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生瑰宝:寿山石原来可以这么美

 同古堂 2017-09-21


寿山石作为美的载体,色彩斑斓,质地灵透,取之于自然,化之于心弦,其材质之美艳,确实醉人心脾,可以说,寿山石的发展很大一部分首先是依附于材质。


美石如玉,不能言而最可人。在玉石类的收藏圈中,关于“德符”之争,由来已久,“重材轻艺”不乏。


早前,市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以材质论英雄”。一件作品虽然有顶尖的工艺,若是载体石质一般,仍然难以高价成交。成交价格的高低,至少可以反映市场对于价值取向的一个衡量。


的确,天地之物,自然天成。《淮南子·说林训》中曾述:“白玉不琢,美珠不久,质有余也。”;庄子亦云:“至人者,原天地之美”,故自然之美,法天归真。


《观石录》中亦曾记载:寿山之美,美玉莫竞,贵则荆山之璞,蓝田之种;洁则梁园之雪,雁荡之云,温柔则飞燕之肤,玉环之体,入手使人心荡。


所以,寿山石的材质之美,得天独厚,文人墨客常以“六德”誉之,即温润细结凝灵。


关于寿山石“六德”,同古堂小编有感:温润,是大自然的温度,恐抚之有痕;细结,是大自然的永恒,承载之物在岁月中不是转瞬即逝的华美;凝灵,是大自然的馈赠,清澈明净如湖波晚照,云霄倒影,优美而极富韵味。



清水去芙蓉,天然去雕饰。寿山石的美,是灵动,充满气质的。相较于如翡翠类玉石,寿山石的色泽更为丰富绚丽,相较于各类玛瑙,寿山石的巧色更是生色动人,所以,业界才会有“天生瑰宝在闽中”感慨。


金石书画名家潘主兰对于寿山石的天然之美,曾言:“如斯尤物,迥非笔墨能尽其名状。”


寿山石的特质,完全可以结合雕刻艺术,走进更高的艺术殿堂。


早前,特别是建国之初,一些流水线的生产模式,导致寿山石艺术表现方式的单一,不但很难让人产生共鸣,甚至会让一部分爱好者望而却步。


而且,长期没有审美的作品,让寿山石的发展停滞不前,产生寿山石艺术是工艺品而非艺术品的误区,长期没有情感注入的寿山石作品,在阻碍寿山石走得更远。


其实,寿山石雕刻技艺不亚于任何一个艺术门类,包含薄意雕、浅浮雕、镂空雕、圆雕、钮雕等多种形式,“审曲面势”的雕刻理念早应该深入业界。



如今,除却“审曲面势”的雕刻理念,也更应该注重个性化与创新的高度。


业界曾将此由易至难,分为大概四个阶段:


1、稍作雕琢,体现寿山石原石之美,特别是一些色彩难得,质地晶莹的自然珍宝;


2、依形而就,体现寿山石造型之美,寿山石取自自然,形状迥异,或许可以较大限度的保留形神;


3、利用巧色、化解瑕疵,体现雕刻者智慧之美,“一相顶九工”,寿山石的纹路、杂质等没有规律,需要创作者思维方式的天马行空;


4、石无常势,雕无常形,体现创作者的技艺之美,形势合一,成就精品孤品,如此不但包含创作者浓烈的个人情感气息,也可引起赏玩者的共鸣。


只有把寿山石的宝石属性与寿山石雕刻的艺术属性有机结合,才能绽放出属于寿山石作品的特有魅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