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传统粮仓、土圆仓、砖圆仓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的生产及储存具有悠久的历史,不管是民间还是官方。 农村老百姓的土圆仓 农村老百姓的土圆仓 土门岘乡苏堡村北川社,人民公社时期生产队的土圆仓,建于1964年,每座可装粮一万多斤。 底部通风结构 四方吴粮管所,1961年建立,始称四方粮点,1978年改称粮管所。 四方吴粮管所的砖圆仓2009年6月拍摄,两个砖圆仓中间部分是面库 如今的砖圆仓
土圆仓,结构简单,材料简单,就地取材,造型稳固,受力均匀,抗震防潮,防鼠防虫,美观大方等特点。 简单地说是一把泥、一把草的建筑,先夯实地基,在地基上用墼子或石块砌高约50公分圆形墙基,并留有均匀的通风口,主要是用来通风防潮,然后在墙基上砌土圆仓墙体。墙体是用草泥棒揉压错位盘旋砌成,草泥棒是在地上放些许碾场碾熟的长麦草,长麦草上撒适量生黄土,然后洒入适量水,用铁锹搅和,再用手盘揉成直径20公分高30公分的椭圆柱形草泥棒。砌墙的过程中,还要在最下面合适的位置留一个小出粮口,最上面留一个稍大的进粮口以及墙顶的四周留有比较小的通风口。一般砌上三层,要等到墙体风干到一定程度再砌三层,如此轮番达道一定高度,就可以箍仓顶了。 砖圆仓出粮口 砖圆仓进粮口 箍仓顶前先出雨沿,顶子也是用这种圆柱形草泥棒,如燕子磊窝一般,一层层错位箍成圆顶,每箍一层要等到草泥棒风干到一定程度再箍下一层,这个过程利用了草泥强大的粘合力,草泥棒是不会掉下来,最后在顶部留有直径10公分的圆形通风口。顶子的半圆球状显示了匠人的水平。最后在底部盘上高约50公分的圆形土炕,整个土圆仓里外裹上麦草粗泥、麦衣细泥、用石灰沙壁,用油毛毡或瓦片铺设顶部,装上出粮口的闸板,进粮口的挡板,通风口的纱网,顶端的防雨帽,一个土圆仓就建造成功了。
面库内部结构是一砖窑 砖圆仓顶部 四方吴的土圆仓
2009年3月拍摄。隐约有当时的字迹 2009年3月拍摄。
作者:会宁百川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