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山书院与名士杨彝珍

 文山书院 2017-09-24

 

原本姗姗来迟的德山书院,仅运转15年就让光绪帝改名常德县学堂了。

其实,德山书院是江北朗江书院的继身,而朗江书院又源于1746年建在德山的那座仅占地1亩的善德书院,如果这样算起来,德山书院的年岁就多了160多年。在记载这一教育历程的时候,尤其应该给为常德清末教育做出突出贡献的杨彝珍先生抒写厚重的一笔。

《德山志补志事》载:“光绪八年(1882),郡守高万鹏以朗江书院近市喧嚣,拟另修府书院于德山,以升任未果。长沙严家祜时督销常岸淮盐,拟筹款千缗为倡,以高公擢去未行。”而此前约二十年,杨彝珍先生捐田400余亩,在德山孤峰岭创办移芝讲社,他的讲社实际也就是精舍、书院形式。《德山志补志地》载:“移芝讲社,同治初年( 1862-1865),邑人杨彝珍建,在孤峰傍。”清光绪十三年(1887),由武陵县县令李宗莲主持,在杨彝珍、刘廷棫、程隽超、刘廷泽、戚湛廷等人的积极支持下,于乾明寺之左古青莲庵遗址修建德山书院,于次年( 1888) 六月告竣。

《德山志补 志地》载:

光绪十三年(1887),阖邑建。前学使曹殿撰鸿勋题“德山书院”,额于头门。邑人杨太史彝珍有记,郡人张殿撰建勋书碑。计头门三楹,仪门三楹,讲堂三楹,中间屏门刻何诗,孙太守书《进学解》,壁上摹朱文公“忠孝、廉节、整齐、严肃”八字。两旁为厨舍,内为川堂,后为文昌宫。五楹上为藏书楼书目另有记,右为客厅三楹。前有莲花池,即德山八景之一也。左为院长斋舍三楹,对厅三楹,两旁为斋房,左为经义,右为治事,各十四楹。前有照墙、泮池,墙外有玉带沟,两旁有围墙,计前后五十五丈,左右三十丈。

书院建成后,在澧阳书院、朗江书院和移芝讲社主讲多年的杨彝珍非常激动,写下《德山书院记》,对书院表示祝贺,替众多学子感到欣喜。并认为在德山书院研习的士子,沐清和之气,居幽邃之境,心情气爽,胸开襟阔,文笔酣畅,学以致用,等待朝廷挑选,将会为国家干出一番事业。

新建德山书院,即青莲社遗址,前明袁中郎、龙太常两名贤尝觞咏于兹,地介乾明寺之左,久弃为废墟矣。归安李侯来知邑事,遂焚椔莽,构桷楹,以为多士肄业之所,不当贺兹壤之遭与?而余义窃为多士喜也,方赖侯之贤,四郊无鸣吠之惊,多士幸得讲贯其中,将取所得山川清淑之气,与岩壑幽邃之境毕肖之,而出以助沛人文辞,匪徒沾沾焉习为帖括,期应有司之求而并及经世之业,一旦为事权所属,必有所建树于当时可知矣。是为记。

杨彝珍的思想恰好与李宗莲的楹联相承一脉:“读书居善德名山,愿士贵通经学先明理;此地是青莲讲舍,看峰头文笔天外奎光。”儒家传统的经世致用的教育思想,内容则侧重于进学习业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并告诫学子要树立成才成名的远大理想。

两年后,或官绅捐资,或官府拨款,完善设施,补充膏火。《德山志补》载:“继之者董公耀焜,筹捐缉私岸费,淮监票水,岁人数百金,以益膏火。厘金局宪周公肖仙复筹拔公款,岁益百金,以资接济。官斯士者自刘公悔复以下,均筹益膏火,添建斋舍,按月课士,不遗余力。”

《德山志补》是德山书院还催生一部山志,由邑人程笙夔以康熙季年邑人唐征君的《德山志》为基础编纂,以志地、志事、志人和支言四个篇章,有重点地介绍了德山的地理、景物、要事、要人和时文,尤其是三篇序言和跋中都从不同角度地记载和褒扬了李、董两任县令举阖邑之力修建德山书院的功德。

光绪二十八年(1903)德山书院更名为常德县学堂。此时仍存银3500两。

从朗江书院到德山书院,杨彝珍先生始终是主讲。

杨彝珍(1805~1898),字性农,别号移芝,鼎城区回龙桥人。道光十年(1830)参加湖南乡试,他和左宗棠、吴敏树的试卷,都以不合时趋为房师所摈弃。主考徐法绩,奉特旨搜到三人遗卷,大为赞赏,录为举人。鸦片战争爆发,杨彝珍上书琦善,痛陈和议之非,并望其转奏道光,重用林则徐,誓与英军战斗到底。但他却多次会试不第,曾先后主讲澧州澧阳、湘阴仰吾、常德朗江等书院。在教学中认真负责,与诸生谈艺,终日娓娓不倦,并拿出自己的学俸奖励成绩优秀的学生。

道光三十年(1850),杨彝珍考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咸丰二年(1852)改兵部主事。因不乐意担任部曹职务,告假回乡。值太平军起义时,他组织乡兵对抗,以保境安民。此后在家著书讲学,以诗文宗主湘西。他在年近花甲时办移芝讲社,教诲贫寒子弟,培养具有善德精神、民本意识、改良吏治的有用之材。他自撰《移芝讲社铭》曰:“匪植而生,匪培而荣。随予转徙,而茁于庭。移以名社,材蔚若林。佥来负笈,聿卜蒸蒸。”以“移芝”命社名,就是希望培养的人才如芝草那样繁盛,并且主动积极地敬德修业、自我完善,茁壮成长。杨彝珍还是个善人。同治九年(1870),滨湖地区发生大水灾,他1拿出平时储积的“善谷”近千石赈济灾民。

杨彝珍86岁时,光绪皇帝重宴鹿鸣,钦赐他四品卿。杨彝珍91岁时还上书朝廷,请求整顿币制以增国力。他毕生酷爱古文,擅自碑传,写景状物皆佳,有《移芝室全集》16卷刊行于世。曾国藩曾称引湖南文士,杨彝珍位列榜首。

有杨彝珍这样一批善德名士主讲,倡导新学、“为时养器”的德山书院,一批维新志士当然从此脱颖而出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