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影节|伯格曼电影中的人、时间和信仰

 Cool_Learner 2017-10-01

  1212日晚7点,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陆绍阳教授来到了浙师大,给童鞋们带来一场精彩的讲座~
  作为浙师大中文系84级校友,同时也是我院兼职教授的陆绍阳老师,与师大颇有渊源。讲座一开始,陆教授就向我们讲述了自己重回师大,会见师友的经历,一幕幕回忆再次浮现时,陆教授有颇多感慨。




  陆教授此次讲座的主题为《伯格曼电影中的人、时间和信仰》,当谈到为什么要选择英格玛·伯格曼这位伟大的导演来作为讲座的主题时,陆教授赞道:伯格曼是电影史上不得不谈的一位导演,所有的电影节,只要有伯格曼在场,其他的导演就会黯然失色。




  讲座主要从伯格曼的的成长经历、电影中的人和他对上帝的信仰三个方面细细展开。陆教授说,伯格曼童年的不安全感导致了他通过电影来驱除心理阴影。他的父亲是是个保守的牧师,伯格曼就曾因为像尿湿床这样的过错而被锁在黑暗的衣橱中,这也导致他和家庭关系的紧张。他结过五次婚,然而这让他费尽了精力,跟子女也都不熟。伯格曼活跃了超过60年,但他的事业在1976年受到严重挫折,当时他被指控逃漏所得税。虽然他的罪名最终没有成立,但是他因此心灰意冷,并且自我放逐至外国八年。那也是他人生的转折点。




  随后陆教授举了《野草莓》、《犹在镜中》、《处女泉》等例子。这些作品反映了伯格曼一生对上帝信仰的反复变迁的过程,他时而信仰,时而怀疑。这种矛盾表现在电影中就成了痛苦的追问,永远没有答案。但伯格曼最后还是皈依了上帝,长眠在法罗岛上教堂墓园宁静的一角。这位长期质疑宗教,和上帝恩怨纠缠一生的大导演,最终还是回到了上帝身边。




  紧接着自由提问环节开始,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举手向陆教授提问。陆教授,关于人生未来该如何选择?”“陆教授,您能推荐对你影响最大的几部电影吗?”对于同学们的问题陆教授一一进行了回答。他说道,大学本科他读的是中文系专业,因在那个年代受到了《红高粱》等优秀的电影艺术的熏陶,感受到了演员鲜活的形象在银幕上跃然于纸上的魅力,从而萌发了进入北影、中戏等学校学习导演的意向,因此他进入了电影的行业。他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所以想要出去看看,这就是他做出的人生选择。对于电影,陆教授推荐了《黄土地》等三部电影,并对三部电影都做了简单地介绍。




讲座只有短短两小时,但在陆教授的带领下,我们穿越了伯格曼电影中幽暗的哲理,了解到了一位电影大师的魅力,可谓受益匪浅。


图片/文字:费辰

编辑:蔡立扬


请点击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