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向实践发展政治生态理论

 庸庸学馆 2017-09-18
作者:夏美武  责任编辑:sxs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日期:2017-06-28

  政治生态理论是政治学借鉴生态学思维而成的产物。它借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政治问题,为研究分析政治现象、观察政治生活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并且正向整体的政治观和方法论发展,有望为阐释各类政治社会现象塑造一个综合性分析框架。

  政治分析新框架

  政治生态理论属于“未来政治学”,在本质上是生态学与政治学的综合,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盟,它起源于半个世纪以前西方的生态运动,产生于生态学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对生态学的进一步认识。政治生态则是政治学借鉴生态科学而衍生出的一种政治概念,其理论基础就是缘自学科之间存在着关联性,以及政治系统与自然系统所具有的相通性。随着政治社会的复杂性增加,更是增强了对政治发展生态化的诉求。

  政治生态理论的方法论意义主要在于借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运用整体性、关联性、协同性等系统思维和生态模拟的方法,去研究观察政治现象和政治发展规律。它将政治视为一个整体和有机体予以观照和考量,强调的是政治领域与环境、政治体系与过程、政治政策与文化倾向等相互之间的作用。在研究方法上的变革突出表现为从局部转向整体、从静态转向动态、从封闭转向开放、从模式化转向现实化,从而克服了传统政治学封闭、孤立的思想方法。它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新范式,跨越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间的分界线,为人们提供了多维观察政治现象的有效工具。

  政治生态理论的时代内涵

  政治生态理论所蕴含的整体性、协同性、关联性和有机性等特征,不仅有利于统筹推进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等各相关领域的改革,而且有利于提升改革的长远性、科学性与彻底性。研究者要善于学会和运用生态学的思维方法,将系统性、整体性、关联性、协同性等生态法则,融入改革实践。

  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中国的改革设计站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高度,坚持把当前的改革与发展放在世界大背景下思考,把改革建设作为一个巨大的整体工程来进行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协同推进。所以,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赋予了政治生态理论丰富的时代内涵和理论力量。

  不可否认,政治生态理论在我国的兴起与成功实践,根本上是我国综合实力日益增强、政治制度日趋成熟、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发展的结果,其理论既积淀着我国传统久远的深层精神文化追求,更标志着我国政治发展和政治判断已进入新的境界。与此同时,还表明中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突出改革发展的主体性、实践性、民族性和创造性,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政治话语体系,提出具有自身主体特征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方案。

  发展完善中国政治生态理论

  实践探索永不停息,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政治生态理论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从出现到形成发展,经过了漫长的探索、演进过程,它离不开一系列的理论推敲和理论阐述。政治生态理论发展至今,其概念内涵和研究范畴都已发生了重大变化,研究取向逐步由生态问题政治化转到政治问题生态化,尤其是我国关于廉洁生态、政治文化和政治文明等研究,既拓展了政治生态理论的理论张力和理论生命力,又丰富了政治生态理论的内涵与外延。政治生态理论已经成为中国特色政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对中国特色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

  新时期的政治生态理论,其理论目的在于通过对各种政治生态要素与政治系统之间复杂、动态的关系分析,揭示政治发展的规律性、结构性、整体性特征,探索优化政治组织结构、体系过程、政治作为及其与政治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现实政治社会改革和政治发展实践提供理论借鉴。

  总体来说,我国关于政治生态理论的研究仍处于初期,其理论体系还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与时俱进。我们只有坚持问题导向,深刻观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的伟大实践,不断加强对政治生态原理性、体系性、结构性的深入分析,有效防止研究中出现浅化、窄化、简化、同质化等倾向,才能真正将理论力量转化为治理力量,将生态智慧转化为政治智慧。政治生态理论的创新发展仍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铜陵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