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崔应阶

 拥抱寂寞与狐独 2017-09-19
崔应阶为何写云台山志  z张传藻   在专门写海州云台山的地方志书中,崔应阶编写的 《云台山志》是年代最早、影响较大的一部山志专著。此书广泛吸收了前人对云台山的考察、研究成果,而且作者在此基础上又作了重点补充,特别是对清代初年(乾隆时期)云台山的各个山岭、隘口、沟河、桥梁还有大大小小的居民点(村庄)记载得相当详细,后来有关海州云台山的著述许多都是采自崔应阶这部《云台山志》里的材料,甚至《州志》里也引用该书不少资料。 那么崔应阶为何花这么大力气而且又是这么突出人文地理这样写法呢? 最近笔者再次翻阅北京出版的《历史档案》(季刊),方知崔应阶编著这部《云台山志》完全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 干脆说,它是一部军事地理书。 早在1986年,国家 《历史档案》公布了清朝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五月《闽浙总督崔应阶审拟 卢茂等结会起事奏折》、乾隆三十五年正月《福建巡抚 温福为报李阿闵等起事奏折》和乾隆五十四年五月《闽浙总督 伍拉纳守审拟行义等奏折》。这三份历史材料(奏折)清楚地提供了早期盛行于东部沿海的天地会史料。天地会是民间自发组织带有浓厚军事团体色彩的秘密结社,其矛头直接指向清朝政府。根据史料记载天地会不仅活跃于闽浙(福建、浙江)沿海,而且已扩大到了江苏沿海,其中云台山地区又是重点,当时云台山因沙 淤滩涨逐渐脱离海岛状态而与大陆相连,但从总体来看还是海上风貌,清政府强行将沿海军民迁往内陆,又下命令钉塞海口(用大木桩楔入河流入海口),“不许片帆出海”,割断内陆与海外任何联系,更害怕与收复了台湾的郑成功部取得联系,在这个背景下,清政府对沿海的战略要地逐一调查,尤其是闽(福建)、浙(浙江)、苏(江苏)沿海,特别加以防范,崔应阶编《云台山志》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崔氏并非 方志学家,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者,而是清朝政府的闽浙两省总督,握有行政、军事大权的重臣,他编《云台山志》并附有多幅插图,完全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为了防范天地会的活动。据《历史档案》1987年2期,其时,天地会已有自己的部队,卢茂起义军先后与 何哲等人结盟,后来还设立“元帅”、“游击将军”、“军师”等名目,纯粹是一套准军事机构,他们在沿海地区专门召集有武艺专长的人,绘制标有村庄住地、籍邑的图件。天地会的创始人万提喜和尚也不是普通的 出家人,他的真名字叫郑开,与郑成功是一个系族、一门的人,有的书上还说万提喜和尚(郑开)是位政治经验丰富,有一定军事才能的人。至于卢茂起义军究竟在海州云台山哪些地区活动过,是南云台还是北云台山,目前还未发现更多的材料。笔者在南城镇曾听老人们谈论过卢茂,但缺少文字记载。崔应阶的《云台山志》是否负有 社会调查的使命,抑或是针对天地会卢茂起义军的,有待进一步研究。鉴于《云台山志》在新中国建立后重又影印出版,且经常被各种著述所引用,现将崔应阶写此书的相关时代背景提供出来,作为专家研究参考。 登蓬莱阁(崔应阶)   其一 一别沧溟五十年,蓬莱今复辨桑田。    朱颜大药求难得, 碧海青山境即仙。   阆苑不须烦鹤驭,蜃楼空自没苍烟。    垂髫犹记登瀛路,曾藉长风破浪还。   其二   杰阁凌空实壮哉,凭栏纵目海天开。   三山云净 仙迹渺,万里澄波贾舶来。   日出扶桑霞焕彩, 月明珠岛蚌 生胎。   梯航是处皆来享,不数鱼盐管子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