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杭州市[临安市]〗功臣塔

 轻风无意 2017-09-20
〖杭州市[临安市]〗功臣塔

OK,看完钱缪墓,跟我继续参观临安的另一处重量级文物——功臣塔。与纪念意义居多的坟冢相比,这功臣塔,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遗存,只是不知为何一直处于半野生状态,为旅游部门所冷落。


不过这样也好,旅途中最难忘的记忆,往往是在那些人迹罕至的野文物前。功臣塔不算太野,但至少也是个闹中取静、登高望远之地。即使不是个古迹爱好者,这地方也是要大力推荐的。


功臣塔,因功臣山而得名,钱鏐即出生在功臣山下一个叫钱坞垄的地方。《吴越备史》载:“始生之夕,红光满室,父宽惊怪,欲弃诸井,其祖母水丘氏固留之,因小名婆留”。这口井后来被叫做“婆留井”。如果各位来此地时间充裕的话,大可把婆留井顺带也探访了,不要像本人一样,每次都留下些遗憾。


事先并不知上山的道路,只是凭感觉,顺这条水泥路向前。


有分岔了,掐指算算,就向右拐吧。


然后,就这么上去了。


很有古意的上山道。


暖色调的阳光穿过密林,正好照亮这块早已过时的省保碑。


出现一座蹩脚的亭子。


继续上山,出现另一座亭子,亭内立有“功臣塔简介”碑一块,当然,还有国保碑。


树林茂密,不过已经可以隐约看到功臣塔了。


俯视汽车东站,其实没走多少路,果然只是座小山包而已。


功臣塔,千年古塔,始建于五代后梁贞明元年(915年),1982年重修。


塔为砖砌仿木构楼阁式,方形平面,通高25.3米,由基座、塔身、塔刹组成。基座直接砌在岩石上,边长5.36米,高 0.44米。中心原有地宫,凿石而成,长70厘米,宽50厘米,深108厘米,早年被盗。塔身五层,高22.06米。


塔顶四坡,上有铁铸塔刹,高2.62米。刹下圆木刹竿,长5.6米,由上下两层交叉梁承托,梁端插入内壁转角。


塔身的每层每面皆隐出倚柱、平柱和槏柱。平柱梭形。两槏柱将每面分成三间,中间辟壶门,门上设木质腰檐,腰檐上承托平座,今木筑皆剥落无存,裸露处第一层檐下四面各三朵补间铺作,第二层、第三层檐下外四面各有柱头铺作二朵以及平座下的单栱补间铺作三朵。


腰檐铺作和平座铺作的扶壁拱均为砖制,出跳构件应是木刻,均毁,但留有残洞遗迹。各层平柱上均有柱头铺作,底层并用补间铺作一朵,其扶壁拱为重拱造,从残洞遗迹判断应是五铺作。现存塔檐很浅,而檐下却用五铺作,出跳之远,大大超过现存的叠涩檐,且现存扶壁拱与叠涩檐之间存在一定高度的距离,由此判断原来的形制,很可能在外跳会拱上架设撩檐枋,在叠涩砖的上部排列椽子,其上铺瓦。平座铺作每边三朵,从残洞遗迹判断,应是四铺作单拱造,令拱上置撩檐枋,相当三材两栔,其高度正好与平座叠涩砖的上部齐平,其上铺板,或加面砖。如果塔檐和平座的原来形制确如上述判断的话,功臣塔是现存由叠涩砖出檐的砖塔,过渡到砖木混合结构并使用木构塔檐和平座的最早实例。


作为过梁的木料,不知是何年代遗存。如果是八十年代重修时所置,那么重修前是什么?难道是五代木料?


这种无人看管的有墙封闭建筑,内部必然沦为涂鸦圣地。


抬头看看。


1982年维修时曾于塔身内外发现卯孔,内存被焚烧过的木构残件。


几何奥妙,变换无穷,百拍不厌。


拉到远。这应该就是支撑圆木刹竿的交叉梁。


转四十五度,如万花筒般。


通道顶部的穹窿顶和木质过梁。


涂鸦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如果它们能原封不动的保存一千年留给后人去研读的话。至少也算忠实记录了特定历史时期下特定人群的内心世界。


零零后?


这角度给人一种能上塔的错觉。


时候不早了,要趁早返回杭州。


最后,俯瞰临安城,远眺钱缪墓。可惜这座城市除了两座山包,并不能看出任何与她的名字相联系的历史痕迹,因为她本并不是真正的“临安”,地名之张冠李戴,就是这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