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17 10:12:07)转载▼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小儿推拿资料作者:心惠 以下为看张寄岗老师小儿推拿视频后整理的小儿推拿资料,仅供爱好者交流,不保证资料有效性和完整性。 第一集内容简介如下: 1. 小儿推拿起源于唐代,盛行于明清,著名书籍为1601年《保婴神术》 2. 小儿推拿在青岛有三个流派。 中医院派,代表人物:李德修,特点:取独穴治疗,时间长 青医派,代表人物:张汉臣,特点:取穴多 盲校, 代表人物:张席珍,特点:认为推拿次数不在多,而在于比例。 3.小孩生理特点: a,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因而阴阳之气相对不足; b,生机旺盛,发育迅速; c,五脏两有余,三不足,心肝常有余,脾肺肾常不足。 第二集内容简介如下 : 小儿生理特点: 4. 3岁以前小儿是纯阳之体,生机旺,需求物质多,易脾弱。 5. 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易伤阴伤阳,易转化。 6. 阴常不足,阳常有余,易生热。 小儿病理特点: 1. 易感邪气,易于传变。 2. 易寒易热,易虚易实。 3. 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小儿无七情之害 儿科四诊: 一.望诊 1. 望神色。正常:两目有神,精神振作,表情活泼,面色润泽,呼吸调匀。 望面部气色:额主心,鼻主脾,下颌主肾,左腮主肝,右腮主肺,上眼睑主脾,下眼脸主胃,目内眦主大肠,目外眦主小肠。 心肝脾肺肾,红青黄白黑,五色对五脏 望苗窍(): 目:肝开窍于眼。 眼红,眼屎多,肝有郁火; 目内汪汪如水样,麻疹先照,肝在眼为泪; 目赤肿痛,为火眼; 目直视如怒,为惊风; 目白精出现蓝斑,为虫积; 睡时露睛,为脾虚; 目内眦红,大肠热; 目外眦红,小肠热 鼻:黄为脾虚,脾湿;红为脾燥;青为肝和脾;鼻孔干燥为肺热肺燥;鼻流清涕为风寒,黄涕为风热;鼻出血量多色深红为热,量少色淡红为气虚。 口唇:脾胃开窍于口唇,唇色淡为气虚,色红为脾胃火盛,干裂为阴虚火盛。 第三集 耳 :正常耳朵为:耳壳敦厚,润泽,轮廓清楚;不正常的萎黄。 以耳垂为中心慢肿为腮腺炎; 耳内流浓为中耳炎; 小便:色赤为热,色淡为寒; 小鸡鸡:松弛为热,发紧为寒; 舌: 舌体胖大,有齿痕为气阳虚; 小儿吐舌,玩舌为心脾积热; 黄腻苔为湿热痰热; 白腻苔为寒湿; 地图舌为阴虚; 光苔为阴虚热盛。 舌质淡为气血虚, 红赤为火热湿盛, 暗紫为淤血气滞, 黑为中毒。 二.闻诊(闻分为听和嗅) 1. 听哭声 正常哭:饿哭为声音绵长;热哭为扬手掷足,不欲衣被;冷哭为蜷缩就暧,喜偎母怀;痛哭尖锐,惊哭尖嚎。 上半夜啼哭:阳不入阴,实证; 下半夜哭: 阴虚 第四集内容如下 闻诊 听咳嗽: 1. 咳声重浊,但流清涕,多为风寒外感; 2. 咳声轻扬,伴流浊涕,为风热咳嗽; 3. 咳声嘶哑高亢,为燥咳; 4. 咳声气短,声短,为肺肾两虚; 5. 咳声连绵,昼轻夜重,伴鸡鸣样吸气性回声为百日咳; 6. 咳嗽伴呕吐,为胃咳。 听呼吸: 呼吸气粗,急促为热,为实; 呼吸气微,气短,为虚为寒; 呼多吸少,为肾虚不纳。 嗅口中气味 1. 气臭秽,多因胃热; 2. 口气酸苦,多因食积,亦现肝旺; 3. 口气腥臭,多因血症(口腔,牙龈出色) 4. 五脏之味外泄,即是哪脏病。 嗅大便气味 1. 臭味不显,多因虚寒; 2. 酸腐或臭如败卵,多因伤食; 3. 粘腻臭秽,多因湿热。 嗅汗,看痰 1. 汗液热臭,为湿热熏蒸; 2. 汗液无味,为阴阳失调; 3. 痰液热臭,为热症; 4. 痰液清稀无味,为寒症。 问诊(问寒热,饮食,睡眠,二便) 问寒热 1. 恶寒,发热,无汗,为外感风寒; 2. 但寒无热,只是发冷,为阳虚生外寒; 3. 但热无寒,光热不冷,为阳盛; 4. 五心烦热为阴虚; 5. 发热,有汗,恶风,为外感风热; 6. 晨起发热,午后即解,为气虚; 7. 发热伴脘腹胀满,为食积; 8. 发热伴排便不畅,为便秘; 9. 发热伴进食即吐,为胃炎热盛。 10. 自汗(一动就流汗),为阳虚; 11. 盗汗(睡觉时流汗),为阴虚。 问二便 1. 大便干为热,稀为寒湿; 2. 拉肚子昼重夜轻,热盛; 3. 大便色淡,质稀,味淡,为寒泻; 4. 大便色青绿,为惊泻; 5. 便中带血,为肠病,多因湿热; 6. 小便短赤黄为热; 7. 小便清长无味为虚为寒。 问饮食 1. 不思饮食(不愿喝水,不愿吃饭),原因为脾; 2. 伴腹胀呕吐,多因饮食停积; 3. 平时不吃,睡时眯眯糊糊吃,多因热湿,阴虚; 4. 吃了一会就饿,胃热; 5. 异嗜食物,多因疳积; 6. 渴喜冷饮,为热; 7. 不欲饮,为湿盛。 问睡眠 1. 能睡,多睡,睡不够为阴盛; 2. 睡中磨牙,为虫积或肾虚; 3. 辗转反侧为热盛阳虚。 切诊(脉诊):浮沉迟数滑弦 第五集与第六集前半部分 讲手法棨 注意事项 1. 修剪指甲; 2. 选用介汁:滑石粉,香油,葱姜水,凉水 滑石粉作用是润滑 香油清凉润肺 葱姜水解表散寒 凉水清热 3.操作注意: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 手到,眼到,意到,气到 手法 直推;分推(向两边);合推(向中间);运推(穴相连,有运输之意);刮推(指锋刮皮);搓推;拿捏;按;揉;捣(用关节敲);掐法;捻法(与捻线相似);擅法(如电触);分筋法(如弹弦);提捏法;捏脊法(姆指推食指向上捏,或食指推姆指向下捏) 第六集后半部分与七八九十集讲穴位 1.开天门 2.分推太阴太阳 3. 掐天庭至承浆(共七穴:天庭,眉心,山锋,延年,准头,人中,承浆) 4. 揉两耳摇头 以上四手法功效:宁心安神(手法轻点,去掉摇头),开窍醒神(手法重一点),可治疗、头晕、头疼、精神烦乱、燥拢不安、睡不宁 5、揉左太阴右太阳 功效:解表,发汗,固表止汗 左太阴治女孩外感发热,无汗,男孩汗出过多;右太阳主治男孩外感,女孩汗出过多 6. 百会 揉百会,镇惊,升阳,主治先天不足,神气怯弱,善惊,易恐,遗尿,泄泻,脱肛,体温不足等虚寒症。 搓擦百会,滋阴,潜阳,主治发热,盗汗,便秘,小便骚赤,五心烦热等一切热症 第七集 7. 脾经:位于姆指桡侧,从指尖推向指根为补,反之为清。 功效:补能健脾,益气,壮气血;清能利湿,泄热,除燥。 补主治:不思饮食,面黄肌瘦,呕逆,四肢不温,大便溏稀,睡喜伏卧,脾虚肝旺,慢惊,睡觉露睛,眼睑浮肿,皮肤有出血点(肌衄),唇淡,脘腹胀满 清主治:脾火,脾燥,大便干结,湿热泻,食积腹胀,热痰咳嗽 8、胃经:大鱼际赤白肉际处,一般只清不补,胃以降为顺 清:由腕推至姆指根,主治:呕吐,食积不消,脘胀,吃了就饿 特殊情况可补:胃中无火,朝食幕吐,完谷不化。 9、板门穴:姆指根下平肉处,用揉法 功效:止呕,降逆;主治:上吐下泻 10、肝经:食指指面。指根推向指尖为清肝或平肝。一般只清不补 功效:平肝息风,解热镇惊,除肝於,去烦燥 主治:一切外感,一切发热急慢惊风,呕逆,肝旺脾虚,肝阴不足,肝血不足,便秘,目疾,视物不清,咳逆(肝火见病),毛发枯槁(发为血之余),小儿多动,抽动 见肝之病,必先健脾 11、心经:中指指面,从指根到指尖为清,一般只清不补 主治:心火上炎,口舌生疮,贫血,小便短赤,泄泻等一切热症 12、肺经:无名指指面,指根推向指尖为清,反之为补 功效:清能解表,宣肺,泄热;补能补肺,益气 主治:清治一切外感 ,咳嗽,痰多,便秘,小便不利; 补治表虚内外不固,易感,汗出过多,延年咳嗽(咳嗽时间长,一般以补脾代之) 13、肾经:小指指面,指尖推向指根为补肾阴,反之为补肾阳 功效:补肾阴,治五脏六腑之热;补肾阳治五脏六腑之寒 主治:一切寒热症 14、小天心:腕横纹上,大小鱼际交汇处 功效:揉能安神定惊,主治睡卧不宁之慢惊;捣能清热明目,主治眼疾;掐能通窍散於,主治急惊,开窍醒神 15、肝顶:食指尖端,操作: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功效:平肝,降逆, 主治:呕吐,急慢惊风,肝火过旺所致热症 第八集 16. 分阴阳 :小天心两侧,尺侧为阴,桡侧为阳 功效:平衡阴阳,调和五脏;主治:一切寒热症 合阴阳:合推之;功效:平痰化结,痰涎痈盛 分阳加合阴阳等于化寒咳 分阴加合阴阳等于化热咳 17、内八卦:手掌心外三分之二圆,从乾宫顺时针运至兑宫为顺运,从艮宫逆时针运至震宫为逆运内八卦; 顺运功效:通一身之气血,开脏腑之闭结,治寒症; 逆运功效:降胃气,进饮食,治热症 18、四横纹:指和掌相接横纹处,搓推法; 功效:调和气血,退热,消胀,散於 主治:疳积,瘦弱,不思饮食,脚软,不能站立,气促胸闷,健脾益气 19、四缝穴:四横纹上一横纹;操作:三棱针挑刺,以出血为度,一周只能挑一次。 功效:除湿健脾; 主治:疳积 20、小横纹:小指掌横纹下面;操作:揉; 功效:开胸,利隔,化痰,止咳;棨 主治:痰涎痈盛及一切呼吸系统疾病 21、内劳宫(水底捞月):掌心三四掌骨歧缝间 功效:顺揉为清热,逆揉为解表 22、大肠经:食指桡侧,指端推向指尖为清 功效:调理胃肠功能,主治虚寒泻,脱缸,慢性消化不良,延年咳嗽(肺与大肠相表里) 主治:实热,湿热,便秘,泻痢,便血,治疗热性咳嗽 第九集 23、小肠经:小指尺侧,从指根推至指端为清小肠 功效:利尿,止泻;主治:小便短赤,各种泻痢,泻心火,心火上逆所致口舌生疮等; 反推为固膀胱,治虚寒性遗尿。 24、天门入虎口:姆指内侧入虎口 功效:顺气,和血,祛痰止咳;主治:口噤不开,胸满,寒喘气吼 反推功效:固表止汗:主治:汗出过多。 25、三关:腕至肘,桡侧 推上三关:大补,大热之功,培元气,熏蒸取汗 推下三关:大寒,大凉,培补元阴,清热,泄火 26、退六腑:前臂尺侧,肘至腕; 功效:清六腑之热,泄五脏之火;主治:一切热症。 临床运用:关3腑1为热性,腑3关1为凉性,推三关退六腑次数相同为温性 27、天河水:前臂正中,由腕推到肘为清;反之为取水 清功效:解表,退热,治一切寒症 取功效:治一切热症 28、总筋:腕横纹中点 功效:清热散结;主治:口疮,流口水,潮热 配阳池,用针点刺退高热 第十集 29、内关:手掌腕横纹上两寸 功效:开胸利隔,行气活血 主治:咳喘,寒喘气吼,头痛 配鱼腰,治头痛立竿见影;配天突,治寒喘 30、二马:位于四五掌骨指根歧缝间 功效:温补下元,补命门真火 主治:下元虚寒性遗尿,脱缸,善惊,易恐,惊吓伤阳发热 31、外劳宫:手背三四掌骨歧缝间 功效:温中散寒,解表 主治:脾胃虚寒性泄泻,厌食,腹痛,脱缸,面黄肌瘦,四肢青冷,外感发热 32、一窝风:手背腕横纹中点凹陷处,正对总筋 功效:解表散寒,温中散寒 主治:一切外感 ,表症,及脾胃虚寒;配外劳宫加强作用 33、阳池:一窝风上寸许 功效:清脑降逆 主治:头晕,头痛等头部疾患 34、二扇门:中指关节突起两侧凹陷处 功效:解表,发汗 主治:一切外感表症 35、威灵位于二三掌骨歧缝末端,精灵位于四五掌骨歧缝末端 功效:开窍醒神(拿),和血散结(揉) 拿主治:急惊风,寒喘,咳嗽;揉主治:散结 36、外八卦:位于手背 功效:通一身之气血,开脏腑之闭结,治寒,治虚 主治:六腑之寒,兼治五脏,既能固表又能解表,汗出过多,易外感棨 37、端正:中指甲根角桡侧为左端正,右侧为右端正 功效:左升右降 主治:左治泻,痢,脱缸,脏器下垂 右降逆呕吐,食积,鼻出血咳嗽 38、天突,俞府,膻中:操作用食中姆指点颤天突俞府,然后用掌根向下摩 膻中 功效:宽胸,顺气,降痰,定喘 主治:一切呼吸系统疾患。 |
|
来自: bscy306175 > 《点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