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上半年配置方向半年小结

 国破山河还在啊 2017-09-20

直接抛出结论来,围观群众会一头雾水,所以先铺垫一下。

普通散户有两种思维,第一种的发展方向是“职业炒股”,第二种发展方向是“炒股只是理财,搬砖为主”。前者投入的时间成本巨大,后者相对小。前者风偏相对大,后者相对小(投资风格暂且不讨论)。

那么假如一个普通散户,在经验积累和持仓体量都上升后,会变成什么样呢?还是沿着这两个分支走,只不过思考的起点高一点。第一种是游资化,以做牛散为终极目标。虽然我很少这么说,但很多炒题材的都会说“我离自由(成为牛散)只差一个题材”,今年带路和雄安做完后,有几个朋友就强制休息几个月了(思考未来怎么做)。另一种是不去捕捉这种盘面的大机会,转而寻求安全杠杆,便是考证办公室发产品。发产品是一种很安全的杠杆模式,只亏名誉不亏钱。

这么比较会发现,游资化还是延续之前的高风偏,而产品化则是保持低风偏追求外来体量。

2014年过来,我是重仓唐山港。出了唐山港后觉得已经高了想逃顶,开始分散配置。股灾一次反弹主要仓位还在军工锅盖,老卫星老玻璃什么的仓位还是比较重。二次反弹的时候觉得这么干迟早会死才开始分散(多题材分仓),这一段其实仓位还是较为集中,只是更换题材的速度非常快,思路上以提高频率和仓位滚动规避风险。当时这套活挺灵的,咱这好多人都回了股灾的血(但是又不少死赖着不走,站岗死了)。熔断是推促我开始正式尝试绝对收益模式和配置思路的标志事件,因为当时身边不少人都是股灾活过来,然后熔断挂掉的。所以16年我几乎一整年时间都是做绝对收益,特别辛苦,白头发就是16年开始长的。在16年下半年的时候,一开始是想保持当前体量,撸出来的钱就进行场外资产配置。但后面想想这种做法空间太小,于是开始着手锻炼自己产品化的能力。当时给大家推的漂亮50,基本也就是按照抓对轮动的思路配置的(有兴趣自己去挖坟),除了由于农药化肥当时另一支在ST(好像是江山),所以配了扬农化工以外,其它都是抓对的。可以说当时这个组合是没有保留的,现在回过头去看,今年不少好票在里面。

这么捋一遍,应该比较清楚了。接下来我选取上半年配置思路中比较经典的几个案例扯一扯(同步做了其中哪个的,就反馈一下哪个,别总我一个人码,没意思,来点有效反馈)。

1、京东方

京东方在16年以前,都被定位为市场里的吸血怪兽。但是2016年年初的时候,主席把京东方作为首轮视察的企业,立刻就引起了我的兴趣。按照惯例,这次去京东方的时间太长了。但是当时还判断不出京东方到底能在什么时候反转。

后来由于做石墨烯,就不得不考虑,谁真正有能力石墨烯尤其是屏幕应用产业化。挖了一通后,发现京东方的8.5代将是屏幕代际更换的爆点。所以在16年年底看到开始有钱进去了,笃定了做配置的决心。这个过程其实马弟(丫比我小,以后改叫马弟)比我更早,但持股上可能他没有我坚定。这个介入的过程,后花园好多人问,也一一回答了(做得好做得不好的,帖下反馈一下)。

京东方4块以后,就开始进入了等报表确认和业绩填坑的状态,考虑到时间成本问题和卡位问题,我出掉了部分,进入利润飞的状态。一开始是想趁着苹果还乐乎,去做一下481,但有禁不起全面屏的诱惑,几经犹豫进了全面屏。加上挪过来立刻得了一个板(里头的兄弟挺坏的,逗我),就迷迷瞪瞪地在里面坐了个小过山车。其实完全可以先去做了481再过来的。其实按说去做个481也不会多赚多少,但还是挺不爽的。这就好像明明放学回家来得及跟小花去河边小树林聊聊天,结果自己傻乎乎的直接回家写作业了一样。

有点偏离主题了,我拐回来。

2、中兴通讯

做中信真的要心大,骂街的人太多了,能做下来的都不容易。把这个逗逼贴上来表扬一下

​16年的时候我们做5G,当时大唐在测试大天线,炒了一波。做完大唐,大概其就是现在这时候,我那会儿还手掉皮,所以记得很清楚。当时是想的大唐业绩不行,除非走国改后面恐怕不好做。于是想着是配小天线信维还是配中兴。因为在考虑产品化,于是就选了当时比较憋屈的中兴,反正基本面不会坏到哪去了,等着拆美国的雷就行。说实话,做这个的过程还是比较痛苦的,因为介入点不好,不舒服。看K线,大家能看到有一个小平台,那就是我进去后一直折腾的地方,拉开一点成本区后才好受点。后面又是一个小过山车。可能看官会觉得没什么。但你要是站在我的视角,和小天线比较一下,立刻就能感受到“做了一坨翔”的感觉。那会儿还和一个中兴的工程师差点撕起来,真的,连基层员工都不看好。

后来就是做访美,只要访美,这个雷是有机会拆的。结果果然拆了。当天晚上看着舆情,忍不住和各路傻逼狂撕了一晚上。现在回头看那个介入点是最好的。

现在中兴我处于利润飞状态,出来的钱正在等另一个票低吸(起开,不是大唐)。拿了一部分后,又等得很不舒服。说实话,这个配置在外人看起来不错,但在我自己回顾,远没有拿小天线赚得多赚得舒服。

中兴在价钱合适和时间成本合适的时候我还是要回归仓位的,我看好他在5G和物联网的表现,我认为中兴回归到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个华为的体量,是完全合理的。现在出来只是规避时间成本(原谅我,即使做配置,也很像出来打个中线的野,浪惯了)。

3、大族激光

这个票熟悉我的朋友都会背:题材看金运,成长看大族。这是13-14挖3D打印时概括出来的,当然现在金运已经一坨了,但大族还在成长。这个票就是卡位激光器,通俗点讲,如果吸烟流行了,总少不了卖打火机的钱。也就是说既往功课让我对它有信心。

16年总理去过一次,当场给拉业务。我看完之后就觉得应该配。但那会儿没仓位。过完春节后,有之前一起跟踪过的朋友说订单比较满。于是选入配置。但是由于仓位原因(要调钱到主仓做带路)所以配置比例很有限。

我把这个列出来,其实只想说明:功课迟早都会兑现的。至于说3D打印本身,除了工艺创新以外,重要的应用分水岭便是“打印件能否比肩锻造件”。这句话只要耐得住性子,跟得到头,便有一次好投资机会。

4、方大炭素

炭黑、小黑子,咱们都这么叫。这票很熟,是16年的石墨烯老票。当时是说2PB,还是2.5PB来着可以随便买。做石墨烯的时候。方大+中泰是最保险的组合。后来做完后,中泰走了涨价,从7块钱慢悠悠走到了14块,太气人了。

不明真像的吃瓜群众会说,你们怎么会买方大。擦,眼睁睁看着中泰涨价走了,然后方大也开始涨价你不上。当然,那种想等特别特别便宜,以致没上成的,我真的不知道说啥。


5、永辉超市

这个我真没做,主仓倒是在做防御时打了一把野,配资部分完全没有。其实这个票要是一起玩久了的,都叫他龙内裤。其实内核就是一句话:日子过好了,嘴巴就刁,嘴巴刁就要吃新鲜的,永辉最生鲜。这都是三年前的话了,真的吹不出来新的牛逼。永辉唯一打败仗的地方就是东北大妞,东北大妞让她涨很困难,但要是砸坑那就赶紧拿,别管是为什么砸坑,等于送钱。

要吃饭了,栗子就差不多举到这里。总结一下。

我们经常说动态跟踪,不是真玩题材的他听不懂这句话。任何一个行业企业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变化过程。对照在炒股上便是“概念——题材——成长——价值”。

题材——成长这部分最肥美,通常是破坏式创新的兑现。成长——价值这个过程会磕磕绊绊,时间成本高,但要是真的跟得上也OK。

我的主仓基本上都在题材,然后题材做完了,也跌一段了,有些成长性的东西就会显露出来,那么这个时候就是配置思维起作用的时候了,买了不动,跌了再买。如果碰到特别好的机会,那么便建山,守山,孤注一掷(所谓的离自由只差一次重仓)。

我还常说一句话:看十做一。做题材很辛苦,其实只是为了拓展眼界,能看到更多业态的变化和新兴事物的出现。然后在这些新的东西里找机会。每一个成功背后都是一大堆放弃,比如上面的没做小天线才有做中兴,错过中泰才有方大。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金手指,点哪个票哪个票就成。但是这个世界上存在勤匠人,差不多的石头就开开看看,长久了总能开到好玉璧。而且只要方向对,勤快执着的人狗屎运的概率更高。

你做符合未来潮流的车身轻量化,早晚不是碰上宝马便是特斯拉。

你做工程规划设计,曹妃甸可以吹沙,雄安也一样可以挖土方。

无他,手熟耳。

错别字不改了,看完了好歹敲几个字反馈一下你配置上的优劣,尤其潜水大半年的,不说话我还以为你挂了。

就酱。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