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觅梅泾河畔的同学少年

 幽湖落云 2017-10-02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从东市河至思家桥港段几百米长的梅泾河,从北往南有孟家园、雷家潭、陆家桥港、北苏浜、南苏浜、万兴桥港等支流小浜,其中的陆家桥港和万兴桥港,是砌有石驳岸的支流河道,原来都是镇区的河流,那时已经成了死浜。


梅泾河沿河而居的人家已不多。以迎凤桥为中点,北段仅西侧柳岸街有几十户人家,东侧都是耕地。南段迎凤桥至女儿桥两岸也没有房屋,过了女儿桥后,东西两侧才有上百户人家。


梅泾河西岸两百多米长的柳岸街,沿河有十多个河埠,一到夏天的下午,就成了孩子们戏水游泳的乐园。我家门前的一段梅泾河,水不深不宽,河底也没有污泥,游泳戏水的小孩特别多。


那时濮院镇上还没有救生圈,不会游泳的小孩下水后,或由大人在一边教,或是用手抓着一与块长木板,昂起头双脚拼命击水。累了就浸在水中又凉快又开心。会游泳的小孩,从河的这一岸边游到另一岸边来回游,或在河中间最深处钻入水中潜游。河面也不过十几米宽,加上河水最深处也只一米多一点,游不动了可以站在水中,真的十分安全。


从我家的仲姓老宅往南的一段梅泾河,河面要宽一些,五六十米处是迎凤桥。水性好的小伙伴,几个人一起游到迎凤桥不到的地方后,都要调转身往回游。过了石桥是一个很大很深的漾潭,这里是梅泾河与东西向的陆家桥港交汇处,也是小孩们游泳戏水闻之色变不敢去游水的地方。


迎凤桥畔的石柱

迎凤桥是一座单孔古石梁桥,横跨在梅泾河上。桥面是三块石板,宽不到三米,长也不过五米。迎凤桥西堍连接一条东西向的废墟堆中的小路,往西与归家湾、大街相交,直通往南横街。迎凤桥东堍连接陆家帮岸,往东连通古石条街,一直往东跨过幽河桥港上的长木桥,是嘉兴县地界。陆家桥港连接幽湖桥港与梅泾河,那时陆家桥港北岸的陆家帮岸,已经十分荒败,只在石条街至迎凤桥的中间位置,有十几间几进深的大宅,东西两边都是荒地。陆家帮岸的南岸,则完全是一片荒芜的土地,长满了各种树木。


漾潭的东南岸边,立了一根白色石柱。听大人们说,这个漾潭水很深,以前经常淹死人,小孩去这个漾潭游泳,淹死鬼会把人拉入水中淹死。后人立了这个石柱警示玩水的孩子:不要在这里游泳。听说在女儿桥南面梅泾河与南苏浜交汇处,也立有这样一根白色石柱。


对迎凤桥漾潭淹死鬼的恐惧,时时留在我的心中。一般在晚上天黑后,我们一个人都不敢走上迎凤桥,要去梅泾河对岸,都要约上几个同伴一起去。


淹死的以拉人下水讨命,毕竟是一种迷信。那时我们这些小孩不懂也不敢去试试看。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在黑夜的迎凤桥上,大胆地“不怕鬼”了一次。


记忆中一次夏天的晚上,我大约十岁。晚饭后随小学同学项进法去他家的梅园。梅园在濮院镇东南郊的大场(地名)边,从我家去梅园,走过迎凤桥沿陆家帮岸往东,折南走过陆家桥往南就到。


我和同学在他家梅园里采成熟的梅子吃,玩得很开心。夜已深,天漆黑一团,该回家了,同学说他今晚睡在梅园,不回家了。好在路不远,同学借我一个手电筒,我兴冲冲地哼着歌曲沿原路回家。


走到迎凤桥东堍,我突然想到了这石柱,心里一阵紧张和害怕,于是快步上桥。三脚两步踏上桥面,猛听见桥下传来一阵哗哗的水声,那时我真的有点迈不开脚步了,吓得一下子扑在了桥面上。


桥下一阵阵巨大的水声,唤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不知从那里借来的胆子,我虽然不敢站起来俯视桥下,但我还是趴在桥面上,从木头桥栏杆下将头伸出桥面,用手电筒照向桥下面有水声的河中。手电筒光下,只见到一条一尺多长的大鱼,在桥墩下来回游动,不时用身体去撞桥墩石块,发出阵阵哗哗水声。


后来,我讲给同学项进发听,他说是鲤鱼在产籽。


东港厂的梅泾河

因母亲生病开刀后身体虚弱,我这个长子既顽皮又不懂事,常与相差两岁多点的弟弟吵架,一九五八年秋天,家里让我去吴江县震泽镇外婆家上学,我离开了故乡濮院镇,告别了梅泾河。


一九六〇年秋季,我小学毕业,考取了震泽中学。外婆要去天津舅舅家照料孙子,父母亲又把我接回濮院,转到桐乡三中上初中。那时我家已搬到东港厂万兴桥弄,又回到了悠悠梅泾河畔。


濮院镇南河头女儿桥南梅泾河两岸,有很多初中的同班同学。梅泾河西边归家湾、女儿桥街、东港厂,梅泾河东边横屋街、大场,有八九个同班同学。还有一些比我高年级的同学,三中中午放学时,从归家湾往南的学生,少说也有十多人。一到夏天放暑假,女儿桥南的梅泾河,则成了我们中学男生的天然游泳池。


从女儿桥往南的梅泾河,河面比较宽,两岸都有人家,还有很多河埠。女儿桥南约二百米处西岸的洪合粮站段,河道特别开阔,也特别深,大概是停靠运粮船,而特意挖深了河道,修筑了宽大的河埠石阶,沿河还盖了大片粮站房子,真是又遮太阳又凉快,是我们东港厂一带中学生游泳的最佳地方。河对面是连片民房,有不少小河埠,女儿桥堍、横屋街一带的中学生,也都在这里下水游泳。而女儿桥南梅泾河两岸同学少年的男孩子,少说也有二十多人,每到夏天都在这段梅泾河中游泳戏水吵闹。


现在回想起来,此情此景犹在眼前。(待续)

【作者简介】钱维钧,濮院人,桐乡市第三中学1963届初中毕业生,现居崇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