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樊增祥

 拥抱寂寞与狐独 2017-09-19
樊增祥(1846~1931) 近代诗人。字嘉父,号云门、樊山,别署天琴老人。湖北恩施人。同治六年(1867)中举,光绪三年(1877)中进士。曾任陕西宜川、渭南等县知事。后累官至陕西布政使、江宁布政使、护理 两江总督。辛亥革命爆发,逃居沪上。 袁世凯执政时,曾为参政院参政。
  樊增祥师事 张之洞、 李慈铭,常与二人酬唱。他是近代晚唐诗派代表诗人,'生平以诗为茶饭,无日不作,无地不作',诗稿达30000首。早年喜爱袁枚,继而好赵翼,后宗尚 温庭筠、李商隐,上溯 刘禹锡、 白居易。他'论诗以清新博丽为主,工于隶事,巧于裁对','尤自负其艳体之作,谓可方驾冬郎(韩□)'(陈衍《石遗室诗话》)。集中 次韵、迭韵之作很多, 因难见巧,炫才夸富,失之浮艳俗滥。但他为人并不佻达,主张'诗贵有品',虽自言'平生文字幽忧少',但遭遇重大事变,也不能不变得'贾傅悲深',庚子后写下一些关切时局的作品。甲午战后,他接连写了《有感》、《重有感》、《 书愤》、《马关》、《再阅邸钞》等,痛斥朝廷重臣的卖国行为;讥刺李鸿章说:'度关不用鸡鸣客,卖却卢龙掩面归'。他如《闻都门消息》、《庚子五月都门纪事》等,反映了庚子事变。长篇歌行《彩云曲》、《后彩云曲》,写名妓 傅彩云( 赛金花)事,一时传诵,时人比之为 吴伟业之《 圆圆曲》。他又擅长 骈文与词,骈文辞不艰深,舒徐自如,情味浓厚;词作也颇为清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