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嵩开课啦(63)

 hgl_0701 2017-10-02



 

简单病史:男,64岁。憋闷1周。


胸部CT前中纵隔内巨大软组织肿块影,病灶居中略偏右侧生长,边缘清晰,增强扫描动脉期实性部分轻度不均匀强化,病灶内见点条状强化血管影,静脉期病灶进一步强化(图1-6)。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诊断胸腺类癌


诊断依据

本例血管受侵、外移(绿箭),提示病变来源于纵隔与邻近血管前脂肪间隙模糊消失,提示为恶性肿瘤


患者为老年男性,生殖细胞肿瘤可除外。




本例病灶内见钙化(红箭),未经治疗的淋巴瘤钙化罕见;病灶内大片坏死,淋巴瘤少见;


恶性淋巴瘤中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及T细胞淋巴瘤也可以有液化、坏死、囊变区,发病年龄多为年轻人,病灶居中向两侧生长,多呈多结节融合表现,纵隔、腋窝、颈部可见肿大淋巴结,增强扫描为轻中度强化,可见环形强化影


本例坏死区边界不清,而淋巴瘤坏死区边界多清楚


以上几点可除外淋巴瘤诊断。




病变居中偏右,需考虑胸腺来源肿瘤,体积较大的胸腺软组织肿块胸腺瘤少见;瘤内的大片坏死亦少见于胸腺瘤,胸腺瘤内低密度改变多呈小片状或裂隙样,常见胸膜或心包结节或肿块样增厚,部分胸腺瘤可出现重症肌无力。本例为大片状低密度坏死区,不支持胸腺瘤诊断。




胸腺癌的体积大于胸腺瘤,一般呈均匀的软组织密度,较胸腺瘤更常见低密度坏死区,与肿块大小不成比例纵隔内血管侵犯常见簇状及点状密集钙化为胸腺癌所特,一般无血管样强化,本例不能完全除外该诊断。




本例增强后强化明显且呈渐进性强化,其内片状低密度坏死区,坏死区边缘模糊,坏死区范围与肿块大小成正比;肿块内见管状或线状血管样强化(蓝箭),为胸腺类癌特点,胸腺癌和胸腺瘤几乎不会出现;结合胸腺类癌30%可见钙化,故首先考虑该诊断。




患者术后病理:镜下见肿瘤细胞圆/卵圆形,中等大小,部分偏大,染色质细,多数见核仁,胞浆丰富,核分裂易见,细胞呈巢状或分叶状排列。免疫组化:CKpan+,Syn+,CgA+,CK5-,p40-,CD5-,TTF-1-,CK7-,

ki-67+约20-30%。符合胸腺不典型类癌诊断(图7)。


图7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