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鸿章遭遇独自领军以来的最大危机

 cat1208 2017-09-27

 

1862年5月中旬,已是第三次挥师上海的李秀成,可以说达到了其军事生涯的顶峰。一方面,自陈玉成败亡寿州以来,李秀成已经成为太平天国中地盘最大、兵力最为雄厚的军事主官;另一方面,在攻略苏杭及围攻上海的过程中,李秀成通过采购和缴获的方式获得了大批西式枪炮,并通过聘请外国军事顾问,组建起了自己的“洋枪队”。在西式武器的使用问题上,李秀成一改昔日太平军分散使用的模式,将其集中武装精锐部队,形成了“每进队,必有数千杆冲击,猛不可当”的局面。


西方画家笔下的太平军,其精锐部队已经开始大量装备西式火枪

 

太仓板桥战役之后,李秀成第一时间率部追击突围东逃的清军姜德所部,围攻嘉定、宝山两县。此前被逐出青浦的太平军陈炳文、郜永宽所部也趁势反扑。一时间,本已转危为安的上海正面战线又出现了岌岌可危之势。不过此时的李秀成并不急于攻坚,而是摆出了围城打援的架势。

 

嘉定易手、青浦被围、英法联军兵败南翔,眼看战局不断恶化,以英法主导的中外会防局连忙调集常胜军主力自松江进援青浦。然而,面对李秀成所部太平军精锐,常胜军竟也武运不再。5月29日,李秀成在青浦城下大破华尔所部常胜军,率部乘胜进围松江。向来指挥若定的李鸿章,终于坐不住了。

 

李鸿章

 

李鸿章虽然戎马半生,但真正亲临战线的次数并不多。之所以被李秀成逼到如此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固然是由于据守泗泾的原上海驻军姚绍修、林丛文、郭太平等部不堪一战,全线溃败不说,还将太平军引至距离上海县城仅20里的七宝、虹桥一线;但另一方面,此时的李鸿章对麾下的张树声、潘鼎新、刘铭传等淮勇将帅也缺乏信心,认为他们仍未具备与李秀成所部精锐正面抗衡的能力。因此在委派程学启抢占沪西要地——虹桥的同时,李鸿章亲率淮军主力抵达新桥一线

 

新桥位于松江东北、青浦东南,从地理位置来看恰处在太平军南北两路进攻轴线的中间地带,同时与虹桥形成掎角之势。李鸿章此番部署可谓攻守两便、多路策应。与之相比,李秀成在局面大优的形势下却昏着迭出。面对青浦、松江、上海三个相对孤立的战略据点,李秀成没有进行战略上的取舍,在连营30余座、四面合围青浦县城的同时,将从湖州方面赶来的黄文金、谭绍光两部生力军用于强攻松江。如此一来反倒令本应是战略重心的上海正面战场,成了太平军进攻的薄弱之处。

 

5月30日,太平军开始强攻松江。按照太平军中的“洋兄弟”——雇佣兵呤唎的说法,此轮攻势由李秀成麾下悍将林和指挥。此后,松江守军烧毁所有城外民居以清扫射界,凭借火力优势多次击退了太平军的强攻,而李秀成在松江城西修筑的妙严寺炮台,也为对手的优势火力所压制。

 

就在太平军顿兵于青浦、松江两地的同时,6月2日,程学启与张遇春两部淮勇进逼漕泗泾,击败当地的太平军驻军,随后于虹桥一线修筑营垒。6月6日,程学启等部淮勇又奔袭七宝,拔除了深入清军防线内的太平军多处营垒。至此太平军被压缩回泗泾一线,上海城防危机基本得到了化解。同一天,华尔率领常胜军一部由水路驰援松江,摧毁了李秀成寄予厚望的妙严寺炮台后进入城内,太平军期望通过围困和炮击的方式夺取青浦、松江两地的计划宣告破产。李秀成最后决定在松江一线暂取守势,集中谭绍光、陈炳文等部精锐猛攻青浦。

 

李秀成所遭遇的尴尬,驻守青浦的法籍雇佣军法尔思德可谓洞若观火。他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太平军认为青浦的投降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于是停止直接攻击,借以节约人力。他们增筑石垒包围全城,但最终却忍耐不住,开始每天攻城。”便青浦被太平军重重包围,但6月9日从松江方向赶来的华尔与英国军官斯宾塞还是率领英军、常胜军,成功突破太平军的防线进入了青浦城内,并接应当地守军撤走。太平军虽然立即追击,俘获了法尔思德和近百名常胜军士兵,缴获了大批军事物资,但数万太平军精锐为夺取这座孤城所浪费的时间,足以令李秀成付出昂贵的战略代价

 

在李秀成专注于青浦、松江攻防战的同时,李鸿章统率淮勇不断向泗泾一线的太平军发动攻势。太平军虽然在泗泾一线修筑了绵亘三四十里的营垒,但仍被李鸿章诱入伏击圈,遭遇重创。鉴于松江一时难以攻陷,泗泾又频频告急的战场态势,6月17日,李秀成撤围松江,调集太平军主力从3个方向分12路直攻上海。

 

太平军与清军的混战


6月17日,太平军骑兵部队率先突入七宝,试图隔断虹桥程学启所部与新桥淮勇主力之间的联系。李鸿章和程学启虽竭力试图夺回七宝这一战略要冲,无奈遭遇大雨,被迫各守营垒。6月19日,太平军主力抵达战场,迅速攻占法华镇、徐家汇、九里桥一线,形成了对虹桥的合围之势。此时的李鸿章遭遇了单独领军以来的最大危机。一方面,太平军主力距离上海县城仅10里,而城内几乎已无可用之兵;另一方面,程学启所部是李鸿章最为精锐的武装,一旦覆灭于虹桥,势必重挫淮勇各营的士气。因此李鸿章严令各部全力驰援虹桥,甚至出现不惜要拿老部下张遇春的人头来警示三军的局面。


看个广告休息一下 


正文继续↓


李鸿章率援军于九里桥一线与太平军厮杀的同时,据守虹桥的程学启所部正遭遇着数万大军的反复冲击。关键时刻,李鸿章此前装备程学启所部的西式火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时间交战双方“填濠拔桩,洋枪大炮并力死拼”,甚至程学启本人也亲燃劈山炮猛轰。最终伤亡惨重的太平军在李鸿章、程学启的内外夹击下全线崩溃。趁势收复七宝镇的李鸿章随即猛扑太平军于泗泾一线的营垒,自知已无力再战的李秀成只得不战而退。

 

长期以来,很多史学家认为太平军从上海外围撤退,是缘于曾国荃所部湘军进逼天京的态势所迫,事实这一情况上早在李秀成发动上海决战之前便已呈现。湘军攻克无为、运漕一线是在1861年的冬季,夺取芜湖、巢县,全面进攻天京是在1862年的春季。这些情况李秀成并非不清楚,但他仍执意猛攻上海,除了期望通过围魏救赵吸引湘军主力援沪之外,兼有一举荡平其根据地“苏福省”东线的威胁,待巩固后方之后,再回师与湘军决战的宏图。

 

李秀成最终不得不放弃这一战略构想,与其说是受到了洪秀全“瞎指挥”的影响,不如说是依据战场实际情况进行的自我修正。毕竟李秀成所部自太仓板桥之战以来,已与英法联军、常胜军、李鸿章所部淮勇恶斗了一个多月,各项损失均亟待补充。太平军若继续强攻上海,不仅无法打开局面,还可能折损更多的有生力量。

 

 



本文摘自《战争事典035》



书写保加利亚沙皇——西美昂大帝一生传奇,看他以何等强硬手腕成为拜占庭人的梦魇,称雄巴尔干地区!  

详述毁誉参半的晚清名臣李鸿章,如何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迅速崛起!  

演义七分真三分假,让我们认识一个真实的三国英雄——姜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