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没那么无趣,人性没那么简单。

 garyhyz 2017-09-27

对于人性,古往今来人们对它的理解始终是既熟悉又模糊。作为人,我们对自己以及对他人的理解总是带有某种偏见性和主观性。《三字经》里说“人之初,性本善。”;荀子又说“人之性恶,其善伪也。”;先汉扬雄则说“人之性也,善混恶。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我们历代先人们对于人性的理解总爱停留于善与恶,忠与奸,或者仁义与暴虐。其实人性远远不是一个善恶奸佞的标签可以诠释的,这个世上没有绝对的善人,亦没有绝对的恶人,这是在人类有文明开始的时间轴上始终不变的定律。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本书里曾说过“人的性格归根结底是从来不会改变的。”是的,性格实质上是改变不了的。也许你曾经暴躁而现在变的温顺,但这终究只是你反应与行为的改变。当某件事物触碰到你根本的意志的时候,相信我,你内心真正所思所想的绝对不会因为你的经历和周遭的变迁而改变。但是人性则不同,我们的人性往往不太会触碰到我们的根本意志,反倒是与我们对于每一件事物的反应与行为关系更为密切。所以它极其多变,以至于有些时候我们对于自己的定位与认识都会产生错觉与不解。

其实这样的错觉与不解,无论是对于我们自己还是对于他人,都源自于我们人性中的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一个人往往喜欢将另一个人标签化。这种行为模式也许是因为艺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因为当一个艺术作品(无论是诗歌还是剧作)为了展现某一个角色的时候总是会将他想要表达的东西附着在一个角色上而将这个角色原本该有的其他东西忽视甚至抹去。这其实就是艺术最悲哀的地方,描述着一个个让人感觉有趣的场景,但是看客们殊不知,人性与现实要比这复杂的多的多,生活其实比艺术要更加的精彩。

对于人性所体现的各种行为,我不认为会有什么好与坏之分。其实在我们对别人评头论足的时候,想想如果把我们自己放在那样一个情境之下,又会做出怎样的抉择。这样的假设往往会把我们带向同一个地方,因为人性,何其多变又何其相似。说说我自己的感受吧。在我的心中有一个人,他虽然已经逝去很久但是我依然在通过有限的载籍去不断理解他认识他。有的时候我甚至无法分清他和我,因为我感觉我的“自我”是他给的。他就是大秦昭襄王嬴稷-一个经纬天下的雄主却同时又是一个有小人行径的王者。他平生素以王道治国,以兵道图天下。但是王道与兵道岂不相悖吗?一面是布施恩惠,一面是杀伐征战。难道一切的兵祸是为了一统天下从而给万千众庶一片王道乐土吗?难道不是出于臣服海内之民的私心吗?也许都有吧,也许这就是人性吧,既有大公无私的善念,又有图己名利的私心。要不然若不是为了早日克成帝业,长平何来那四十五万冤魂。所以对于一个君王来说,江山和仁义,取舍之间谁又能说得清呢?这难非人性吗?

现如今,我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将别人用一个看似合理的标签定义的死死的。这其实是一种极其浮躁的表现,是一种摒弃人性而变得机械的退化。是的,人的性格各有不同;但是对于人性,请不要让你的凭私臆断去胡乱定义,因为它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无聊。然而人性虽然千变万化,却也不是不可预料的。我在开头说过,人性更多的与人们对于某件事物的反应和行为联系更加紧密,那无非就是趋利,嫉妒,或者心怀仁义等等,需因情势而言。这些虽然对于复杂的人性无法下一个论断,但是却万变不离其宗,因为这些不正是所有人都拥有的吗?

“生活没那么无趣,人性没那么简单。”这句话是我从一个素未谋面的女神那里得到的。我虽涉世未深,却也是感慨万千。对于人性的理解,我依然在继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