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六国之前赵

 _叶扁舟 2017-09-26
前赵 304~329
304年,南匈奴人刘渊,拥众五万,自称汉王,建元“元熙”。正式建立国家政权。
308年,刘渊正式称帝,迁都平阳(今山西临汾),改国号为“赵”,史称“后汉”、“汉赵”、 “前赵”。
309年,刘渊诏令石勒发动攻击西晋的“幽州之战”,随即石勒脱离汉赵政权,成立后赵政权,自称王。
310年,刘渊第四子刘聪,杀太子刘和自立,改元“光兴”,发动攻击匈奴铁弗部刘虎及白部鲜卑之战。
316年,刘聪诏令其弟刘曜持续发动攻击西晋的“北地之战”、“长安之战”,西晋都城长安被攻破,西晋王朝历国祚五十一年至此灭亡。
318年,河东郡地爆发大蝗灾,平阳地区(今山西临汾)饥苦愈甚,流叛死亡者十有五六,部民纷纷逃奔石勒的有二十多万户,氐族、羌族、鲜卑族、匈奴族等少数民族叛离者多达十余万落;不久汉赵烈宗帝在平阳城病逝。
318年农历九月,国丈靳准发动政变,杀死汉赵隐帝刘粲,之后将在京城的所有刘氏皇族,不管男女 老少全斩于东市,还把汉赵高祖帝刘渊和汉赵烈宗帝刘聪的墓也掘了。
318年,中山王(相国)刘曜,镇守长安,闻知靳准叛乱,出发赴平阳,行至赤壁(今山西河津赤石川)被劝称尊号, 刘曜遂称帝,改元“光初”,当时上党公(并州刺史、后赵上党公)石勒驻守河北,刘曜封石勒为大将军,自己与石勒成犄角之势,进攻平阳,继而发动攻击叛乱的国丈靳准之战。
319年,国丈靳准被堂弟靳明所杀,其众共推靳明为主,靳明则送传国玺于刘曜,准备投降刘曜;石勒得知后大怒,派主力急攻平阳城,靳明紧急向刘曜求救,刘曜当即派军迎回靳明以及平阳士女一万五千人随靳明归于刘曜,刘曜随即斩杀靳明全族男女,靳氏一族就此被推下历史舞台。不久,平阳城被石勒攻占;这时,刘曜同石勒已成剑拔舒张之势,但因刘曜在关陇立脚不稳,有后顾之忧,所以不敢同石勒马上翻脸,遂授石勒为太宰、领大将军、加殊礼,以河内二十四郡封石勒为赵王,想如曹操辅汉故事,以此先稳住石勒以便腾出手来对付关、陇地区的其他敌对势力;石勒则乘机正式建立赵国,史称后赵高祖明帝,建元“明帝”。
323年,汉赵开始大举用兵凉州地区的张氏政权;张氏政权的奠基者是安定(今甘肃平凉)乌氏人张轨,张轨实际上是西汉常山王刘舜的第十七代孙,世以儒学著称,曾在西晋永宁年间任凉州刺史、护羌校尉,洛阳陷落后晋愍帝司马邺建都长安,封张轨为凉州牧;张轨死后,由张 寔、张茂继立,张寔建立了前凉国,称前凉高祖明王。
324年,汉赵与后赵之间爆发“河滨之战”。
325年,后赵发动攻击汉赵的“新安之战”,后赵骠骑长史石生在今河南新安击败汉赵河南太守尹平,尹平战败被斩,石生劫掠赵汉之民五千余人而还。
326年,农历6月,司州、豫州、徐州、兖州皆为后赵国所有。
327年,汉赵在今甘肃西和地区再次发动攻击氐族仇池国之战。
329年,石勒继而诏令太尉石虎发动击破汉赵大司马刘胤的“义渠 之战”;农历8月,刘熙方由上邽仓促进攻长安,企图收复长安;后赵高祖明帝则令石虎乘刘熙后方空虚反攻上邽,农历9月石虎攻克上邽,汉赵政权就此灭亡。

总结
       汉赵政权是以匈奴民族为主体,通过武力征服关、陇地区氐、羌、汉等民族政权而建立起来的。其开国之主刘渊是一个已经完全汉化的南匈奴贵族后裔,他在西晋王朝日趋衰败、各地流民纷纷起义反晋的浪潮中,趁势在中原建立了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进一步把中原推向战争和动乱;刘渊完全改变了三国曹操以来匈奴五部分化统治结构,重新恢复了匈奴民族的传统旧制,但刘渊在 以少数民族对汉族的统治过程中,为将来各民族之间深层次的大融合准备了条件。刘聪在位期间,是汉赵国最强盛的时期,他在政治、军事等方面都有一些建树。
汉赵政权实际所能控制的地方东不逾太行、南不越嵩、洛,西不过陇坂,北不出汾晋。在中原地区曹嶷据 青、齐,石勒据河北,鲜卑拓跋部据代北,皆各据一方,汉赵政权所辖区域很有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