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平经历 杨露禅(1799—1875?1876),名福魁。直隶省广平府(今河北省永年县)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将太极拳事业深入推广,发扬光大的伟大武术家。1840年左右,杨露蝉自豫北温县陈家沟学拳艺成后返回家乡冀南永年县设坛教拳,拳械运用高妙,所向无不披靡,乡里高手尽皆慑服。后来因故又被荐往北京,历任大户酱园张家,京师旗营武术教师等。晚年时被延请至王府授拳,因众多弟子大都出身高第,礼遇有加,使得太极拳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非同一般。旧社会武行规矩虽大,但争斗也极多,露禅公因每在擂台上与别家武者较量,出手即见红,一响必成功,遂被誉为打遍京城'杨无敌',名声大震。 杨禄禅自幼好武,因家贫,迫于生计,在广平府西关大街中药铺“太和堂”中干活。这药店为陈家沟人陈德瑚所开。恰巧这段时间陈长兴借陈德瑚大宅院中授徒。杨露禅在陈氏师徒练拳时,在一旁观看,用心记下某些招式,无人时便私下练习。后被陈发现,叹其为天赋异禀之武学奇才。然而,陈长兴果然是大格局的人物,不但没有怪罪他偷学,反而大胆摒弃门户之见和江湖禁忌,和陈德瑚商量,准其在业余时间正式学习陈家沟拳术。这样,杨露禅才得以正式拜陈长兴为师。这便是民间传说中《杨露禅陈沟偷拳》的真貌。传说中杨露禅为了学习太极拳,假装哑巴乞丐,混入陈家做家丁,暗中学会了太极拳。基本上,这种说法只是不合逻辑的传言加工。如果武术真的只要在旁边偷看就能会能精,那么我们只需要到公园去看别人打拳,就能学得盖世武功,实乃滑天下之大稽也,亦有诋毁杨氏太极拳史的嫌疑。 这便是民间传说中《杨露禅陈沟偷拳》的真貌。经小说家的艺术加工,如民国初年有人所编的传奇小说《金蝉盗技》等,也由此衍化而来。宫白羽武侠小说《偷拳》和由此书改编的电影《神丐》以及最新热播电影《太极1》和《太极2》,就是根据上述杨露禅学艺故事虚构创作的。 二、拜师学艺 杨露禅拜师后,十八年间三下陈家沟。深得太极拳之精髓。杨露禅第一次去陈家沟习武,碰了很多次壁,最后只好去陈长兴家当佣工,经过持之以恒的决心,感动了陈长兴,最后收为徒弟。杨露禅第二次去陈家沟,杨露禅自河南温县陈家沟返回永年之后,一下子把整个广府城给轰动了。不光是爱好武术的人,就连那些不常出门的老年人和刚刚懂话的儿童,也都纷纷传言,说是卖煤土的杨老露从河南学来了“太极拳”,技艺高超,人莫能及,任你有千斤之力,只要他轻轻一拨,便可抛出十几丈远,真是仙人赶驴,越传越奇。杨露禅三下陈家沟学艺,是在道光末年。到了陈家沟,刚进陈长兴门首,杨露禅不觉一怔,只见师傅门前景象大变:枯枝残叶铺满青石台阶,鸡狗粪便堆积门前。杨露禅素知师傅陈长兴极爱洁净,每天早晨必亲持扫帚,从院里扫到门口,从门口扫到街心,连一片落叶、纸屑也不肯漏下。 三、传授拳技 杨禄禅四十岁左右,在家乡永年教拳。其子班侯及健侯在武禹襄学馆中习文。而武禹襄则随杨露禅习武。后来,被武汝清(武禹襄二哥-刑部官员)推荐去北京授徒。当时因他武艺高强,清代王公贝勒学者也颇多,因而也被聘为旗营武术教师。他在北京授拳时,因弟子多为王公大臣, 贝勒贵族,生活奢侈而体弱多病,又不耐艰苦。杨露禅考虑到这些人的身体素质和保健需要,将陈式老架太极拳中的一些高难度动作改动,让拳架姿势较为简单,动作柔和易练,既适合穿长衫、留辫子的人练习,又有益于健身。时间长了,便形成了一种拳式,号称“太极小架子”。后经其子(班侯及健侯)、孙(澄甫)修改,定型而成杨式太极拳,并发展成大小两种套路。其特点是:姿势舒展大方,速度缓匀,刚柔内含,轻沉兼有。 反观当时陈家沟的拳术,仍然只有停留在陈姓家族内部传承。所以当时的武术传人杨季子的诗中,写出了“谁料豫北陈家拳,却赖冀南杨家传”的句子。 四、世称无敌 杨露禅能够在全国首善之北京授徒的因缘,是由于在一场宴会,无意中被人挑战得胜开始的。 永年的武氏,在京城里担任官职,因此是北京某富豪张家的贵宾。武氏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将同乡人杨露禅推荐给张姓富豪认识。张氏因贩卖煤炭而致富。每至夜晚,张氏的家就成了官僚豪绅们寻欢作乐的场所,并雇有武术教师多人。此外,还有一些想考上武术科举、为光宗耀祖的子弟们,在这里练习武艺,准备应试。为了给一班学艺的子弟们辅导,武氏在一场宴会中介绍了杨露禅。 张家原已雇有多名武术教师都是彪形大汉身强力壮,与杨露禅那瘦小身材无法相比,张姓富豪对杨原有轻视之意。因此,在宴会上杨露禅被安排在武师们的卑位。席间,主人对杨露禅说: “先生不知是精于长拳还是少林拳?” 杨露禅说:“我的拳法既不是长拳也不是少林拳,而是绵拳。” 主人张氏又问:“那么你的绵拳能否的打人?” 杨露禅答说:“我的绵拳不是用来打人的,但打起来要胜于铁拳,除了钢铁外,凡是父母生的、血肉之体都能打。” 主人听了这么不卑不亢的回答,其实心里很不是滋味。非常想试试杨露禅的身手。 因此又说:“你的拳法是否能同在座的拳师比一下呢?” 而在座的拳师,对杨露禅那付文质彬彬身材瘦小的模样,早看扁了他。但杨露禅当下答应了主人比武要求。 比武开始时,一个拳教师气势汹汹地挥拳直奔杨露禅,施了一个饿虎下山的招式,如同苍鹰般迅速地扑来,杨露禅略一举手,那位拳教师他立即被打落到几丈远的地方去了,跌得浑身血污。另一位拳教师看到此情景,立即从席上跳下来,向杨露禅挑战,结果也落得同样下场,其余就吓得不敢再比了。主人看到此情,诧异万分,连忙又摆了一桌酒席,向杨露禅赔不是。 杨露禅在张家比武一事传开后,许多武术名家都远道来和杨露禅比武,华北各省的名家无论各门各派,皆非敌手,因此威震京城,世称“杨无敌”。杨禄禅进京授艺之初,大学士翁同龢在观看其表演后说:“杨进退神速,虚实莫测,身似猿猴,手如运球,犹太极之浑圆一体也”。并书赠一联云“手捧太极震寰宇,胸怀绝技压群英”!太极拳也由此得名。 五、后世影响 1武术方面: 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将太极武术传播并发扬光大的人。 对后世文学,特别是武侠小说之影响: 宫白羽武侠小说《偷拳》(又名:《太极杨舍命偷拳》)和由此书改编的电影《神丐》,就是根据上述杨露禅学艺的故事创作的。 吴京在25集电视连续剧《太极宗师》中饰演的杨昱乾的人物原型就是杨露禅,而徐向东饰演的董汉成一角原型则是杨露禅的好友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于海老师饰演的陈正英即为杨露禅的老师陈长兴。 2拳术传承杨露禅过世后,太极拳传子杨班侯、杨健侯,后由其孙杨澄甫(1867?1868-1936)修定而成。杨氏太极拳由于从学者众,影响后世甚巨。因而也衍生了许多杨氏的支派,最为著名的有王氏太极(王壮弘)、郑子太极拳(郑曼青)、熊式太极拳(熊养和)、董氏太极(董英杰)、田式太极(田兆麟)、李氏太极拳(李瑞东)、府内派、老六路等等。 太极拳流行的就是杨氏太极拳大架,有108式,46式,竞赛48式。最新套路为广州胡氏所创,为67式。 另外杨露禅在京城所传第一个套路“太极拳六十四式老架”,由杨露禅大弟子王兰亭传给李瑞东及周玉祥,周玉祥为纪念王兰亭遁入深山道门,改名为“王道人太极拳六十四式”传吴锦园,吴锦园迁台后传叶金山,人称王府皇家太极拳。后来,杨露禅的次子杨班侯(1837—1892)传杨式小架太极拳于满族人全佑(1834—1902),全佑之子鉴泉后从汉姓吴,他将父亲传授的杨式太极拳修改定型,自成一家。此拳的特点是:重神静,长柔化,马弓步时呈川字形和身稍前倾,而又要求斜中寓直。推后时,宁静而不忘动,架式大小适中,动作紧凑柔和,神志舒静。在社会上流传后,被世人称为“吴式太极拳”。 国家体委正式公布的所谓88式、简化24式太极拳等等以及在许多场合表演的,都是由传统杨氏太极拳演化而来的。以后,杨氏又派生出李式、吴式太极拳,因而在太极拳界杨氏显然是执大旗地位的。在全国八大太极拳门派中,源于永年的已占其五。 六、宗师家世子长子,杨凤侯,早亡,生卒年不详。 次子,杨班侯(1837-约1892左右)。 三子,杨健侯(1839-1917)。 孙杨兆林、杨兆鹏、杨兆元、杨兆熊(杨少候)、杨兆清(杨澄甫)。 曾孙杨振铭、杨振基、杨振铎、杨振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