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粮上市,供应增加,粮价照例会进入很长一段下跌行情中,结合中长期影响玉米价格走势的因素来看,利多的行情因素正在积聚力量…… 一、华北玉米阴跌 东北高价开秤 本轮华北地区玉米价格下跌持续中,目前企业收购的玉米一半以上都是新玉米,价格主流向1700一线靠拢。10月份以后夏玉米大量上市,预计后期玉米供给量较为充足,短期内不断叠加的供应压力主导当,玉米价格将持续阴跌一段时间。 东北产区现货价格稳中偏强,陈粮拍卖接近尾声,且部分深加工企业高价开秤,新季玉米价格整体预计初期偏高,但短期内深加工企业的库存充裕,且新粮10月中旬开始也将进入全面收获期,预计价格将走弱。 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截至9月26日,全国秋粮已收获24.1%,受近期黄淮南部、江淮地区降雨影响,进度同比慢1.7%。玉米已收21.9%,同比慢2.5%。27日陕西东南部、河南西南部将有小到中雨,不利于秋收作物收晒,预计会对新玉米上量及市场购销有影响。 国家粮食交易中心:10月份继续公开竞价销售临储玉米 (来源:国家粮食交易中心) 二、未来玉米价格走势? 今年是国内玉米市场化的第二年,但由于临储库存依然庞大、价补分离改革正在推进,加上产区深加工企业收购当地产玉米如何补贴、东北产玉米外运费用如何补贴等问题悬而未决,政策对价格的影响仍然不可忽视。 与此同时,在市场化加强的情况下,供应、需求、产区天气、市场心态、资金等对价格的影响力不断提高,稍有“风吹草动”,玉米价格就会随之起舞。 供应:今年总产下滑、库存数量庞大 但年度结余量在减少 综合分析今年国内玉米主要产区种植面积、天气条件及作物长势等,夏播玉米单产增加已经得到市场普遍认可,但由于种植面积下降幅度较大、春玉米单产也不理想,新产玉米总产量预计与去年持平,甚至略减。即便如此,由于临储玉米库存庞大,国内玉米市场供应还是无虞的。 王晓辉认为,政策推动下的区域性面积增减将成为影响玉米价格走势的重要因素。供应方面,今年要关注两点,一是东北和西北减产;二是黑龙江种植面积调减造成最便宜玉米数量减少以及辽宁干旱造成上市初期玉米数量减少。 “由于玉米深加工产能扩张迅速,今年国内玉米市场将第一次出现产不足需的情况。”王晓辉说。整体来看,对于减产,市场看法一致,分歧在于减产的幅度。当前,有预计减产500万吨的,有预估减产700万吨的,甚至有预估减产1000万吨的。 王晓辉认为,玉米市场的供需格局仍然是供大于需,只是年度结余量在减少。 中粮贸易玉米中心总经理助理柴小峰认为,今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的减幅超过去年,而单产的恢复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产量的下降。不过,并不是所有产区的单产都较为理想,内蒙古北部、辽西等地区5—6月出现干旱天气,华北地区出现高温天气,都影响了玉米单产,预计今年玉米总产量是下降的。 中国农业部9月12日公布2017年9月中国玉米供需形势分析: 需求:传统下游产品畅销 燃料乙醇全面推广,玉米库存消耗加快 目前,玉米需求旺盛。虽然新产玉米已经陆续上市,但临储竞价销售成交率仍然居高不下。 玉米深加工企业尤其是淀粉加工企业,采购玉米的积极性高涨,主要是下游产品如淀粉、果葡糖浆等十分畅销。很多大中型玉米淀粉、酒精深加工企业在东北扩大产能,很多机构也在东北建库、建厂,开展玉米业务。 据了解,黑龙江是我国玉米的重要产区,未来2—3年,该地区玉米深加工能力预计突破3000万吨。此外,部分大中型饲料、养殖企业也在黑龙江投资养猪业,未来某一天,该地区的玉米将就地消化、不再外流。而这,将影响玉米市场流通格局、价格涨跌等。 不过,中国淀粉工业协会秘书长魏旭明表示,预计未来两年,玉米深加工业开工率将呈先升后降趋势,部分新建产能可能出现开工不足的现象,企业也会出现新一轮的大面积亏损。在此背景下,行业兼并、重组、整合拉开序幕,落后产能遭到淘汰。这是行业螺旋式上升的机会,但要以社会资源浪费为代价。他呼吁,玉米深加工业不要“一阵风”上产能,不要受有关政策特别是补贴政策的影响而盲目投资。 玉米临储政策取消后,国家对玉米深加工业及饲料企业实施补贴政策,以确保临储政策改革的平稳过渡。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深加工企业加工去年省区内新玉米的补贴标准分别为300元/吨、200元/吨、200元/吨和100元/吨。目前,国家再度鼓励东北适当扩大燃料乙醇生产规模,并放宽外资进入玉米深加工尤其是燃料乙醇生产领域的限制。今年年初,东北三省及内蒙古饲料企业收购加工去年产玉米也列入补贴范围。 “玉米加工业的特点是产业链长,产品丰富,包括淀粉、淀粉糖、变性淀粉、酒精、酶制剂、调味品、药用、化工8大系列。玉米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可加工成的工业产品超过3000种,目前国内仅能生产100多种,未来发展空间很大。去年,临储改革后,玉米加工业的平均开工率为80%,较前一年提高近20个百分点。取消临储政策,玉米价格下滑,降低了淀粉及其衍生产品的加工成本,而东北三省一区实施玉米加工补贴,玉米淀粉加工全行业盈利。”据魏旭明介绍,中国淀粉工业协会的年报显示,去年,单位玉米平均加工利润在72元/吨,最高为143元/吨。 另据了解,去年8月1日,国家再度将玉米淀粉出口退税提高到13%,加上成本下降,进一步提振玉米淀粉出口。去年全年,我国玉米淀粉出口量为13.28万吨,同比增加5.90万吨,增幅为9.9%。今年截至7月,我国出口玉米淀粉15.3万吨,较2016年同期提升177%。今年全年,玉米淀粉需求量预计达到2450万吨,同比增长8.5%。 玉米淀粉需求增加,玉米饲用需求同样好转。雏鹰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王爱彦认为,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对我国消费者而言,猪肉是最重要的肉类,虽然其市场份额逐渐下降,但猪肉消费在农村仍然较低,猪肉市场具有进一步扩张的潜力。由于当前国内玉米价格较低,玉米饲料需求增长很快,而且小麦等替代品已被饲料原料市场挤压出去,玉米需求全面提升。 “我国是该通过进口玉米还是该通过进口猪肉来解决当前的饲料短缺问题,需要详细分析。国内玉米种植并不具备比较优势、居民偏好新鲜猪肉而非冻肉。因此,进口玉米更加具有战略意义、更加符合经济利益。”王爱彦说。 全国畜牧总站站长杨振海表示,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尽管当前玉米库存较高,但市场预期一发生变化,库存消化就将加速,当前的去库存速度就超出了预期。 “玉米产量从2007年的1.52亿吨增加到去年的2.2亿吨,增幅为44.7%。与此同时,播种面积从4.42亿亩增加到5.51亿亩,增幅为24.7%。玉米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杨振海表示,国内玉米市场已经由过去的供应不足向目前的供需基本平衡甚至阶段性、结构性过剩转变。此外,玉米收储政策在过去10年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实施到取消临储收购政策,再到实施“市场化收购 补贴”政策,国内玉米价格从高于配额内进口完税价格到与国外价格接轨,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 杨振海认为,玉米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玉米产业链条长,覆盖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具有率先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先天优势,是培育农业农村新动能的重要增长点。同时,玉米结构调整关系着农民的“钱袋子”和居民的“米袋子”,任务艰巨。围绕玉米结构优化,有关机构从生产和消费两端发力,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其中,主要是“一减三转”。一减是源头减量。三转是过腹转化、加工转化和能源转化。我国燃料乙醇产业诞生的最初目的就是解决陈化粮问题。随着政府对环保重视程度的加大,燃料乙醇在促进农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调整能源结构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多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明确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覆盖,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此举将进一步刺激燃料乙醇工业的发展,进而带动玉米消费。 大连北方国际粮食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吉龙也认为,推广燃料乙醇将对玉米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当前玉米需求的亮点在深加工业,而长远亮点在燃料乙醇业。 政策:临储玉米仍待消化 补贴幅度受到关注 目前,我国玉米市场仍处在由“政策市”向“市场市”转化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政策依然在发力。 临储玉米由于库存较大,其对市场的影响短期内很难消除。从临储玉米成交价格、数量等情况分析,出库数量、出库时间等因素左右着玉米价格的涨跌。在其被消化完毕前,玉米价格预计表现平稳,大幅涨跌的机会不多。 王晓辉认为,政策主导着市场预期,包括生产、消费、物流等方面。从基本面来看,玉米市场依然处在政策市的环境中。政策推动下的区域性面积增减成为影响价格走势的重要因素。 9月中旬,国家粮食局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召开全国秋粮收购工作会议。从会议内容来看,新产玉米上市后,有关机构正积极引导多元化市场主体入市收购。不过,产区政府是否对收购者进行补贴、东北产玉米外运是否还可以获得运费优惠以及针对种植玉米的农民如何发放补贴等,截至当前并没有确切的消息出现,上述因素对玉米价格的影响却是值得重视的。 中华粮网综合期货日报、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等综合整理
|
|
来自: gdworld的空间 > 《饲料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