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放松的交流最顺畅 | 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5)

 为什么73 2017-09-23

当我们做事情或者跟家人交流,觉得“紧”的时候,如果这个状态不改变,下一步可能就会在任何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上爆发情绪,比如小到放盐炒还是放酱油炖之类的问题。它其实是已经紧了,才会有这个结果。




听众:我也有同感。可能我们太在意想要孩子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而忽略了陪他一起达到目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缺乏耐心,因为我们有工作、有其他的事情,然后就老想着怎样才能尽快让他达到目标,这样就不会浪费那么多时间。在陪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自己就很着急。


我女儿刚四岁。老二还不到一岁。我感觉我把焦虑传递给了女儿。她觉得妈妈压我太多了,她做不到,而且根本不想那么做。她又把这种不满意传递给我,我们之间就紧张起来。这时候,我就干脆带她去玩,每次玩完回来她都会很开心,状态都很好。


我的问题是每次都这样也不是办法。她每天精力很充沛,只会玩,没有办法静下来画一幅画,或者写一个字,她没办法集中注意力。


每次我跟她说:“宝宝画一幅画吧,把你的感觉画出来,或者你想什么告诉妈妈。”她画了两分钟还没画完,就说,“妈妈我不画了。”有时,她其实画了一幅很好的画,画到最后会说:“妈妈,飞来了一块天外之石。”然后咔嚓嚓几下就把那幅画弄得一塌糊涂。我就很生气。她心情不好,把美好的东西破坏了。我有郁气压在心里,心静不下来,郁气也出不出去,很难受。


因为家里还有一个小的,不到一岁。所以,我希望大孩子最好能乖乖在那里画画,好让我安心去做饭,陪小的,小的刚好是最黏人的时候,她已经开始认识谁是妈妈,非跟着妈妈不可,松一下手都不行,黏得像膏药一样。


有时候,我知道应该怎么做。可是我一急起来就做不到了,可能是自己智慧不够,处理不了。



李辛:我们尽量不要用“智慧”与否来评估自己,这个会给自己很大压力。如果你是很敏感、严以律己的人,我建议不要用智慧、修行这些重量级词语压在自己头上。当你说人生是修行,我跟孩子或者跟老公的关系是修行的时候,其实已经很沉重了。


你问的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但其实没有标准答案,一切都在流动,都会变化。我们不要把当下或者最近的某个阶段、状态凝固。比如她这幅画没有完成,或者被她弄坏了,孩子最近不稳定,我们会把它认为是一个固定的、不会改变的东西。


当我们能够认识到,一切东西都是在流动的,它有可能变好,也有可能变坏,即使现在不好,即使我们没有能力马上纠正孩子的问题,也不会出现永远不好的状况。


我们容易紧张是因为我们会把暂时显现的一个现象,当成一个确定不变的东西。这个在医学上也是这样,当人被诊断是高血压或者是血糖有点高,其实它很可能只是暂时起来一下,跟股票或者期货暂时高一下的道理是一样的。它还会变化,不是只会一路坏下去。如果能够意识到这些,就会有一些空间,不会逼迫自己和孩子。


再有,尺度其实没有标准,你认为安心舒服就是对的。大家慢慢体会这个状态。当你是安心舒服的时候,就是最放松的时候,你和孩子的交流就会是最顺畅的。



当我们做事情或者跟家人交流,觉得“紧”的时候,如果这个状态不改变,下一步可能就会在任何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上爆发情绪,比如小到放盐炒还是放酱油炖之类的问题。它其实是已经紧了,才会有这个结果。


所以,体会我们内心的状态。这没有标准,因为每个人的问题都不一样,但是你要体会自己安心舒服的那种感觉,这个就是你的原点。是否在原点上,你是会有感觉的。比如,你知道和女儿沟通最舒服时的感觉。你可以尝试推而广之,扩大到你生活的各个层面。先用在和你最亲近的人之间,再扩大到邻居,最后跟陌生人也能相对是舒服和放松的,其实这是我们的天性,这个天性它自然就是真善美的。


社会标准也好,孩子发育的标准也好,或者关于智力和判断力的标准,这些标准都是需要的,但是它只是一个参考。


我们所要学习的是,在孩子没有大问题的时候,不要太紧张,去体会自己和孩子以及全家最舒服的状态和节奏,一天能体会几分钟这样的状态,就能对你有很大的帮助。



        连载,未完待续



 

李辛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心身医学硕士。

师从国家级名老中医宋祚民先生。

现任上海自道精舍、上海熙和堂诊所顾问,北京东源文际医疗顾问,浙江天景生公益基金会顾问,天首达脑科学研究所顾问。      

著有《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ck to thesources for a Modern Approach》(2013年,瑞士)

《儿童健康讲记:一个中医眼中的儿童健康、心理与教育》立品图书 2015

李辛的空间:http://2634895847.qzone.qq.com








《儿童健康讲记》在自道精舍微店已有销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