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诚邀。 首先我们先得明白‘上头’定义,什么是上头? 第一种——酒后头晕,心跳加速,面红耳赤 第二种——酒后头痛头晕,口干,恶心呕吐 甚至第二天头痛乏力,浑身不舒服 第一种情况—— 头晕 面红 “上头”反应 很多人都属于这一种,喝酒下肚五分钟(包括茅台、五粮液)立即心跳加速 满脸通红 神志清楚 但是头晕厉害 一两酒下肚就开始腾云驾雾了,这样的类型,在酒桌上最是吃亏,不少人甚至认定喝酒脸红的人,酒量才大,因此在酒桌上屡屡被劝喝酒。 要明白这种情况为什么会发生 我们先了解一下酒下肚后在我们身体的反应过程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酒后乙醇将在我们体内最终转化为二氧化成和水 10%的乙醇不发生任何变化,直接经过呼吸道、尿液、汗液排出体外。其余90%则要经过肝脏代谢,代谢过程是:乙醇→乙醛→乙酸→二氧化碳和水。而人体代谢乙醇的能力,主要由两种酶决定: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 有没有这两种酶是由基因决定的,酶的活性如何,和身体状态也有关系。如果乙醇脱氢酶的活性低,那么喝酒就容易头晕头疼;如果乙醛脱氢酶活性低,那么喝酒就容易脸红 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双低的情况下 酒精的代谢能力弱 喝酒越多,随着血液循环,乙醇会影响到大脑、心脏等器官。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耗氧量大,水分损失也大,所以会引起头晕、口渴, 所以下次遇到 这种朋友在喝酒时候 一定要控制好量慢慢喝 少喝点,喝的同时多喝水 第二种情况——酒后头痛头晕,口干,恶心呕吐 甚至第二天头痛乏力,浑身不舒服 从上面看酒精上头好像是由先天基因决定的,但是我们也经常看见很多常见混迹于酒桌的酒桌,难逢对手的酒仙,喝完后也头痛口干 第二天浑身乏力这种上头是什么情况呢?经研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主要有三种。 1:杂醇油 2:醛类 3:酸酯比例 一 杂醇油 酒里面含有非常多的微量成分,杂醇油就是其中之一。 研究跟踪发现,酒精并不会引起酒后头痛,人们酒后头痛与否,取决于酒中“杂醇油”含量的多寡;该物质会引起脑部血管收缩,从而造成脑部供血、供氧不足,引发头痛(即人们俗称的“上头”)。杂醇油在人体内分解代谢极慢,因此饮用杂醇油含量较高的酒后,可能第二天都还会头痛。 杂醇的产生主要是在酒的发酵过程产生,不同的工艺产出的酒杂醇含量不同,相对液态法和固液法的新工艺白酒,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杂醇相对较低,并且随着年份的增加,酒体的杂醇含量也会降低。 二 醛类 白酒中的微量成分中大约有12中醛类物质,他们有比较强的刺激性和辣感,日常喝的酒比较辣或者比较爆就是因为醛类物质引起的,但醛类物质对白酒香味的协调作用强是白酒中必不可少的。 研究发现游离的乙醛被吸收后,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刺激心脏和大脑,而且由于比较辣,还会刺激黏膜。所以饮用醛类含量高的酒,会导致口干舌燥,头疼、喉咙和胃不舒服 储存的基酒随着贮存时间的增长,游离状态的醛类会逐渐被取代,生成乙缩醛,辣味和刺激感都会降低,对人体的影响也变小。所以,储存时间长的酒口感更加绵柔,饮用感更舒适。当然成本也更高。 三 酸脂比例 酸脂比例的不协调,非常容易造成饮后的不舒适,酒体中酸脂分子和酒分子的结合程度也会影响酒的饮用感,酒体中的有机酸有利于乙醇在人体内进一步酯化。酯类对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可以镇静止痛,从而减轻头痛感,故纯粮固态发酵的酒酸脂比例协调,适量饮用后不易上头 但在某些液态法的酒中添加的香精 香料比如D-型乳酸乙酯就会上头。 最后老王总结一下: 1:乙醇在不同酒中都是一样的本身并没有什么差别,人对乙醇的转化代谢是由体内基因即两种酶的多少决定的,有的人海量,一斤哥 两斤哥都有,有的量比较少一杯就醉了,酒真正的差别在酒中的微量成分的含量、配比和平衡 2:好酒酒后反应比较好,主要是采用了好的粮食酿造基酒,并经过几年的窖藏,酒体内杂醇油和醛的含量降低,基酒酸脂比例协调,故在酒量范围内不会引起头痛乏力 3:市面上很大部分液态法勾兑白酒所添加的香精香料微量成分仅有二三十种微量成分 与纯粮固态的几百种微量成分相距甚远,酸脂比例不协调杂醇油和醛类的含量高也导致酒后容易上头,造成头痛,第二天乏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