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国为什么只统一了七国,而没有再向外开拓疆域?

 思明居士 2017-09-23

秦始皇当年并吞六国之后选择了驱逐匈奴,征服百越,那么问题来了——秦始皇为什么不把匈奴的领地也当成“天下”的一部分,将他们统一纳入秦国的地盘呢?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天下”。

秦国为什么只统一了七国,而没有再向外开拓疆域?

五服图

在古代中国,人们把整个宇宙称为“天下”,天下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地理认知有限,将“天下”分为“五服”,由近及远分别是甸服﹑侯服﹑绥服(一曰宾服)﹑要服﹑荒服,每一服是五百里。每一服都有具体的职责,比如进贡粮食、组织士兵等等。甸服是距离周天子最近的地方,最主要的人物就是保证周天子的吃喝,荒服距离周天子最远,是古代“蛮夷戎狄”居住的地方。《荀子·正论篇》也有对五服的另外一个解释:“封内甸服,封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

除了五服,还有八荒、四海等等都是“天下”的近义词,在有限的认知范围内,当时的中国人认为周天子就是居住在世界的中心,从他向外的人被分为三六九等,蛮夷之外则是大海、沙漠等没人能够生存的地方。整个春秋战国包括秦始皇时期,人们都认为蛮夷都是未开化的,甚至都不是“人”,他们所生存的地方也都不属于“中国”。

其次解释一下什么是“国”。

秦国为什么只统一了七国,而没有再向外开拓疆域?

春秋时期有上百个小国

国的概念也有很多种解释,比如《周礼注》中说“大曰邦,小曰国”,《说文》中说:“邑,国也”,基本上春秋战国时期的“国”指的就是秦齐楚等众多诸侯国。在春秋时期也有“国人”和“野人”之分,国人指的就是城市中的人,野人指的就是战俘或者不以耕种为生的人,但是并没有“外国”的概念。

秦国为什么只统一了七国,而没有再向外开拓疆域?

战国时期比较大的诸侯国便是“战国七雄”

总之,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和现在的“国”并不是一个概念,当时的“天下”也并不是指地球。当时的地理认知非常有限,并不知道沙漠和大海之外仍然有人居住,即便是知道,他们也会将其视为蛮夷戎狄,而不是周天子的子民。秦始皇统一天下,其实就是统一了当初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