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病史:男,64岁。憋闷1周。 胸部CT:前中纵隔内巨大软组织肿块影,病灶居中略偏右侧生长,边缘清晰,增强扫描动脉期实性部分轻度不均匀强化,病灶内见点条状强化血管影,静脉期病灶进一步强化(图1-6)。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诊断:胸腺类癌 诊断依据: 本例血管受侵、外移(绿箭),提示病变来源于纵隔,与邻近血管前脂肪间隙模糊消失,提示为恶性肿瘤。 患者为老年男性,生殖细胞肿瘤可除外。 本例病灶内见钙化(红箭),未经治疗的淋巴瘤钙化罕见;病灶内大片坏死,淋巴瘤少见; 恶性淋巴瘤中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及T细胞淋巴瘤也可以有液化、坏死、囊变区,发病年龄多为年轻人,病灶居中向两侧生长,多呈多结节融合表现,纵隔、腋窝、颈部可见肿大淋巴结,增强扫描为轻中度强化,可见环形强化影; 本例坏死区边界不清,而淋巴瘤坏死区边界多清楚; 以上几点可除外淋巴瘤诊断。 病变居中偏右,需考虑胸腺来源肿瘤,体积较大的胸腺软组织肿块胸腺瘤少见;瘤内的大片坏死亦少见于胸腺瘤,胸腺瘤内低密度改变多呈小片状或裂隙样,常见胸膜或心包结节或肿块样增厚,部分胸腺瘤可出现重症肌无力。本例为大片状低密度坏死区,不支持胸腺瘤诊断。 胸腺癌的体积大于胸腺瘤,一般呈均匀的软组织密度,较胸腺瘤更常见低密度坏死区,与肿块大小不成比例,纵隔内血管侵犯常见,簇状及点状密集钙化为胸腺癌所特有,一般无血管样强化,本例不能完全除外该诊断。 本例增强后强化明显且呈渐进性强化,其内片状低密度坏死区,坏死区边缘模糊,坏死区范围与肿块大小成正比;肿块内见管状或线状血管样强化(蓝箭),为胸腺类癌特点,胸腺癌和胸腺瘤几乎不会出现;结合胸腺类癌30%可见钙化,故首先考虑该诊断。 患者术后病理:镜下见肿瘤细胞圆/卵圆形,中等大小,部分偏大,染色质细,多数见核仁,胞浆丰富,核分裂易见,细胞呈巢状或分叶状排列。免疫组化:CKpan+,Syn+,CgA+,CK5-,p40-,CD5-,TTF-1-,CK7-, ki-67+约20-30%。符合胸腺不典型类癌诊断(图7)。 图7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