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官方紧急提醒!这些鱼近期不要吃,广东已有6人中毒入院抢救(内附“毒鱼”清单)
2017-09-28 | 阅:  转:  |  分享 
  
官方紧急提醒!这些鱼近期不要吃,广东已有6人中毒入院抢救(内附“毒鱼”清单)2017-09-28?广东共青团9月24日晚广东珠海的黄先生一家
吃了在水产市场买回来的海鳗鱼后相继出现了上吐下泻的症状原以为只是普通的急性肠胃炎结果医生告诉他们是雪卡毒素中毒这种毒素比河豚还要强
100倍严重可能致死截至9月26日7点仍有中毒者在医院ICU病房家族聚餐食用海鳗6人中毒入院据中毒者之一黄先生介绍,自己和家人偶尔
会去市场购买海鳗食用。24日,黄先生在市场购买了两斤海鳗,当晚家里就焖着吃了。“吃完饭几个小时后,便陆续出现了身体不适。”据了解,
当时其家人的主要症状是上吐下泻,关节疼痛,身体发麻等。黄先生说,除了不吃鱼的小儿子,妻子、两个女儿、两名亲戚都中了招,被送到珠海市
人民医院。妻子因为吃了大块鱼腩,情况最为严重,被送到重症监护室观察。26日,有媒体记者在珠海市人民医院见到了因疑食用海鳗而中毒的市
民,目前,食用海鳗的一家人仍在医院治疗,大部分患者在输液,2名中毒者仍在ICU病房。经检查确认,这一家人很可能是属于雪卡毒素中毒。
而毒素的来源,极大可能是当晚食用的海鳗。食药监发出提醒25日,食药监部门发布提醒,呼吁市民尽量避免食用包括野生海鳗等大型珊瑚礁鱼类
,以免因雪卡毒素而导致中毒。食药监局部门介绍,大型珊瑚礁鱼类易聚集雪卡毒素,一旦食用后引起严重食物中毒,会出现口腔麻木、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主要为水样便)以及知觉麻痹或运动麻痹。而沿海地区常出现由于进食野生海鱼(珊瑚鱼为主)引起雪卡毒素中毒的事件,波及人数
较多,全球每年发生的雪卡毒素中毒人数达5万人之多。食药监部门表示,市民近期尽量不要购买易聚集雪卡毒素的鱼类,各餐饮单位切实落实食品
安全主体责任,立即排查风险隐患并暂停销售,防止食物中毒发生。一旦发生疑似食物中毒症状,要立即到附近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就诊。什么是雪卡
毒素据了解,雪卡毒素是一种脂溶性神经毒素,具有抑制钙离子作用,毒性非常强,比河豚毒素强100倍,是已知的对哺乳动物毒性最强的毒素之
一。毒性较高时食用有毒鱼肉200g即能致死。雪卡毒素主要分布于鱼的头、内脏、生殖器官,尤以内脏中含量为高,不易被胃酸破坏,高温加热
或冷冻均不能破坏雪卡毒素的毒性。为什么鱼类含有雪卡毒素雪卡毒素是一种海洋藻类毒素,由有毒藻类产生。生活在珊瑚礁周围海域的许多原本无
毒的鱼类摄入这类有毒藻类或其他浮游生物,造成雪卡毒素在鱼体内蓄积,并可通过食物链逐级传递。体积越大的鱼类,聚集的毒素越多。▲雪卡毒
素雪卡毒素属于获得性毒素,鱼体内含有雪卡毒素不具有明显规律性。每年3~4月份繁殖季节,珊瑚鱼需要食物多,体态肥美,味道也最鲜美,而
体内聚集的雪卡毒素也越多。有超过400多种鱼类可能蓄积雪卡毒素,海产市场和餐桌上常见可能含雪卡毒素的鱼类有海鳗等珊瑚鱼类、石斑鱼(
如西星斑、燕尾星斑、老虎斑、东星斑、苏眉)、梭鱼、黑鲈和真鲷等。含雪卡毒素的鱼类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南海诸岛等地。养殖类鱼类少有
雪卡毒素中毒事件报告。近期尽量勿食以下这些鱼!▲海鳗▲西星斑▲燕尾星斑▲老虎斑▲东星斑▲苏眉▲梭鱼▲黑鲈▲真鲷临床表现若出现中毒,
一般在进食后2~10小时出现临床症状,病程可持续2~3周,可出现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症状,部分患者有特症性的温度感觉倒错
表现。一般轻度中毒可出现口腔麻木、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主要为水样便)以及知觉麻痹或运动麻痹;中毒严重者出现血压下降,肌肉痉挛渐
至运动神经麻痹,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特征性温度感觉倒错表现为手触热物有冷感,放冷水中则有热感或电击样感觉。治疗方法目前尚无特效药物
,急救措施为迅速清除已进入人体内的毒物,如催吐、洗胃、导泻等,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等。预防措施1.尽量避免在3~
4月份(生殖期)进食珊瑚鱼。避免进食1.5kg以上深海珊瑚鱼,因为鱼体越大,毒素含量越高。避免进食深海珊瑚鱼的头及内脏(如肝、肠及
卵巢),这些部位带毒素较多。2.外购珊瑚鱼等深海鱼类最好放养15天左右,待毒素排除体外后再食用,可减少中毒机会。3.曾有过雪卡毒素中毒的人3-6个月内应避免食用海鱼。
献花(0)
+1
(本文系刘氏家庭藏...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