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点】儒学以阐释天道指引相互冲突着的诸文明精神安宁 | 谢遐龄

 無情360 2017-09-24


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命脉、指引全球各族精神安宁

——儒学研究之价值

(在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首届年会上的致辞)


谢遐龄


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西历2017年9月23日


  


尊敬的各位来宾:


首先谢谢大家莅临,使我们这次聚会成为盛会。


我的致辞要表达对在座各位的欢迎与感谢。同时,想说说儒学研究的价值,或者换个词,儒学研究之意义。


价值研究有两种思路。一是规范性的,即提出一个或一组价值,体现自己的愿望和意志,宣布出来,借以规约人们的行动。一是实证性的经验研究,即从人们实际生活中发现指导他们行动的价值观念。


我们所说的儒学研究的价值,在后者,在观察和发现。我们想做的是认识中华民族是什么和要什么。我理解的孔子就是这样一位发现者。


今日儒学研究的价值有两条: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命脉,指引全球各民族精神安宁。

  

前者,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命脉,是儒学研究者一贯的……天命。精神命脉是什么?是天道。本人愚钝,觉悟较迟。到40岁做博士论文时,才开始领悟。我的博士论文做的是康德科学哲学。做的过程中弄懂了两个问题。一是实践优先于理论。二是论及实践,在中国,本土优先于外来。从那以後,我才明白,身为中国人的学者,使命是守护,阐扬和践履天道。


守护、阐扬、践履、贯彻天道的并非儒家一家。诸子皆以此为己任。儒家是其中最好的。《大学》明明德,其义就是奉行天道,践履义明确。我道中人有德无位者,只能做阐释工作。儒学研究丰富庞杂,其目千头万绪,皆应围绕这个总纲开展。切勿忘了根本。


在全球化蓬勃进展的今日,奉行天道能促进世界和平、消弭文明冲突。得出这一论断,依据的是对天道的哲学研究。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揭示西方基督教文明发展的内在逻辑——相当于中华文明精神命脉的天道。也就是说,西方文明与中华文明作个精神命脉的比较研究。再一项研究是中国人、西方人之存在结构作法哲学研究。尝试从宋明理学中发展出儒家法哲学。


文明冲突理论确实有据。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教文明有个共同处——都设定真理,并认定真理在自己一方。他方则是邪恶、异教徒。这种基督徒-异教徒对立的社会观我们很熟悉——翻转则为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对立。中华文明之道,天道,又称易道。道一阴一阳。阴聚阳辟、保合太和。天理仁义礼智。天理不是真理。中国思想中的真,不能比附于柏拉图哲学的真之理念。中国思想中,至善并非纯粹形式(亚里士多德),而是无过无不及的恰好处。决无固执己见地抽象化,执阴,凝聚强过消辟,以偏执态度强制其他民族、其他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见解被改造。


儒学以阐释天道指引相互冲突着的诸文明精神安宁。和解冲突着的诸文明,须从根底着手。也就是说,下功夫重释基本概念(存在)、基础设定(真理)。这是秉持儒学的哲学家的使命。儒学现代化之用力处,其在斯乎?

 

2017年9月23日



作者简介:谢遐龄,男,西历1945年生,浙江温州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上海市委副主委,教育部高校社会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著有《文化:走向超逻辑的研究》《中国社会是伦理社会》《康德对本体论的扬弃》《文化:走向超逻辑的研究》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