人体的皮肤、黏膜发干 。


人体鼻腔的黏膜,会因为干燥而使其过滤、清洁、湿润所吸入的空气、阻挡致病微生物的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引起人体抗病能力的下降,出现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和鼻出血等表现,从而诱发感冒、咳嗽,甚至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一天之中,下午3时左右,相对湿度最小时,要做好防病准备。



根据温度保护关节关节炎在天气寒冷或者冷暖变化剧烈时,会呈现发病增多的倾向,或者是原有的病情加重;而在天气转暖时病情缓解或相对稳定。在风大阴冷的天气,关节的疼痛就会加重。在这种天气里,要注意保护关节,缓解疼痛。


通过简单的“调息法”可以养护元气


元气是人体生命动作的主宰,因此养护元气也正是初秋养生的重点。


具体的做法是:平身端坐,舌头在口中轻轻搅动数次,微微吐出浊气。用鼻子缓缓吸气。叩齿36次。调整呼吸,让心神宁静,去除杂念。保持打坐30分钟即可。


做完调息法,如果要起身时,必须缓慢地舒展手足,慢慢站起,不能过猛过快。


天气越来越凉啦,大家一定要注意日常护理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