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古来摆:里定古县城史话

 三叔收藏 2017-09-20


城墙县衙有年头,历史建筑要保留。

    前阵子,我们摆了鹿寨黄冕的里定那里有一条古驿道,算起来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这条古驿道是古时候桂林通往柳州以及南宁水路两路的唯一通道,古驿道艰险难走,特别是永福的兰麻段,素有“兰麻里定,好人走出病”的俗语。后来,随着湘桂铁路和桂柳公路的开通,古驿道慢慢的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如今在里定那里还保存有古县衙和古城墙遗址。那当年作为古县城的里定有什么古仔呢?古仔精彩我们慢慢摆。


沿桂柳高速公路一路北上,在桂林的波寨出口往里定屯方向走完几公里公路,还要沿到蜿蜒崎岖的山里走3、4公里,步行下到江边,隔河相望,对岸就是有1400多年历史的古县城——里定了。

[退休教师朱芳信:里定是我们鹿寨县黄冕乡最偏远,最靠北的一个小山村,它和永福的兰麻是两个的县界。]

据《鹿寨县志》等文献记载,里定县最早的前身,是代仁寿年间(601—604年)从始安县(今桂林市)分离出来的兴安县。

[退休教师朱芳信:县城城北和城南他就有一条水,他这边就是清江,清江的风景非常的美,城北这边起了个单拱的桥叫做“迎龙桥”,城南那边现在还在那个桥,我那一年去还在,他这两个桥起到什么作用呢,他就等于是雒容这样,四面是水了,四面是水这样这里就易守了,容易守了。]

这个宣风县只存在了17年,就在贞观十二年(638年)并入了治定县。到至德二年(757年),治定县因避唐高宗李治名讳而改为里定县,这个名称一直用到明代,至明正统五年(1440年),里定县才最终撤销,并入永福县。历史上,里定县的县城驻地曾经两度迁移,最早的县址所在地不详,宋代迁至上清音驿,元代又迁到了横塘驿,也就是现在的大端村里定屯。当时为了起县城,也是蛮下米的。

[退休教师朱芳信:明正统五年,为了确保县城在城墙原来是土城墙里面,又修了一堵火砖的城墙。]

[阿明哥现场出图:观众朋友,现在我们就来到了古的里定县城的这个古城墙遗址了,据村民讲这里是个内墙来到的,内墙是拿火砖来砌的,那当年内墙是什么样子咧,正好我们村民也在这里了,我们看村民是怎么介绍啊,你同我讲一下这里是内墙的墙基咩?(村民刘文广)内墙过去用砖来砌,都是用火烧烧砖,它有5寸宽,长度大概有一尺一二这样,一尺一这样,厚度有一公分。那你意思讲这个砖就是当年内墙原来的砖了啵?(村民刘文广)原来的砖呀,老砖留在这里是咩?(村民刘文广)老砖呀,那内墙也在这个地方吧?(村民刘文广)也在这个地方。那地下应该有墙脚的啵?(村民刘文广)有啊,它就一直沿着这个路基的话一直这样延伸,包围整个里定城。把整个老县城围起来了,把老县城围起来了。这是内墙,外墙呢,(村民刘文广)大约在50米外,那边的话有个外墙,那内外墙之间它有个巷道的啵?这样说,它以前是荒地的,现在人多去了,他就搞成菜园去了,以前都是古树,杂林,年代久了它就形成古树了,以前种有好多古树樟树。]

古县城虽然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墙砖证明了它曾经的风光。明代里定撤县后,旧县城被改为里定堡,现存里定屯又厚又大的明代城砖,就是嘉靖年间重筑城堡时留下的。那时的里定也是蛮热闹的。

[退休教师朱芳信:这个县城还有很多庙,有庙它每年的714都举行庙会,当年唐朝的大诗人李商隐他跟朋友,听说里定有庙会了,他就来里定赶庙会。]

李商隐,柳宗元和徐霞客当年都途径过里定这个地方,说明这里也是风光秀美,热闹一时。据史料记载,东晋末年里定设为村,古名金镇。明代才更名为里定,据讲因为这里的居民多为李、丁两姓,所以得名“里定”。讲你听,现在那里还有保存完好、始建于明清时期的古县衙。我们赶紧一起去看看。

沿着黄冕镇大端村里定屯蜿蜒狭窄的村道前行,就能看到久经风雨的里定老县衙座落在风景优美的里定河畔。

[住户丁园章:我老太(太公)丁炳金一直都住在这里的,然后我爹(爷爷)住这里一起的,//我们这里以前官员来了就是走这里过,这里有一扇中门的,办公在上面这里。]

[村民丁宪军:以前就样样有卖,等于像个小市场这样,上下这个属于交通要道,全部石阶路的。]

[村民丁红连:据我们丁氏族谱,我们从有善公第10代的老太公搬迁里定,将近已经也有500年的历史了。]

[阿明哥现场出图:我们身后的这个房子就是村民讲的里定一个衙门了,衙门所在地,它实际上也就是三进三间,那么我们第一进呢,就是我们讲的耳房,也就是叫做门房,一般外来人员在这个地方接待,登记,然后到了中间又是有一进三间,那个是办公用地了,有点什么事情在那里处理,然后再到后面就是我们的衙役、家属什么住的地方,那个地方就是所谓讲的上房。]

[村民刘文广:现在我们站的地方属于第一进,第一进两边以前有厢房,再进去就是属于接待官员和办公地方,现在旁边石柱呀,木头这个蹬柱呀都有历史悠久的了。]

《鹿寨县志》里头关于定县古城的记载寥寥无几,但是从老县衙旧址遗留至今的些许物品中,我们依稀还能感受到历史留下的印痕和缩影。村民刘文广讲,定村于1940年遭侵华日军放火毁坏,原有的水牢、城墙、拱门也在“四清”运动时遭受强,现存少量的雕刻精致的古案桌和雕花木窗,说明了这里曾经的风光。
   

[村民刘文广:两边砌得好了中间是空的,//泥浆纯石灰结构的,它砌起来泥浆呀用料全部纯的石灰,真的结构力很强,你敲敲不动,而且,我们里定村县衙它分布比较合理,它有外墙有内墙,内墙下面基脚就是大块的砖,一块砖起码就有四公斤这样。]

武则天长寿元年开挖的“南陡运河”修通后,从此使柳江、洛清江与漓江、长江连成一线。除了陆路外南来北往的官员、商客也可以从京城长安乘船经里定直抵柳州。水陆交通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北从永福,南从旧街,不管坐船还是走路,行程刚好都是一天到达里定,这个中转站就热闹起来了。

[退休教师朱芳信:真正繁华是成县城那个时候,也就是讲唐朝、宋朝、元朝它都还繁华。]

[村民刘文广:这个村原来是个很热闹的集市,因为我们水陆的从鹿寨到永福,从永福下鹿寨一个水路和陆路的交通要道,因为永福到鹿寨它是个按距离来讲,它属于中等距离,在这里必须歇脚。]




可惜随着历史变迁,它的地位在逐步淡化,里定建县前后共829年,后由县降格为堡、镇、街、乡、村、屯。里定老县衙陪着世世代代的里定人,见证了里定的变化,古时的三街六巷虽然早已不复存在,但在我们应该重视那段历史,及时保护和修缮这些历史文物,给后人留下一份遗产。好,今天摆到这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