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三丰《大道论》疏注之九孔德

 彩票大仙王 2017-10-01
   [原文]
     
   仲尼1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又曰: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不仁不义莫若于狂贪妄想。胡氏2曰:志于道,则外物不足以累其身。《悟真》曰:若会杀机3明反复,始知害里却生恩。是知还丹,必先绝欲。勤于杀机者,刻刻有灵剑4在手,外欲乍生,勿容纵意。久久纯熟,对镜无心,即可行反本归根之道5。《易·翼》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反复之道得,长生之果证也。故不勉而行之。
     
    [
注释]
    
    1、
仲尼:即孔子。
    2、
胡氏:南宋有经学家胡安国(1074——1138),以治《春秋》见长,自称其学多得于程颐之书。又有理学家胡宪(1086——1162),深研二程学说,隐居不仕,力田卖药为生,深受世人敬重。朱熹从其学之最久。以三丰先生之思想、性格,胡氏当指胡宪。另,宋元之际,还有胡长儒、胡一桂、胡炳文等经学、理学家,存此备考。
    3、
杀机:此有两重意思。一指人的欲念滋生为杀机,一指欲念生时制止欲念的时机为杀机。人生欲念必耗精气神,耗损精气神就会危及生命。此属自我慢性自杀。欲生时即为杀机呈现。以制止欲念滋生的反自杀来对付自杀,处于在同一机会上,故反自杀意念的出现也为杀机。如后勤于杀机一句,则主要指反自杀意念。以正杀邪,以静杀动。
    4、
灵剑:即真意,也指正气。真意不动即保持正气。
    5、
即可行反本归根之道:指静坐守炼之功。古之修道者专业性强,故严格遵守功夫次第,先行炼己修炼心性。此步功夫不须静坐,主要在日常生活中修为。当心性修炼到一尘不染,万念俱泯,再行静坐之功,易得玄牝,进道就不再费力费事了。
     
    [
文译]
     
   孔子说:不行下义,它即是很富有并且身份很高贵,对我来说,也把它当浮云那样看得很淡薄,而且很短暂。又说:既然一切体现着仁,当然就不应该让不仁的东西加在自己身上。在我看来,不仁不义莫过于就是欲望的贪婪和思想的极端自私了。胡氏说:只要心志时时刻刻不离开道,那么身外一切事物都不会拖累身心。《悟真篇》说:如果领会到了自己杀害自己的根源是什么,这种动机又会在什么时候发生,又能明白怎样制止它,而且能够将它反归回根源上,这时你也就知道,害你那根源,也是生你养你的大恩大德。 这根源就是一个字。而欲的根基是神。滋欲而伤神,伤神而耗气。由此可以看出,要想返还生人养人的金丹,必须首先断绝人的欲念。勤于在欲念生发时采取无情扼杀的人,时时刻刻都会有真意正气的灵剑在手。只要对外的欲念一萌发,立即采取斩杀,丝毫也不容许欲念之心放纵。久而久之,这种断杀的意思占了上风,欲念就渐渐消退,以至于无。无到什么程度?无到对着镜子看自己,也不会生出一丝念头来。到了这种程度,就可以进入静功的高级阶段,即可行返归生命根本的功夫了。《易·翼》上说:终日保持阳而又阳的先天正气,这就是返归恢复到生命根本的行为准则。这种返归恢复生命根本的方法一旦获得,长生不老的效果也就会得以验证。到了这种功夫阶段,一切都顺顺当当,自然而然,自己也不需要鞭策自己,就会一直往前修去。
     
    [
理解]
    
   在道德家看来,宇宙万物都是自然所造,万物的本身并不是属于自己的,而是属于自然的。既然都是属于自然的,那自然也包括我们的肉体在内了。连我们的肉体都是属于自然的,并不是我们可以自私的,那我们对身外之物的贪求又有什么价值呢?如果说人生有价值追求,那首先应该追求造化我们同时也造化万物的道。道生万物,体现了它贵生的,人也应当效法道而贵生。但这种贵生是合于大道之德的贵生,是大公无私的贵生。因贵生而大公,因大公而合道,因合道而永生。如果说修道也有私,这私就是道之私。这种私只是一种存在而已,是无私之私。就如说太阳也有私,太阳的私就是聚热聚光。它若不能聚热聚光,也就不能发热发光。太阳所体现的也正是道的无私之私。
   
道因为贵自生也贵他生,所以从人的道德价值观出发,儒家赋以仁义说。仁义者也可以富,而且贵,这是以无私的仁义而获得。获得之后又可以这富与贵去广行仁义。这是一种自的良性循环,就像太阳,因为它具有仁义的吸引力,太阳系的行星才围着它转,太阳系内的物质才会被它吸附去,它的质量才会保持得比任何一个行星要大。正因为它具有最大的质量,它才会把更多的光和热洒向各个行星。没有太阳的仁义,就不会有地球,更不会有地球上的人。现在有些学道的人,思想固然纯朴,但很幼稚。他们评判一个传道者真假好坏,往往仅是看要不要钱,要钱多少。却不知君子也爱财,钱财中文章大哉!大千世界,真真假假,好好坏坏,自当以我之理去详加评断也。
人与人,如果说都是自然物中的一员,那么人效法自然、效法道的价值,就是安守本分,顺乎自然。一个人,维持个体生命所需的物质并不太多。而且,大自然在一个地球这样的同一时空中造化出一定数量的人,时空中的物质对于每个人的享用也应该是均等的。凡过多的占有,都是违背公均的天意,故也难逃脱公均天意(自然规律、法则)的惩罚。例如说,大道以先天元气造出了人,同时也分配给了这个人一定先天元气的限量。人如果保持这先天元气的限量不损耗,生命就不会终止。损耗的慢,生命就会慢速终止;损耗的快,生命就会快速终止。而损耗先天元气的罪魁祸首,那就是人的欲念。按照道家自然万物生成说,气生精,精生神。而一般自然物或低等生物,它们的神是朦胧地顺乎自然,而唯有人的神是可以醒明地超乎自然。人的神因极化而形成为
或要问,人无欲还能是人么?回答肯定不是。关键在于,道家批驳的是有特殊定义的。如《说文解字》曰:欲,贪欲也。”“字的构造从为会意,指不满足;音余,为形声。
   《道德经·第一章》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这里的无欲” “有欲就指的是有贪欲或是无贪欲(注:我的这种解释和别家是不一样的,下面我要讲到这种解释的依据)。为什么这样解释呢?因为老子在《道德经》的开篇讲的就是道的玄妙性。他也同时告诉了人们认识道的玄妙方法:保持无欲的心态,就会感知道的玄妙;而时常发生贪欲心理的时候,以道家的眼光看,那是人将道赋予他的生养玄妙范围超出了极限。尽管如此,的表现仍反映了道的玄妙,因为它根植于道的玄妙根本之上。常有欲,以观其徼,就是道良性作用于人的极限、边界。徼,即边界、辖境之义。反过来说,正因为人类有了贪欲,才促使人类的圣哲们从贪欲着手研究,反证出道的存在。贪欲给人类自身带来了灾难,迫使人类进行自我反思。反思带来对真理的探索追求,道的客观存在性便被揭示出来。     
     
是什么呢?《道德经》里举出了许多例子。如尚贤贵难得之货、贪五色五音五味驰骋田猎,如此等等。根据这些例意,我现在可以给下个准确定义,即:欲,是人在精神和物质享用条件处在自我认定的劣势情况下,现实不可能满足其改变劣势,而表现出的一种急切获得优势条件的不可遏制的冲动思想情绪(并伴随相关的生理反应)。由此可以看出,人的身心自然的,正常的需要,不是贪欲之。这种自然的、正常的欲,一方面指本能需求,一方面是对现实的理性认可。
   
有人或许又要问:人类如果从当初就不生发出欲望,人类的文明怎么会发生的呢?今后的人类又怎能再向文明前进呢?因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都是欲望所带来的呀!说错了。人类的文明进步不是带有贪婪的所造就,而是理想所造就。理想与欲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理想之想重在上,理想是不断探索规律,适应规律,表现规律,从而在掌握规律中使人类自身得到文明进步,并不断向前发展。而欲(贪欲),不过是人类在理想前进中伴随着的,同时又被不断抛弃着的精神糟粕。否则,社会有欲会害社会,民族有欲会害民族,国家有欲会害国家,单位有欲会害单位,家庭有欲会害家庭,个人有欲会害个人。国家发动侵略战争,地方推行保护主义,官僚的腐败,家庭的横泼,个人的犯罪,其导致的惨痛后果下场,由古至今,无不清楚地说明了这一事实。
   
自然有无限时空,道也有无限层次。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政治有政治之道,经济有经济之道,人伦有人伦之道,养生有养生之道。仙道家是化万道归于养生一道。故无欲,能观道妙,且借道妙以成生命神奇之变化;故无欲,就不超出道设置给人生命的玄妙规范。只有不超出这玄妙规范,因而就能够合道而成道。这不也是很浅显的道理么!
   
关于勤于杀机的说法,这是对初学道者而言的。如果对贪顽不化的不能勤杀,它岂能轻易被降伏,故必当无情斩杀。而当已不生时,也就用不着了。实际上,在内丹功中,欲是首恶,必当用杀。而除了欲之外也还存在非的杂念,它们与欲的性质不同,不是敌人,但从心灵的彻底净化上,它们也是不允许丝毫存在的,但清除手段却不同。依我的归类,根据性质之不同和层次之递进,除欲当杀外,可采取责、劝、悔、退、化之各种。之后才能做到对镜无心。对一般人而言,这个修炼过程很艰难也很漫长。所以三丰先生特言久久纯熟。绝欲,寡念,清心,被称为炼己功夫。古人以其在身内的心神上下功夫而称为内药,又有以其心神由外收内而称为外药。总之认为,炼己最难,还丹最易。这都是修炼实践中的最真实、最深切的体悟,绝非戏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