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女博士的自述:做科研的人幸福吗?

 齐安 2017-09-26

我2005年9月开始在北京一所重点大学的互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读博士,2009年1月毕业,历时三年半。毕业后进入国家机关工作,时间已经过去了8年,我今年37岁。

在工作和生活中,只要有人知道我的学历,一般会“你是女博士啊!”这样感叹一句。

一个女博士的自述:做科研的人幸福吗?

在我春风得意的时候这句感叹里会包含着“博士就是厉害”的意味,当我表现平平的时候,就会隐隐透出“不过尔尔”的感觉,甚至还有人调侃地说:哇,工科女博士,第三类人!

博士似乎成了我的一个标签。作为一个脱离了科研的工科博士,让我用亲身经历告诉你,做科研的过程中伴随着哪些幸福和痛苦。

痛并快乐着的科研时光

回首看读博士的那几年,最大的感触是:科研之外的压力超出了科研本身。

首先是年龄压力,我从小学开始一路顺风顺水,博士毕业时也已经29岁,马上就超过医学上优生优育的年龄。在我25岁进实验室面试的环节里,鼎鼎大名不苟言笑的导师专门问我有没有男朋友。我当时有点诧异,回答说有男朋友,导师点点头说,那就好。

如果没有呢?导师会以这个理由拒绝我吗?一直到现在心里都有点好奇,但当时不好追问。但现在的我能够理解导师的想法,我们是互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多科研压力大,有些实际的问题确实需要考虑。

一个女博士的自述:做科研的人幸福吗?

其次,年近三十却没有收入,不得不说是一件尴尬的事。三十而立,有些武功高强的人已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却还在孜孜不倦地做实验,发论文。

读博士的时候国家没有补贴,项目收入少得可怜,不足以支撑一个三十岁成年人的生活。我们吃食堂,住宿舍,除了买书之外几乎不进行额外的消费,保持着最基本的开销和最低的生活质量。

我还清楚的记得节假日整个实验大楼空荡荡没人的时候,用四轮小车推着移动路由器在走廊里以各种速度奔跑,用来测试在不同速度之下路由器切换效率如何。

这个过程需要最少四个人配合,一人推车跑,一个人在服务器上不停地发送数据,一个人用终端测试接入,另一个人则记录数据的交互过程。

一个女博士的自述:做科研的人幸福吗?

不停地试验,不停地抓取数据写成论文。遭遇过无情的拒稿,常常泪洒实验室;也曾在收到稿件录用通知的时候欣喜若狂,被巨大的成就感笼罩。大部分时间一篇论文被审稿专家反反复复地要求修改,整个人几乎抓狂。

我记得当年的秋天,我抽出周末的时间去登香山,威名遐迩的香山游人如织,他们在香炉峰上举目远眺,俯瞰着北京城的美景。而我却丝毫生不出赏红叶的旖旎情怀,而是对着漫山遍野的红叶大声呼喊:啊,我快崩溃了……

Sorry,美丽的香山红叶。

努力,是为了让才华撑得起梦想

读博士的三年是我这辈子最努力,最全力以赴的时光。我用三年半的时间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大部分是在国外的期刊上,这些期刊一般都被EI甚至SCI索引,而发表3篇以上EI索引的论文是博士毕业的硬件条件。当然,像《Nature》那样的杂志就不想了。

没有娱乐时间,每天都在写论文,修改论文,或者构思论文。夜以继日在实验室里调试代码,作模型分析和数据拟合。那个年龄应该热衷的穿衣打扮、化妆,遥远得就像在另外一个星球。

某一天在学校食堂吃饭,隔壁桌两个女生在讨论一个女博士,这个人我凑巧在英文课上认识。其中一个女生脸上带着莫测的笑容说:“我觉得她很符合女博士的形象”。

一个女博士的自述:做科研的人幸福吗?

我的眼前浮现出她们讨论的那个女博士。脸色有些苍白,带着厚厚的眼睛,头发全部向后隆起扎成一年不变样的马尾,衣服都是有点土气的样子,常年穿着运动鞋。她的神情经常很严肃,不苟言笑。

我不由得看了看我自己,我也是千年不变的马尾,常年都是牛仔裤,运动球鞋。我穿着运动鞋是因为我喜欢跑步,在做实验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一般会去操场走一走跑一跑,发散一下思路。

好吧,看来在大家的眼里,我也很符合女博士的形象。

偷偷地说,我还能在做了一天实验之后一个人干掉一整盘回锅肉,毫无形象。好在我爱人不嫌弃我,他说肥肉补脑子,我这么能吃一定是脑子累坏了。说来也怪,我吃了那么多肥肉,人还是瘦瘦的,可能真的补到脑子上了,嗯。

一个女博士的自述:做科研的人幸福吗?

在大家都美美的打扮自己的年龄,我们却全情投入到科研上,又累又乏味人还不美又能吃,图什么呢?

人应该努力让自己的才华撑得起自己的梦想。梦想其实很模糊,而科学事业是个金字塔型的结构,大量的人从事的都是在前人基础上微微向前的研究,在这成千上万的基础研究里,能够有一两项出类拔萃的成果,就可以惠及人类。

一个女博士的自述:做科研的人幸福吗?

我当时的研究方向是移动互联网。当时的移动互联还远没有现在这样发达,但这几年来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中,焉知当时我们的研究就没有贡献呢?

可能某个大咖看了我的论文会想:原来在互联网MAC层采用接入时间等待的多址轮询机制效率比按队长接入只提高了0.5%,用在我的项目里不行。

你看,让别人少走弯路也是你的贡献。

说女博士是第三类人,因为你不曾全力以赴

现在社会对女博士有诸多偏见,称女博士是第三类人。很多人说,研究生毕业后,长得很好的女生都去就业了。长得丑的就继续读博士,让学历弥补颜值的不足。

我真要抗议这句话。

在我周围大部分的女博士,其实都是长相很不错的,包括我自己(谜之微笑)。读博士一部分是因为研究生时候的课题没结束,要继续下去,还有的是对自己研究生的专业很得心应手,想要继续下去。

一个女博士的自述:做科研的人幸福吗?

毋庸置疑,凡是继续读博士的女生,对于学业都是很认真很投入的。可能因为科研任务、论文任务艰巨,读书的过程中不能娱乐不在意形象,但这一点不应该被嘲笑,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努力都不应该被嘲笑。

《欢乐颂》里面的安迪为什么得到大家的喜欢?是因为她冷静、理智、看问题客观且直达本质。这都是通过读书才能修炼出来的。大家都欣赏这样的人格,也必须要尊重这个人格的形成过程。

我周围的女博士都是很自律很理智的女性,她们从不抛弃自己,无论从形象上还是想法上。

一个女博士的自述:做科研的人幸福吗?

因为读了很多书,一般都会很温文。自我管理很严格,没有身材发胖的,可能因为大部分从事脑力劳动消耗脂肪吧!并且这类人很少任性和无理取闹,这也许是很多人不喜欢的地方,觉得没有女人味。

但你们能喜欢安迪,为什么不喜欢同样不任性的我们呢?因为我们长得没有安迪美?果然是颜值决定一切啊!

波兰诗人兹别格涅夫.赫伯特曾经说过:“要想抵达源泉,就必须激流勇进,逆水而上。只有垃圾才会随波逐浪,顺流而下”。

真是给人勇气的格言!

后科研时代的我,很幸福

算一算,我6岁开始上小学,到29岁毕业,读了23年书,加上3年幼儿园,读书26年。

从29岁开始上班,工作到55岁退休,上班时间26年。

如果我能活到平均年龄75岁,退休生活是20年。我积极锻炼天天跑步打太极,早睡早起不熬夜,坚持喝棒骨木耳汤,没准我也能活到80,退休时间25年。

一个女博士的自述:做科研的人幸福吗?

每一段人生长度几乎一样。有哪一段是特别重要的吗?这是个特别考验人生观的事情。

如果是拼搏型的人生观,会觉得工作无论如何不能懈怠,一定要利用各种人脉在工作上走向人生巅峰,获取财富和人生价值。

如果是享乐型的人生观,会抓紧时间享受当下。

我是精神型人生观。我看重的是精神上高峰体验。读博士没带给我什么实质性的财富和人生改变。事实上,经过让人心惊胆战的论文送审和答辩环节,拿到了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到了单位才发现高学历并不占什么优势。

跟我同年龄的硕士毕业生已经有了将近四年的工作经验,几乎占据了单位的基层和中层领导岗位,而且人家都已经早早的结婚生子,几乎完成了所有的人生大事……

一个女博士的自述:做科研的人幸福吗?

那为什么要花费多年时光辛辛苦苦读博士,搞科研呢?因为那是我目前为止所能攀上的精神上的最高峰。

在单位的时候,和领导一起做课题。当时课题组有两个女博士,领导很感叹地说,女博士就是不一样,经过学术训练的大脑都很棒,远远超出一般人的思维模式!

我厚颜地把这句话当成对我那段科研时光的最高褒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