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鼻菸壺的奇跡

 靜蘆 2017-09-24
回答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在玉雕题材中,能以方寸之地容纳山川湖海、世间万物的,除了玉牌还有谁?

  中国的玉雕确实博大精深,有你见过的,也有只听说过的,甚至有些闻所未闻的。但是有了“方寸”这个限制,能与玉牌相匹敌的掌中奇珍,估计也就只有鼻烟壶了!


  2014年,在香港太古佳士得公司举办的一次中国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清代乾隆年制的琥珀金珀鼻烟壶就拍出了141万人民币,备受瞩目的乾隆年制的玻璃胎黄地珐琅鼻烟壶拍价高达500万港元。认识琥珀鼻烟壶的玩友大约会知道,琥珀鼻烟壶不过是1.5至3英寸,而且最早是国外的“舶来品”,为何传世的鼻烟壶中也有中国的一席之地?为何这袖珍艺术品这么受青睐?

  今天我们专门来看看鼻烟壶的前世今生。

  鼻烟与鼻烟壶的诞生

  鼻烟起源于美洲印第安,被欧洲探险旅行家发现,并带回了欧洲。这个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新玩意,很快就流行一时。史料称,当时法国宫廷里上至国王、王子、公主,下至仆从,都竞相以吸闻鼻烟为时髦,拿破仑一世甚至每月耗费鼻烟3公斤。

  自明代起,鼻烟作为舶来品开始流入我国,到了清朝,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吸闻鼻烟已蔚然成风。在当时的蒙古,鼻烟在生活中拥有很重要的地位,缝有客人拜访时,主人必须鞠躬,用双手捧着鼻烟让客人吸闻,客人必须双手接过鼻烟壶,倒少许鼻烟放在鼻上吸闻,之后双手还给客人。非常有趣!


  《红楼梦》中就有描述吸闻鼻烟的场景,晴雯偶感风寒后高烧不退,头疼鼻塞声重。贾宝玉命麝月:“取鼻烟来,给她嗅些痛打几个嚏喷,就通了关窍。”麝月果真去取了一个金镶双扣金星玻璃的扁盒来,递与宝玉,宝玉便揭翻盒扇,里面有西洋珐琅的黄发赤身女子,两肋又有肉翅,里面盛着些真正上等洋烟。


  起初,人们是用装药的瓶子或是随鼻烟一起流入的鼻烟盒等器具装鼻烟,到了后来,他们发现口小腹大的瓶子存放鼻烟能够保证鼻烟长期使用不变质,并且携带方便,于是鼻烟壶诞生。

  返销海外的“舶来品”

  尽管鼻烟和鼻烟壶都算是“舶来品”,但鼻烟壶最终能惊艳藏界,得益于中外共同的艺术创造力。《晋祖笔记》中,王士祯写道,“鼻烟以玻璃为瓶贮之。瓶之形种种不一,颜色具红黄紫白黑绿诸色,白如水晶,红如火齐,极可爱玩,以象齿为匙,就象鼻之,远纳于瓶”。


  到了中国,我们的先民爆发了强大的创造力,制作鼻烟壶的材料也越来越丰富,从瓷器、铜、象牙、到玉石、玛瑙、琥珀等,材料越是珍贵代表主人的身份越高。十八世纪初中国制作的鼻烟壶,已成为一种流行的手工艺品。本地化的鼻烟壶,集书画、雕刻、镶嵌、琢磨于一体,综合运用了青花、五彩、雕瓷、套料、巧作、内画等技法,充分汲取了域内外多种工艺的优点。


  当年沙皇俄国钦差来拜会康熙皇帝,彼得大帝送给清皇宫一大批珍贵礼物,康熙则回赠每人一件由皇室制作的鼻烟壶;到了嘉庆时期,鼻烟壶成为国礼传回海外,并很快享誉海外,至今中国仍有《烟壶之乡》的美称。

  鼻烟壶的艺术价值

  清朝康熙帝对法国里摩日的珐琅器皿十分推崇,曾通过法国传教士邀请法国珐琅匠师来传艺,以生产珐琅鼻烟壶。而清廷的工匠师除了拥有惊人的模仿力,更具备创新精神,令珐琅技术日趋精湛,鼻烟壶也大放异彩。到了乾隆时期,鼻烟壶艺术达到了顶峰,鼻烟壶收藏成风,鼻烟壶完全成了身份的标志。


  鼻烟壶以方寸之躯,将中国传统艺术的全部技艺吸收地淋漓尽致:各种雕刻工艺、造型、纹饰、绘画、书法融于一身,成为集多国多种工艺之大成的袖珍艺术品,可以说以帝王为首的明清两代贵族功不可没。他们搜集名贵材料,以精湛的技艺推动了鼻烟壶向藏品发展。

  鼻烟壶开启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内画纪元。在鼻烟壶的内壁上雕刻书画,即使在工艺发展到今天,这依然是一件极有难度的事。这一项被誉为“鬼斧神工的艺术”堪称一绝,也使鼻烟壶一直受到中西方博物馆以及收藏界的青睐,国际收藏家认为,“鼻烟壶是集中国工艺美术之大成的袖珍艺术。


  艺术和文化的魅力果然是无穷的,尽管已经没有人用鼻烟,鼻烟壶却从浩瀚的历史中流传了下来,并且散发着日益璀璨的光芒,这就是“真艺术品”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