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打开世界地图,比如十三世纪后期这张,大家无不会被史上最庞大国家的版图所吸引。一个横跨欧亚的巨大色块,无比显眼,这就是著名的蒙古帝国。 13世纪,善战的蒙古铁骑把辽阔的疆域向远方不断延伸,越过了无数高山大河,囊括数不清的著名城市。而在这地图上并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在雄伟青藏高原东面,四川盆地的边缘,有一些几乎不可见的点,像钉子般扎在蒙古帝国版图的边缘。 其中一个这样的点,就是钓鱼城。围绕它展开的恶斗像蝴蝶效应里扇动的翅膀,无意中影响到世界后来的走向。 凡事皆有因。自匈奴起,鲜卑,突厥,蒙古各个草原民族在漠北不断兴起,他们以游牧为业,逐水草而生。有着简单直接的商品交易,但主要仍依靠放牧和收集满足生存基本需要。他们生活的大草原物产相对贫乏,天候多变,环境让他们性格坚毅冷漠,格外崇拜自然和蛮荒的力量。这些草原民族自幼接触马匹,弓马娴熟,擅长骑射狩猎,成为潜在的军事力量。一个个草原家庭构成了部落,以群聚集团的部落形式管理着简单的社会。 首领通常由原始的长老民主制选出,为了带领部落生存下去,个人力量和领导能力是首要参考因素。这些部落首长往往也是军事首领,每个部落家庭都承担军事责任也分享军事收益。一旦出现能力过人的部落长,会兼并其它临近小部落增强己方势力,逐渐形成大的军事集团,生存力大增。 不断流动的游牧部落在各地见多识广,见识和野心成比例的增长,直到有了足够支撑野心的实力。为了满足首领阶层日渐提高的物质欲望和野心,以及越来越多部落成员的基础生存需要,他们往往把眼光投向其他富庶的文明。相对贫乏的游牧产出已经无法通过正常交易的渠道来交换获取更多财物,掠夺便成为了尚武直爽的草原部落人不二之选。而更多的战利品更多的军事胜利,会让首领的权威在一定时期内更加稳固。更多的扩张需求应运而生,这种原始的掠夺冲动就成为了草原帝国对外侵略的原动力。 (蒙古轻弓兵和重骑兵图) 13世纪初,铁木真征服蒙古各部,建立统一的“大蒙古国”。非凡的个人能力和雄心,加上蒙古统一后强大的动员能力战斗能力,蒙古帝国开始不断对外扩张。不降者屠,西夏,西辽,花剌子模相继受害,曾经的宗主国金也自身难保。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在南侵的同时,先后发动了三次西征,有如上帝之鞭,抽打着沿途的亚欧国家。蒙古骑兵扬起的烟尘之下,40多个国家被蹂躏。遍地丘墟,骨骸布野,赤裸的草原规则覆盖到他们经过的每个地方。 1227年,蒙军在灭亡摇摇欲坠的西夏时,派出偏师“顺道”攻略了南宋的利州路,攻破阶州(今甘肃陇南)。南宋自金国衰落之后,四川的军事压力稍减,不料蒙古军有此举动。蜀帅四川制置使郑损惊慌失措,作出了放弃西和州、天水军、阶州、成州、文州五州的荒唐决定。蒙军乘机抢掠财物,屠杀平民,史称“丁亥之变”。宋蒙战争正式开始。 此时的南宋已到理宗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商税压力加大。市场上纸币超发物价腾贵,出现了早期的经济危机。且此后因蒙古入侵展开的长期卫国战争,以及蒙军超过二战日军的残暴屠杀政策,导致大量城市乡村被毁,人口急剧减少。由是南宋税源兵源两缺,国力渐衰。 南宋的财政收入,以两浙第一,四川第二。四川的钱粮收占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不仅可以满足本地开支,还能输送到湖广地区。“扬一益二”名副其实。如此膏腴之地蒙古军自然觊觎有加,既可以抢掠财物,又可以作为日后灭宋的前进基地。“匹夫无罪,怀壁其罪,”接连而来的战火便落在天府之国头上。 1236年,窝阔台次子阔端率蒙军南征,全面突破宋军沔州“蜀口”防线,宋名将曹友闻战死。蒙军长驱直入四川盆地,次年攻陷四川置制司驻地成都,屠杀成都军民上百万。此后又多次侵入四川,这块天府之国果然成为蒙古打草谷的理想之地。 1242年,宋庭任命余玠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余玠早年家贫,后受人提携仕官,多有战功。他仿效诸葛亮治蜀的方法,开诚心布公道,选贤任能。很快四川大治,士民欢欣。他接受播州(今贵州遵义)隐士冉琎冉璞兄弟的建议,在合州城东钓鱼山上筑城,是为钓鱼城。并把州府等军政机构迁入钓鱼城内。此后陆续在川内修筑十多座山城。 这些山城多选大巴山以南的红层方山。这种山脉山势险要峭壁陡立,但山顶相对平坦,可耕地充足,兼因砂岩利于凿井取水,可以作为防御要塞屯兵住民,长期固守。(红层方山图) 各座山城往往坐落在江河交汇处,地理位置重要,可以扼守官路航道。各地军政机构和军民迁入山城后,收集物资,开垦荒地,打井蓄水,做好了长期抗战的准备。 余玠秉承守点不守面的方针。将山城聚点成链,相互呼应支援,形成完整的山城防御体系。军政中心也由一马平川的成都迁到更易防守的重庆。山城防御体系分为“藩篱三层”:第一层是最外围的小城,起警戒、阻滞作用;第二层是主要防御地带,钓鱼城,云顶城,神臂城是中坚;第三层则是防御中心重庆府。 这个体系在地理上“重庆为保蜀之根本,嘉定为镇西之根本,夔门为蔽吴之根本”,在日后四川防御作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最先修筑的钓鱼城山高400余米,地势险要。山顶周回13里多,可耕地数百亩。山下三江环抱。北面的嘉陵江,东北的渠江,西北的涪江,汇流其下,成为天然的屏障。 西南面俯瞰合州城,顺江而下东南100余里便是长江重镇,西南防御中心重庆。 钓鱼城既扼守三江水道,可阻截可出击,也能和重庆犄角支援,战略位置十分突出。 1246,1247年,蒙军攻势果然在山城防线下受挫,悍将汪德臣之弟汪直臣于攻击蓬安运山城时中飞石丧命。取道川西吐蕃进攻大理的蒙军也在大渡河畔被宋军调动的部队击败。 1250年,有了相对稳定的后方,余玠召集军马北伐,旨在收复汉中。宋军在米仓山道、阴平道、金牛道、西县等地击败蒙军,并围困兴元府,但因蒙军汪德臣等几路来援,遂主动撤兵。 1253年,鉴于去年在嘉定(今四川乐山)会战战胜入侵的蒙军火鲁赤部,余玠正再次筹划恢复旧疆。却因部下人事调动问题得罪当朝宰相谢方叔,本已受猜忌的他被调回朝廷。气忿之下,余玠竟在当年7月暴病身故。功勋卓著也抵不过人心猜测,岳飞的悲剧重演,宋庭已经失衡的官僚体系再一次自毁长城。蒙古方面见识到余玠策略的效果,也立刻仿效。由汪德臣在嘉陵江边筑城,准备以堡垒对堡垒。幸而余玠的山城防御体系已经初具规模,后继者余晦,蒲择之虽然能力有限,但总算靠着余玠当时打下的底子勉强支撑。 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已经镇压了和自己争夺汗位的窝阔台一系势力,掌握了大权。蒙哥为人沉静不苟言笑,志如磐石,他征战有方,西征更丰富了他的大兵团作战指挥经验。为了进一步稳固统治权,蒙哥急需辉煌的军功。他在六盘山誓师后,率4万军队南征宋国。这并不表明蒙古需要在中原大陆上改朝换代,当中土的皇帝。蒙哥的眼光和他的前辈们一样,要比他弟弟忽必烈宽广得多,他要做整个蒙古世界的大汗,灭宋只是蒙古军世界大战略的一部分。旭烈兀已被派去继续征伐西亚非洲,四周需要消灭的国家名单还很长,宋作为南方还在抵抗的富庶敌国自然首当其冲。 蒙军一路南下一路征召周围军队,纽璘,汪德臣,李忽兰吉等四川蒙军4万余人和其他部队纷纷向主力靠拢,使征蜀蒙军达到十余万人的规模。 这是继阔端屠蜀过后的又一次大规模进攻。但这次进攻的目的和原则更加清晰,并不像过去更多单纯的攻城掳掠。而是要三路并进,一举灭宋。 西路军蒙哥亲征,由陕入川。准备打通夔门,顺江东下。云南的兀良合台军执行“撼腹”计划,经贵州向南宋腹地潭州(今湖南长沙)进攻。东路忽必烈军从河南出发,重点是向南夺取重镇襄阳和鄂州。 蒙哥计划夺取四川后东进与兀良合台军在潭州会合,进而再与东路军在鄂州会合,最后大军沿长江以势不可挡的兵锋直抵南宋都城临安。 蒙哥攻宋计划路线图:(虚线红圈为预计会合点) 蒙哥西路大军所过之处,号称“四川八柱”的大获城,运山城,青居城,大良城由于守将原因接连开城投降,余玠苦心经营留下的山城防御体系几乎崩溃。宋军大本营重庆以北,只剩下孤零零的钓鱼城面对汹涌而来的蒙军。 (图片来源央视钓鱼城纪录片) 1259年农历2月初,蒙哥大军抵达钓鱼城下。把御营设在城东的石子山上,隔着天涧沟眺望这座渺小的山城。 此前,派去招降的降将晋国宝已被宋军处斩,一路顺利的蒙哥决定惩罚敢于螳臂当车的钓鱼城。 阴冷肃杀的气氛中,钓鱼城护国门外,宋军士兵已经拆除了栈道上的木板。钓鱼城为防御做了许多准备,各城门前的木制栈道一旦拆除,人要通行便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只能沿山势攀爬,非常吃力费劲,对攻城者增加了很大麻烦。 (图片来源央视钓鱼城纪录片) 蒙军熟练的完成包围圈。都元帅史天泽驻扎在钓鱼城南岸的东山,夹江而阵,封锁住嘉陵江面。李忽兰吉负责造江上浮桥,便于调动江面部队。征蜀先锋汪德臣在钓鱼城西面,负责攻打镇西门一线。其他蒙军集结在城北城东。钓鱼山山下还有由郑温率领专门负责巡逻机动的4000轻骑,以防宋军突围逃走。 此刻整个钓鱼城已被包围的如同铁通一般,不长翅膀是飞不出去了。 此时的钓鱼城守将王坚想必已在城头眺望,薄雾中江对岸的蒙军大营当是旌旗招展,刀枪如林。 (图片来源央视钓鱼城纪录片) 花剌子模和阿巴斯王朝的众多名将已经深深领教了这种场面的恐怖,看似固若金汤的城池在蒙古大军的面前不过是能支撑多少天的问题。轰隆作响的一台台巨大抛石机,高楼般耸立的楼车,坚实缓慢的冲车鹅车。以及一批一批涌向城墙杂乱的人群,那是被驱赶来填壕的本地平民降兵。换做他人,即便是久经沙场的老将,见到这十数万乌云盖顶的蒙军围城难免也会心慌意乱,徒叹奈何。 王坚何许人?元代编著的宋史里没有给他立传。不像余玠张珏,还能得到敌人的几句正面评价。可他,毫不显眼。作为武将,难道是没有主导壮烈的战斗,难道是没有拿到卓越的功勋? 年少时,王坚做了孟珙的部下。孟珙,南宋一代名将。攻破蔡州城血洗靖康耻,四处救火反击蒙军,是机动防御弹性防御的好手,以至于他在世时蒙军自战略上一直无法形成重大突破。“孟爷爷”这乡野称呼可并不是坊间谣言。王坚跟随孟珙出生入死,学到一身本事,也磨练出坚毅的风格。或许还多多少少浸润了岳家军遗留的优良品质。 如同孟珙在弹性战略防御上的运用娴熟,王坚的作战风格也十分灵活多变,而且习惯特种作战,身先士卒。1239年宋蒙争夺襄阳时,乘孟珙吸引蒙军注意,王坚就亲率小部队深入敌后,烧毁蒙军用来造船渡江的大批船材。导致蒙军被迫放弃整个战略计划。 王坚于1240年入川后,多次在四川境内与蒙军激战获胜,战功卓著。1254年,他征发10万民众加固钓鱼城,并晋升为钓鱼城主将,张珏为副将。 王坚统领的钓鱼城守军,是川北失利后撤下来的四个戎司中的兴戎司,兵数虽不多,估计不足5000人,却是曹友闻牺牲后剩下四川宋军的精锐。 自南宋用驻屯大军取代禁军以后,四川设立了四大戎司,包括金戎司,沔戎司,利戎司,兴戎司。余玠治蜀期间,整顿部队,收缩防线,让它们分别驻守于大获城(今四川苍溪南),青居城(今四川南充南),云顶城(今四川金堂南),钓鱼城(今四川合川)。作为当地的军队指挥机构,组织当地厢军乡兵平民一齐防守各个山城,御寇保民,安定了人心。 兴戎司宋军在王坚带领下不仅颇有战斗力,还团结逃入城中的百姓。这些百姓不少来自川北,他们家乡被毁后逃难而来。也有就近合州等地的居民,他们都接受政府官员的命令迁入城内,至少山城暂时保障了他们的人身财产安全。 夏秋蒙古军退去时,王坚带领百姓抓紧时间在山上山下抢种抢收,囤积粮食。作战时,百姓积极加入守城,帮助准备器械搬运物资。城中军民最多时达到十余万人,俨然一派繁忙气象。 宋军做战备之时,把钓鱼城里一处唐代寺庙改修成兵工作坊。除了常规冷兵器,还集中工匠在此生产火药,铸造铁雷药弹,打造各式火器。因为留下了密密麻麻的墙基石槽和碾制火药原料(硝石、硫黄、木炭)的“锅”状凹坑,这座兵工作坊又被叫做“九口锅”,在当时世界上可谓首屈一指。 1259年农历2月3日,蒙哥汗向围城的蒙古大军下达了进攻命令。几声号炮后,战鼓擂响。准备停当的蒙古军开始全面攻城。一切按部就班,抛石机轰击城墙,弓箭手们压制城头,步兵们携带云梯进行冲击。虽然钓鱼城各个城门都依山修筑,城门外地势狭窄难以展开重型攻城器械,但各门还是遭到了猛烈攻击。
(图片来源央视钓鱼城纪录片) 为了切断钓鱼城通过水路与外界特别是重庆的联系,南水军码头成为了蒙军重点攻击的对象。宋军已经将南水军码头要塞化,不仅在斜坡上修筑了东西两道一字城和南外城相连,还在高耸的护墙上修建很多敌楼射台。 蒙军先锋汪德臣乃是一员猛将,已多次入侵四川,攻陷过成都府等多地。他从城西出兵,和东山的史天泽合兵,水陆齐发,多方夹攻南水军码头。宋军尽管战船和码头相互掩护,但码头在地理上始终处于一个突出部的位置。蒙军在东西南三方同时投入兵力,以数量优势给宋军带来的压力非常大。 汪德臣在攻击西一字城和码头时,一如既往的带头突进。消灭了不少宋军水兵,夺取数百艘战船,取得战果远胜于其他将领。只是在攻击斜坡上的城墙时,没有取得突破。 (图片来源央视钓鱼城纪录片) 1259年农历2月7日,蒙军持续攻城4天后,情况产生了变化。压制城头的飞箭如倾盆大雨,一名南宋年轻军官被一箭射倒,城头上的守军顿时出现了混乱。高烈度战斗中,失去指挥官就意味着各自为战,无法组织力量,只能面临失败。趁此机会,蒙军步兵迅速攀上西一字城墙,与守军展开肉搏战。先登的蒙军都是经过挑选的勇士,他们身着铁铠重甲,手持弯刀,战斗力强悍。反观宋方,守军着甲率大大低于蒙军,很多兵士只有麻衣布服,在近身战中明显居于劣势。城头激战过后,宋军守兵伤亡殆尽,汪德臣部拿下了西一字城墙。 缺口已经打开,冲入的蒙军消灭了剩余宋兵,占据了整个南水军码头。 (图片来源央视钓鱼城纪录片) 如今,钓鱼城和外部的水上通路彻底被切断,护国门前的屏障也被清除,宋军不得不困守孤城了。 (图片来源央视钓鱼城纪录片) 1259年农历2月9日,修整了一天的蒙军乘胜开始第二轮攻击。 猛将汪德臣转兵主攻镇西门。镇西门修建在绝壁之上,狭窄的路径顺着陡坡通往城门,甚至很难并行多人。蒙军由于初战得胜士气高涨,争先恐后的举盾冲锋上山。他们立刻就发现原本通往城门的栈道横木已经一根不剩被宋人全部卸走。既已至此,众多士兵不得不深一脚浅一脚,踩着荒草丛沿山坡向上艰难攀爬。全副武装的蒙军步兵还没到达城门城墙前就已经消耗了大量体力,迎接他们的倒是城头飞蝗般的箭矢礌木,还有抛石机掷出的石弹。只见那西瓜大小的石弹砸在人群里血肉四溅,继而又沿着山势翻滚,砸倒后面跟进的集群步兵。 钓鱼城上,宋军使用的还是自战国时期便有的传统人力抛石机,当然已经屡次改良。弹药也从标准的4-10斤石弹进化到可用火药弹,毒药烟弹。在对长期战争经验的总结里,宋军对抛石机的使用已经炉火纯青。指挥,砲手,观测各司其职,可以不断的根据落点校正位置。对攻城的密集蒙军部队杀伤很大。 蒙军通过之前的西征,可能已经接触到了中亚地区先进的大型配重投石机技术。在后来襄阳围城战中的1273年便有使用。但对于钓鱼城之战,还没有使用的明确史料记载。 (钓鱼城镇西门及门前狭窄山路,图片来源 小沈的博客)
无论如何,蒙军士兵们盼望的后方抛石机支援一直没有动静。蒙军将领们也很头痛,由于钓鱼城建在山上,抛石机的抛射角度只能够到低处的城墙,高一些的地方根本打不到。要像过去西征时把抛石机搭在高台上倒是个办法,可眼前城下并没有足够大的空地空间,至于其他冲车鹅车楼车更是难以在如此山地使用。 于是,剩下的办法只有“蚁附”了。用人命来堆吧,一波一波蒙汉步兵提着云梯和撞木向城墙发起冲击。狭窄的山路限制了他们的行动,犹如长蛇的队伍蜿蜒在城下,成为绝好靶子。好不容易靠近城墙的士兵也好不到哪里去,宋军人力投掷的石块巨木从天而降,把人压成肉饼。更有甚者,一些还“吱吱”燃着引线的铁雷被扔到蒙军脚边。片刻,“轰轰”的几声巨响,伴着硝石烟雾,蒙古兵士被炸的东倒西歪横陈在墙边。 汪德臣入川多年,和王坚可谓老对手。过去他攻下了成都府,紫金山城,苦竹寨,却在钓鱼城下多次失败。见此场景,对于这次的攻城难度他自是心里有数。但这次蒙哥大汗在后观战,自己还受过褒奖,又安能不用心力? (图片来源央视钓鱼城纪录片) 此刻蒙军四面攻击的是钓鱼城的外城墙和城门,包括镇西门,小堡,东新门,奇胜门。十多年前,余玠和冉氏兄弟做全盘规划时就有周详考虑。设计充分利用了钓鱼山地势,内外城墙大多建筑在绝壁之上。城内各区域由多道城墙隔离,仿佛船只的水密舱。即便攻入某处外城也不能一次性解决战斗,仍旧需要面对山壁上高耸的内城墙。这意味着攻城者不得不反复攻打,而守城者可以通过城内四通八达的马道及时支援。城内陆面还与城头齐平,不用爬城墙梯,军队和物资就可以直上城头,让守城者时刻都能保持一定的战斗力。 汪德臣率蒙军将士尽力攻打了20多天,自己多次亲自出战,宋字大旗仍旧飘扬在镇西门上。不光是他,攻击东新门的刘元振,攻击出奇门的纽璘也都毫无进展。 蒙军接下来的攻城时断时续,初期的锐气已经受到挫折,休整的时间不得不越来越长。 1259年农历3月底,谷雨已过,合州阴冷的空气慢慢消散,气温开始回升。这对双方士兵来说,不管愿不愿意,都是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的时候。此刻,蒙哥关切的遥望着钓鱼城东南。在东新门前,战端再开。 董文蔚董士元叔侄率蒙军攻城,两人都是汉将,长于山地战。这次也是准备充分,董文蔚还在一直在军中激励士兵。蒙军步兵携带云梯顶盾前行,力图多设云梯爬上城墙。城上箭如雨下,石如山崩,蒙军成片倒下,伤亡很大。但高涨的士气和将官的带领,蒙军继续一波接一波前进,直到大量尸体堆积在城墙下。侄儿董士元见状,请示蒙哥汗代其叔父攻城。他年少气盛,带领邓州新来的生力军对东新门做猛烈突击。蒙军不断爬城,多次几乎冲上城头,但都被宋军士兵打了下来。攻击持续了很久,直到董士元的精兵们都精疲力竭,自己也几乎送命。而他看到其他友军部队全然跟不上来,为避免孤军被歼,只能暂时撤退。 董家叔侄颓丧的回到大营复命,大汗对汉人有偏见是众人皆知的事情,他们只能忐忑等待严厉的责罚。意外的是,蒙哥大汗并没有斥责他们,而是亲自召见,好言宽慰,甚至还予以赏赐。众将见了,深为感动。蒙哥看来已经不得不接受这座城池难打的现实。而所有蒙古将领心里都明白,只要能拿下这座城,什么都将不是问题。 1259年农历4月3日,突降的暴雨打断了焦灼的攻城战。川东的暴雨和暴热天气一样,都是来得猛持续长。连降20天的大雨让双方都可以喘上一口气,似乎还冲淡了山上山下浓重的血腥味。 然而,4月22日夜,大雨初停。蒙军已经按捺不住,对正南面的护国门发动了突袭。 这是汪德臣的部队,他们从镇西门偷偷转向而来。不过,在蒙军转场的时候,行踪已经被宋军斥候发现。实际上整个大雨期间,双方都没有放松警惕。 王坚一面让护国门守军顶住蒙军的攻势,一面派出50名死士悄悄从通往城外的密道“飞檐洞”攀下城墙,绕到了汪德臣军背后。虽然人数少,但是黑夜之中的上下夹击让蒙军乱了阵脚。汪德臣悻悻而退,这次他派出的兵力并不像之前那样是大规模正面攻击,倒更像是偷袭试探。 (图片来源央视钓鱼城纪录片)
1259年农历4月24日夜,汪德臣再次夜袭。这次目标是西北外城墙,蒙军可并不是胡打乱撞。和其他城墙不同,这段城墙坐落在马鞍山下,修建在缓坡之上没有绝壁依托,可谓钓鱼城的弱点所在。因为并非是非常醒目的重要城墙段,负责守备的不是兴戎司的老兵,而是城内马军寨寨主和所属寨兵乡兵。蒙军深夜用云梯,飞爪偷上城墙,突然袭击。夜色里,汪德臣的精兵占据很大优势,斩杀了许多乡兵。眼看已经有了获胜的希望,转瞬间又被王坚派来增援的宋军赶下城去。 (图片来源央视钓鱼城纪录片)
围城已三月有余,蒙古大军还没有实质性进展。部队士气开始下降,蒙军将领内部也出现意见分歧,术速忽里等人绕过合州重庆东去的建议又被翻了出来。更严重的是军中开始流行痢疾,可能是由于水土不服,饮食不洁所致。蒙军士兵不少人上吐下泻,重者便血昏迷。蒙哥大汗依然不为所动,他让部下们用各种偏方来临时治疗。 ( 南宋后期是中国历史上第四个温暖期。根据史料记载,夏季温度类似今日,而冬季无冰年数较多。四川西南及重庆地区夏季炎热湿润,冬季稍微寒冷。重庆周围地区夏季有火炉之称,高温高湿,温度可达40度,湿度可达90%。闷热天气往往持续旬月。一旦降雨又经常十数日不停。这种闷热远比一般的干热难习惯,使人产生燥热气闷的不畅快感。近年连一些热带地区的深肤色外国友人都感叹这里实在太热,无法忍受而愤然回国,更何况生长在北方的草原民族。 蒙古战士吃苦耐劳不怕冰封严寒。在三峰山之战那样突降的恶寒大雪里,披甲执刀战力不减,痛击四倍于自己的金军。但在炎热气候里难以完全适应,容易中暑患病,每次南征多是秋来夏走,尽量避开最热的时节。 以耐力著名的蒙古马向来也喜欢晴朗干燥的环境,一旦遇到暴热久雨就难以保持体力和奔驰的能力。让欧洲重甲骑士不敢轻视的蒙古弓也对气候有一定要求,环境过于潮湿时,弓弦松弛,射程命中都会大受影响。) 宋军主将王坚可不是个坐以待毙之人。他在蒙军将士焦头烂额之际又兵出奇招。 (图片来源央视钓鱼城纪录片)
1259年农历5月的一天夜里,蒙哥大汗驻扎的石子山突然陷入混乱。一队宋军恍如天降,冲过蒙军营寨。巡哨蒙军来不及反应,被纷纷放倒。这是王坚亲率的死士,他们透过钓鱼城内的排水暗道皇洞悄无声息潜出城墙外,杀向几里外的蒙哥御营。睡梦中的蒙古大军一直以为自己掌握着战场的绝对主导权,可这次进攻的节奏居然在宋人手里,一时打得人数众多的蒙军醒不过神。黑夜里分不清敌人多少,蒙军只知道宋军已经快要杀到大汗的御营,连闻名世界的怯薛都不得不赶紧投入战斗。 王坚和死士们冲到山顶时,发现这里的抵抗陡然增加,更加证明突击方向毫无疑问是对的,敌人的首领就在眼前。御营里惊醒的蒙哥定然料想不到,自己向来鄙视的宋人竟然敢做出如此大胆之举。宿卫怯薛们倾巢出动,和宋兵敢死队战成一片。刀光之中,王坚似乎已经能看见帐篷里宿卫们簇拥下蒙哥大汗的身影。 但是现实毕竟是现实,四面增援来的蒙军不计其数,这可是当时世界上毫无疑问的最强军队。要想在这万军之中取得大汗性命除非神人能为。赶来的蒙军临洮府都元帅赵阿哥潘所部加入战斗,宋军敢死队伤亡严重。王坚见蒙军已经从混乱中恢复过来,主动率剩余部下且战且走,退回到城内。 经此一战,蒙哥大汗又怒又惊。气愤只有自己大军十分之一的宋军竟然没有像耗子样躲在洞里束手待毙,居然敢主动出击。而且不是小打小闹,还想来取自己的项上人头。在重奖赵阿哥潘50两黄金作及时救驾之功后,蒙哥大汗很可能已经铁了心要踏平这块小小的弹丸之城,绝不能让窝阔台那一拨后人看了笑话。这关乎他蒙古战士的荣誉,也关乎他大汗的威名。 1259年宋蒙钓鱼城之战简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