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旅帮【大咖驾到】013期——旅游商业街如何玩转业态布局

 crystalzzq 2017-09-19

各位文旅帮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希遇文旅的马莉娇,大家可以叫我Luna。很高兴借由文旅帮这个平台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旅游商业开发的相关话题。我将通过分析景区商业运营的痛点打造新型景区商业的可实施性背景原因,以及商业街区的更迭方向三个方面和大家一起学习景区商业的知识。并且会通过三个台湾耳熟能详的文旅案例帮助大家更好理解景区商业的产业链条。谢谢大家。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目前景区商业运营中的痛点和现状。我们把它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传统的门票经济,第二方面是导游的干预消费,第三块是政府的依赖性。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传统的门票经济。门票经济依赖症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景区单一化的经营模式。问题出在旅游景区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单一化。景区单一化的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使得门票收入成为景区实现经济目标的主要支撑。目前大部分景区依赖门票收入的情况较为严重,通过提升门票单价来带动景区收入。没有围绕旅游景区的建立完善的产业链已经形成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永效供给结构。


除此之外,5A级景区平均票价已经迈入了百元时代,门票普遍太贵,我国的景区,尤其是5A级景区门票太贵,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黄山门票两百三十元、九寨沟门票两百二十元、武当山门票二百四十三元、张家界门票二百四十元。5A级景区平均票价已经迈入百元时代,而散客旅游正成为旅游消费的主体。与旅游团出行相比散客购入门票的价格本来就相对较高。而若旅游景区的门票不断提价和涨价,势必会对目前以散客为主题的旅游群体出游积极性产生较大影响。当门票价格超过旅游者的实际支付能力和心理预期的时候就会遏制游客出游的积极性。


第三方面的原因是景区内的商业板块和景区联动性较差。目前来讲多为传统小吃街或礼品店。景区内的商铺较多为景区管委会承租给某一个旅游公司。由旅游公司作为中间商再租给其他小商贩。这样的情况会导致商铺租金较高,承租者必须要以简单商品售卖价来吸引游客进行被动消费,全国各地的小吃以及粗糙的工艺品成为了承租者的首选,由此景区的商铺定位参差不齐,很难统一管理。游客消费积极性也不高,所以商户无法出现较高品质量的商品,进而如此恶性循环了下去。


除了我们看到的传统门票经济带来的影响外,导游的消费干预也对目前的景区商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受之前跟团游为主要旅游方式的影响,游客在购买旅游商品时会受到导游人员的宣传。同行其他人的购买行为以及旅游商品销售商的服务态度等外界诱惑因素的影响进行被动消费。由于跟团旅游的零负团费,导游人员收取的回扣佣金及旅游商品销售人员的职业素质等关键因素,从而导致恶意诱导消费行为的屡屡发生。游客的消费激情在这种被动消费中消磨殆尽,以至于游客现在根本不会在旅游景区进行任何的主动消费。除跟团游是过去主流旅游因素的影响之外,我们还发现与购物店的老旧分成模式也是造成目前旅游商业发展现状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由于跟团旅游的零负团费导游收取的回扣佣金等关键因素,往往影响消费者选择的并非是产品的质量,而是导游可得利润多少。

 

以及一些素质不高的旅行社恶意诱导消费也会影响到目前的旅游消费的现状。一些掌握客源的非优质旅行社以旅游购物作为企业盈利的主要来源。因此经常以高额回扣作为给旅游购物商店输送客源的重要条件。除此之外,还有一点重要的原因是旅游产品的质量有待提升,大家都知道旅游产品质量是旅游商品价值以及使用价值的集中体现。过去国内旅游商品质量参差不齐,大量劣质产品充斥市场。这类旅游商品不能体现旅游景区所在的文化内涵以及历史积淀。然而因为她重要的毛利以及利润的来源,往往不可被忽视,作为现在旅游商业的一个发展以及欠缺部分。

还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原因,那就是来自于景区对政府的依赖性。就拿5A景区举例。5A旅游景区的管理者为景区管理委员会。目前大多数景区管理委员会的政治职能远远超过了他的管理职能及运营职能。过分的依靠国家对于旅游景区的补贴以及高额的门票,而不是通过深入挖掘景区自身的资源禀赋。吸引游客前往提升其知名度。

 

综上可见目前的景区商业运营存在着一些不得不面对,但又亟待解决的一些痛点。那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打造新型景区商业有哪一些因由和具备的条件。

我们将目前打造新型景区商业的原由分析成了三个原因,第一部分是消费升级的转型时期,第二部分是台湾文旅对于大陆旅游经济带来的影响,第三部分是景区目前服务理念发生的改变。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第一部分消费升级的转型时期。其实也是旅游游客心理及消费心理的升级时期。那我们都知道马斯洛需求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这个说法。其实这个说法已经不新鲜了,在生存阶段,人们基本不需要旅游,在生活好的阶段,人们需要观光或度假功能属性强的旅行。但随着人们的需求移向马斯洛需求的上部侧重的精神层面的旅行类产品越来越重要。所以景区的产业和业态不仅要具备吃住行游购娱六大传统要素,注重这六大传统旅游业态的改革和升级。而且要隐身和衍生商养学闲情奇六大新兴要素,形成旅游新业态的群落。从而为游客提供多元化业态产品和服务。

 

除此之外,我们也发现了景区的服务理念也在慢慢的转变。除了景区硬件设施的升级之外,景区人为服务的软件升级也是必不可少的。从游客角度看游客追求的是一种心灵的放松,追求回归和归属感,这就是景区规划强调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理念。

 

旅游景区需要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对此进行提升。那硬件方面整治包括了完善旅游交通设施,其中景区的公路、步行道的维护、旅游专用标识牌的设置、停车场的科学性设置、包括停车缴费的功能完善、还有完善游览服务功能,包括了旅游游客服务中心、导游系统、信息咨询系统,包括了完善旅游购物功能,包括了特色的旅游商品店。还有软件提升,提高景区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加强景区综合管理工作等等方面我们都可以去进行我们方面的考核。

 

那除了我们刚才讲到的消费升级的转型时期和景区服务理念改变的两大块原因之外,还有一块我们不得不重视的,那就是台湾文旅对于大陆旅游经济的影响,台湾的旅游景区多与生态结合,人为造景较少,但却都经过了精心设计,给人一种自然朴质,整洁卫生,花钱不多的感觉。景区都有鲜明特色,不抄袭模仿一镇一品,充分发挥出旅游所在地的优势及特色。台湾的旅游从业者,真诚,高效,热情。给游客一种人文的关怀,尽可能满足游客的正当需求,充分理解照顾游客的想法和心态。特别是文化,知识以及地位差异大的情况下。台湾的旅游从业者大部分都会坚持游客都总是对的原则,理解游客。台湾旅游是一种精品旅游,他们杜绝做大做假做空,他们做到小,精。打造台湾优质的旅游品牌。以景区经营者的个人魅力及运营理念吸引着独特消费习惯的游客,让精品成为了现实。

 

在我们分析完目前旅游商业的痛点以及存在的原由机会以外。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大陆景区商业的打造方向。

那通过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景区商业运营的痛点以及打造新型商业景区的因由。那第三部分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景区商业的更迭方向。我会在这一部分加入三个我们比较熟悉的台湾的旅游案例来一起来分享。让大家更方便的去了解清楚我们目前可以去研究的方向以及可以去改善的细节条件。

 

那这部分是我个人的一些浅见。可能存在着不足,也希望大家之后可以一起来分享大家的想法和建议。那我们分享景区商业的打造方向的第一部分是互动性的体验经济。上车睡觉,下车看庙,走到景点拍拍照,已经被新潮的都市人称为农民时的旅游了,旅游者已不仅仅满足于传统的有物可看,有话可说的旅游经历。而希望通过视觉,味觉,嗅觉,听觉等全方位的参与或体验充分理解旅游地的内涵和特色。体验式的旅游是体验经济时代旅游消费的必然需求。他强调游客对文化的,生活的,历史的体验,也强调参与性与融入性。景区体验主题必须及空间,时间和实物与相协调的现实整体。游客的体验是完整的。包含了空间,时间和事物的整合。因此要做到让游客在适当的地方,适当的时间做适当的事。

任何一个景区体验主题必须根据景区的特性寻找关联的主题。并根据不同时间游客的心理氛围来推出才是真正有吸引力,要提供的不仅仅是商品本身或者附加一些呆板的服务。而是最终提供的是一种情感上的精神消费,给消费者带来难以忘怀的精神愉悦记忆。是一种精神和智力的体验,那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台湾纸箱王文化创意园区的例子来一起了解一下纸箱王的体验式旅游。

那我相信在我们文旅的行业里纸箱王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代言词了,今天我们不分析他们其他的成功因素。单单拎出来旅游商业部分来一起研究一下在纸箱王的体验式旅游中如何将它的运营模式与他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的结合,用心去打造出现在文化旅游行业的一个小小的标杆。我们分析出有四个原因,第一点真诚的消费引导,第二点完整的消费动线。第三点特色的消费主题,第四店趣味的消费体验。

 

ppt的左下角有一张纸箱王的入园劵的票根。这是我今年去到纸箱王时候留下的一张照片,那大家可以看到他的票根上已经表示了这张门票的价格是两百台币。但是在这张票根的右边,我们可以看到有一百元的抵用劵,这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第一点。我们可以看到纸箱王入园门票是两百元新台币。但其中包含了一百元新台币的抵用卷,这一百元可以在园区内进行消费的抵用。除此之外,集齐了六个区域的盖章,还可以去兑换礼品。这六个区域分别是纸箱王内的不同的园区的消费动线。相当于引导大家把每个区域都逛了下来。

 

大坑纸箱王浏览动线:纸箱动物园(观光游览区)→纸箱故事馆(观光游览区 纸箱王文创物品售卖区)→无糖部落(麦芽糖文创物品售卖区)→森林酒吧→纸箱王餐厅(纸箱王特色餐饮)→箱菇小镇(台中特产售卖区)→蜜蜂故事馆(纸箱王文创物品售卖区)→包装故事馆(纸箱王文创物品售卖区)

 

刚才给大家分享的是大坑纸箱王文创园区的浏览动线。我们可以由此看出这样的一个动线把园区内所有的小小角落都包含了在内。我们进入到园区内首先可以去逛纸箱动物园,然后进入纸箱故事馆。之后是无糖部落,然后森林酒吧,纸箱王餐厅,香菇小镇,蜜蜂故事馆,包装故事馆,然后又回到了入口的地方。

 

那这样一个动线完美无瑕的包含了纸箱王里的观光游览区,纸箱王文创物品的售卖区,麦芽糖文创物品的售卖区,还有纸箱王的特色餐饮,台中特产的售卖区以及纸箱王文创物品的另外的一个售卖区。通过这样的动线引导我们把游览区至文创产品的售卖区。餐饮区,特产的售卖区,引生形象蜜蜂相关产品的售卖区,以及台湾文创产品的售卖区全部包含了在内。那这样就构成了纸箱王园区内完整的消费动线。

 

我想和大家分享的第三点是纸箱王特色的消费主题,整个园区都是以纸为主题的这样的一个文化创意园区。纸箱动物园是纸的,纸箱王的餐厅是纸的,玩到的蜜蜂故事馆也是纸的。我们看到的,吃到的,玩到的都是围绕纸的主题,耳目一新且过目不忘,耳目一新的纸主题的园区包括了纸文化伴手礼,蜜蜂特色馆,香菇主题的特产,消费其实在这里就变成了一种享受,除此之外,在纸箱王的餐厅里还可以吃到纸火锅。就算是听起来和纸箱王格格不入的蜜蜂故事馆。也是大有文章,在这里有成千上万只的蜜蜂。长长的触角,大大的眼睛,黑黄条纹相间的身躯,透明的翅膀。但这些都是用纸做成的,这里不仅有蜜蜂们的小故事,还有蜂王乳。各种口味的蜂蜜、蛋糕、冰淇淋,丰富的蜂产品同样也吸引着游客。详情说到这里,大家就理解了,为什么我们说的第四点是趣味的消费体验。通过可以吃的纸火锅,可以做的直板凳,可以玩的纸飞机,可以拍照的只老虎,结合着纸的特性,在这种天马行空的巧思下带着孩子,情侣结伴或一家三口都可以创造独一无二的消费体。

那关于全方位体验式旅游商业和纸箱王的故事,我们就先分享到这里。刚才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是我今年去到纸箱王拍的一些实景照片。如果方便的话可以让大家打开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刚才讲的文字信息。

那第二部分,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主动消费激发性的旅游商业是如何打造的。

 

这一部分,我们希望是和前面我们刚讲到的导游引导性消费进行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在以往的消费理念中旅游消费是被动的。那如何能够让我们的旅游消费变被动为主动呢,这里我们想分享另外一个案例是来自嘉义的熊大庄的案例。

熊大庄地处嘉义,坐落于民雄的头桥工业区。其中允南村应是民雄的第一大村庄,大多亦称为上大庄。为加深民众对观光休闲园区的认识与了解,所以老板将其定名为熊大庄。用台语念起来的音也相同。其中包含着管理者对于深耕在地的家乡情感。原本熊大庄前身就是保养品化妆品的代工厂。现在转型推出了自创的商品品牌叫熊大庄,结合观光工厂一同面对游客。卖场内的商品皆是自行研发生产,产品的种类众多包含生活居家,沐浴清洁保养用品与脸部系列保养品。

 

通过熊大庄的导览图,大家可以看出来熊大庄是一个拥有着自己的独特标志符号动线非常明朗,而且内容非常丰富的这样的一个园区。可是你们知道吗,这样的一个园区仅仅占地十五亩。就在这仅仅十五亩的占地园区内,熊大庄曾经最高营业额创造了一天一百二十五万新台币的数据。最高创造收取现金一天二十二点五万元新台币。这样的运营数据,让熊大庄一年半就回了本。

 

那么熊大庄是如何做到激发了如此大的消费潜力。变旅游消费被动为旅游消费主动的呢,让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他的原因。

 

首先熊大庄有着非常精准的目标客群,基本上到熊大庄来的都是台湾本地的游客。百分之七十是以跟团游为主,当地的民众享受着周末的二点五日游。选择会在周边找寻这样如此风景优美,但又不失远离城市的这样的一个好风景的地方,那熊大庄的定位就符合他们的需求。其次熊大庄拥有比较完整的商业逻辑。他们通过旅游带动着整个观光工厂的消费。那又通过消费的这样的一个潜力反哺着旅游行业的发展。第三点关乎于熊大庄优质的旅游符号,那就是熊。熊主题的主题乐园,人人都喜爱。包括孩子,情侣,一家三口,甚至于到中老年人。覆盖了全年龄段的人次,包括亲子游,情侣游,也甚至于包含了黄昏团。

 

除此之外,也和熊大庄大胆的商业模式分不开。熊大庄现在的掌门人是一个和我同龄人的一个男生,他也是八七年人。那当时我有跟他聊过如何能够做到把熊大庄带到一年半回本这样的一个神奇创造者呢,他曾经跟我说过,这是一个很大胆的决策,因为曾经没有人去愿意这样做,他们也是家首个一手观光工厂。立足于工业园区,依托于化妆品工厂的直销让他们的把成本降的非常低,那通过旅游行业的运作把旅游和观光结合在了一起,这样带动了周边的辐射以及行业的发展,把现在的餐饮,曾经的化妆品都结合在了一起,那这样的大胆也让他们有了现在的成就。

 

游览动线:幸福咖啡屋(欧式建筑,拍照地点)→熊家族迎宾区(园区IP介绍)→DIY手工皂教室(定期开放)→生产制程区(化妆品生产流程,橱窗展示)→神秘树屋(熊大庄打卡处,立体浮雕屋,热门拍照点)→知识小学堂(专业人员介绍各种保养品制成过程以及功效)→欢乐新天地(文创商品售卖区)

 

大家可以看到这样的游览动线。当游客下车到达门口的拍摄地点可以看到一个很漂亮的欧式建筑。在这里喝杯咖啡驻足停留,之后可以进入到熊家族的迎宾区看到园区的介绍。然后往前走就可以参与到DIY的手工皂的教室。做完手工皂之后,进入到化妆品的生产制作区可以全程通过橱窗看到化妆品的生产过程。然后我们可以看到熊大庄的打卡处,里面有一个立体的浮雕屋。这里是熊大庄最热门的拍照点是一个神秘书屋。之后可以进入到知识的小学堂,也是各种保养品制作过程和功效的介绍区。

那在欧式建筑拍了照进入到园区了解到了小熊家族。参加了DIY的手工皂教室。看到了化妆品的生产过程之后,了解到专业人员介绍到的各种保养品及功效。也是因为这样游览动线的设置让最后一战欢乐新天地变得价值感极高。所以人来到这里都是幸福满满的去挑选自己喜爱的纪念品和伴手礼。当然满载而归了。

 

分享完纸箱王的主题园区和熊大庄的观光工厂。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第三种旅游商业的模式叫特色衍生商业模式文创街区。

说到这一部分,我想跟大家一起分享的是台湾溪头妖怪村的动漫衍生商业。

溪头妖怪村的营造来自于对妖怪传说文化这一当地特色文化资源的转化与运营。其中文化资源的创意开发是贯穿社区营造的主线,创意激活并重组了传说文化的资源,提升了其价值,形成了传说文化资源挖掘,文化符号化,文化产业化,文化商圈化,文化社区化的乡村社区营造模式。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点传说资源的挖掘。任何一个景区或是旅游景点的开发,首先就应该考虑该景点的目标市场定位。这样就有了挖掘和开发的方向。妖怪村比邻溪头森林公园。这里风景优美曾吸引许多年轻人来此度蜜月,也有蜜月馆之称。但是后来的台湾921大地震带来的巨大的破坏。游客减少了很多,因为想重振昔日盛况,所以经过分析将目标市场定位在年轻人。这些人也是最有活力的消费群体。选定目标之后就是如何吸引他们到来,虽然溪头森林公园有优美的风景和新鲜的空气。但是这种生态景观也不是十分突出。因此当时的林总经理才用了他爷爷经历的妖怪故事。听闻邻家爷爷年轻时在山上见到一只黑熊和一只云豹并饲养了他们。有一天邻家爷爷工作时遇到了妖怪,枯麻和巴豆挺身而出,巴豆救了他而枯麻也不幸失踪。因此林总经理就用非常规的思维将重点放在了妖怪上。妖怪疑似突破了人们对旅游局景区的认识。却能在第一时间抓住人们的眼球。


这种稀缺资源便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形成商业价值,在吸引人们眼球的基础上采用了萌搞怪的个性定位。因此妖怪形象并不恐怖,妖怪村的头号形象代表就是当时为营救爷爷的枯麻和巴豆。他们的形象也是搞怪萌化定位,个性鲜明清晰。

文化符号化是妖怪村给予传统传说文化社区运营的基础,确定好妖怪村的定位之后就应该采用创意设计的手段将这种传说文化打造成现实。成为表针文化。在妖怪村为了纪念为救爷爷牺牲的巴豆到处都是这一云豹的雕像。而枯麻在战争走失,因此会有小心枯麻的标语。另外将传说形象生动化创意团队将这二者的形象成为各种场景与故事的主角。活跃于生活与商业角落与人拉近关系。当然妖怪不仅有这些,还有的来自漫画和故事,如长鼻子天狗等,但是整体都是一种轻松,搞怪的基调。

在妖怪传说文化符号建立的基础上,妖怪文化与形象被不断挖掘与开发设计。应用到各个行业中,尤其是当地的小吃,礼品和旅馆备受人们的欢迎。当地的小吃在造型,用料和命名上都充分契合定位基调,例如热销的咬人猫面包。妖怪冰淇淋,妖心和黑心店等。当地办手里很有趣,独具匠心,当地的旅馆,有的直接以枯麻馆和巴豆馆命名,那里的布置也是有他们的萌化形象设计的。在特色小吃方面,为了力求真实更贴近妖怪村的文化设定。设计师曾为了卖香肠雕刻一个天狗。后来他成了妖怪村的地标天狗牌香肠,为了卖枯麻烧做了一辆妖怪公车。如此精益求精,民众们又怎么会不买账呢,妖怪村是完全免费开发的。并不依靠门票经济,游客买的小吃可是占了旅游收入的不少份额。

妖怪村以一条主要的商业街贯穿。这条商业街到处是搞怪的妖怪以及风格鲜明的红灯笼木头房。颇有日本动漫风,这条街上的酒吧厕所等等全部都与妖怪有关。以此真实的营造了一种浓厚的文化环境。另外每逢节日都有各种各样的文化秀,特色活动,让旅客参与其中。伴随这一系列策略作用的结果就是文化创意园区的形成。其中民众的力量合理运用文化资源不断挖掘创新与原创设计者共同成长,妖怪村采用集中管理和开发经营的模式,把饼不断做大分享给同行一起投资经营。不断在免门票的机制下创造商机,依靠消费者的旅游购物获得主要的收入。

 

妖怪村类似的景区有很多,那这种经验其实是相通的。首先我们要通过目标市场的选择与定位对当地的特色文化进行挖掘。其次,对本地的独特文化要素进行不断的提炼,形成文化的符号化人格化。再次就是在确定的文化定位和特色的文化符号上用创意的手段进行产品开发。以形成产业化和商圈化。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要借助不断被扩大和共享的文化形象,媒体宣传。商圈效应以及公众反哺力营造一个内外共同参与。不断进行设计创新的文化创意社区才会长久的发展。

 

通过以上三个案例的分享。我们更加坚持主题化商业是未来可持续的旅游景区商业开发的模式。因此总结了四个主题化商业开发在旅游商业打造方法中四个小小的建议给到大家。

 

首先记住景区文化主题创造特色的商业氛围。如果您的项目在四川地区那不妨考虑去做一些和蜀锦蜀绣的关系。如果你的项目背靠着三国的文化历史故事可以尝试着将美食开发做一些三国宴。或者张飞牛肉等等衍生品引生食品的开发。

 

第二点是合理的商业业态比例与布局规划。我们建议项目在规划和策划的前期就对其业态比例布局以及其他各项指标都先开始进行明确的预估和设想。或许通过空间上的巧妙分割将商业街区分布好他的一个动静业态区域。以及在业态比例上做好一个大概的规划。对未来的执行以及项目运营会打到一个坚定的基础。


第三点是异性化的业态结构。景区内商业街存在的业态重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一条街上相同品类的商家拼命互相竞争,这势必会影响商业街的和谐氛围,也造成恶性循环。因此我们建议在我们项目的规划阶段。我们需要去考虑到的一个重要的节点就是错位的经营。经营内容过于相同或相似的两家店铺,希望不要出现在同时的一个地方,在业态规划上避免商家的同质化以及内部的不良竞争,实现异性化的业态结构。或许会是您项目接下来会成功的一个小小的建议。

 

第四点是健全的景区业态管理体制。我们相信细节决定成败,很多的细节会让大家忽略掉个体而会把整一个项目看成主体。那我相信在管理体系为商业业态持续保持活力提供有力保障时,这会是最真实的写照。

 

希望刚才的分享对大家在接下来的项目运营的商业板块部分能有一点小小的帮助和分享心得。希望大家的项目未来都可以成功运营,也希望今天晚上的分享没有占用大家更多的时间。我是Luna,很高兴和大家认识。谢谢大家。


提问环节:

问题


一般来说一个山岳型的观光景区,景区商业街的业态配比比例是什么样的组合比较好?

如果项目定位是按照刚才我们分享的希望未来加入到旅游商业部分。那这部分优先要考虑到你们希望将体验业态是否加入,并且在体验业态中她所体会到的一种定位方式是怎样。如果这个观光景区更多的是以游览休闲为主,那我们更希望是把餐饮以及住宿的配套占比提高。那如果要是说在我们的观光景区中类似于刚才我们分享的这样的案例中的三个其中的一个。那我会更多的希望把体验业态中的部分提高。这样子的一个情况可以因地制宜,我们可以去根据不同的一个项目来去定位。山岳型的观光景区,不同于城市景区要更多考虑到综合配套。但是根据项目定位的不同,我们也要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如果文化元素体现比较多的话,那我们建议将休闲娱乐配比不低于百分之三十,餐饮住宿可以放在百分之四十,购物在百分之三十左右,这是我的拙见,谢谢。


问题


如何能做好一个文创店的关键是什么?

文创店的关键在创,但是背景在文。创意的多少决定了这个店定位在什么样的一个范畴,到底是不是属于文化创意类的这样子的一个铺面。如果创意非常棒,文艺气息非常浓可是没有准确的定位在文化的背景中。那我们还是认为缺少土壤的。但是以目前的形势来看呢,其实我们国内的文创行业发展还属于这样的一个稳步提升的状态,那我的建议是更多着眼于文。提升在创这样可能更利于目前的这样的一个条件上的一个发展,谢谢。


6月13-14日

2017CTCIS第二届中国文旅大消费创新峰会

将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

作为文旅大消费分享式旅行领域的我们

期待与行业精英共同见证

忆往昔,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看今朝,群英荟萃共谋发展

破局·立势

合作·共赢

深度挖掘文旅大消费产业创新

着力推动创新全覆盖行业升级


文旅帮特别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