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也骂这个人设崩塌的混蛋,但从未质疑过他的作品

 yushi823 2017-09-19


平常无奇的九月火了一个泡面头、胡子拉碴、爱穿拖鞋不修边幅的老文青——许知远。


不过对他来说,群嘲总是多过赞誉、骂声多过掌声。



上网搜一下“许知远是什么样的人”,你可以随处看到这样的答案:“长相猥琐”、“语言油腻”、“调戏女性”、“重度装逼犯”、“节目尴尬得要死”...仁者见仁。


那许知远这个人究竟如何呢?


滚君觉得需要从头开始说起。


许知远最先走入大众的视野,是因为他的一档叫《十三邀》的谈话类节目,里面邀请了不同行业不同群体,通过聊天的方式了解他们的生活。


但是与同类型节目以嘉宾为本的环境不同,许知远在主持时,居高临下的优越感和有意无意不尊重人的态度,让人难以接受。



特别是采访马东、俞飞鸿两期节目,让他被骂成了筛子。


前者是因为他偏见太明显,一再逼问下,遭到了马东的硬怼。



后者是因为他几次三番探底文艺女神俞飞鸿的底线,满嘴“性”、“情爱”、“潜规则”,得意的有点忘乎所以。


那期节目里,许知远一反常态,不再聊一向热衷的国家大事,而是时不时把话题引向性。


特别是强行要求俞飞鸿和自己一起看她一部略有尺度的片子,还在隐喻女演员初夜时挤眼咂嘴的样子,让观众感到了不适。



有网友指出,一次采访下来,光“没有想过要依靠男人吗?”这种问题就问了四五遍。不尊重的感觉跃然屏幕。


在面对一些社会地位和文化程度更低的年轻人时,这种偏见和优越感更甚,用上帝的口气怜悯别人粗鄙,已然成为常态。 



我想关于许知远大概是什么样的人,从上面几件事就能看出端倪。


但滚君依然要说,虽然我也会骂许知远,但是从没质疑过他的那档谈话类节目。


尽管《十三邀》这个节目充满了尴尬,但依然好于大部分国内同类型的节目,特别是在很多谈话类节目下架,这档有尺度、有态度的节目,依然有它的价值。


01


比如那期争议巨大的,许知远和马东的对谈。


前段时间看“老道消息”,提到了马东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他因节目话题涉及“同性恋”被两次约谈。


第一次是在他从澳洲留学回国后,因为上学期间接触了一些同性恋文化,进入媒体圈的他觉得有必要说点什么。


于是他信心满满,找来了李银河等学者,以“走进同性恋”为主题,录了一期《有话好说》。


可这件事的影响超出了马东想象,节目紧急喊停,全组人员检讨,节目组没几天就解散了。


网上有人回忆,马东在众目睽睽下放声痛哭。



第二次已经是十几年后的事了,误认为时机成熟的马东在《奇葩说》上再次谈起了这个讳莫如深的话题。


结果广电总局又给他一个响亮的耳光——那期节目被迫下架。


从那以后,马东可能真的是被打怕了,他心灰意冷,不再发表过激的观点,出席任何场合的言辞也都是滴水不漏。


在上节目前,许知远肯定也深知这一点。


所以他选择了最直接粗暴的方式——逼问。


他想让马东说出自己对当下环境的不满,于是他喋喋不休、几次三番地向马东发问:你喜欢这个时代吗?你不抵触吗?


东不断用微笑和否认来搪塞,但是得不到想要答案的许知远却步步紧逼,直到最后马东说:


“我的底色是悲凉...”



我们都是心照不宣的一类人,只是你表现成为愤怒,我表现为悲凉。


能有多少节目能让马东说出这种话,反正《十三邀》算一个。


02


就算是网上骂许知远骂得最狠的那帮人,也没办法否认《十三邀》的制作是走心的,不仅视野很宽,谈话尺度也够大。


就像他不仅采访了一些光芒万丈的明星,更难得地是把目光放到了年轻的cosplay爱好者,以及哲学家陈嘉映。


在这个时代,哲学家早就被挤出了公共话语圈,除了哲学专业的学生,真的没什么去关注他们说了些什么。



但《十三邀》很有心,请来了哲学界如雷贯耳的“明星”陈嘉映,并且态度毕恭毕敬,像个听课的孩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