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基层医师公社整理
小儿在解剖、生理、病理方面有明显的特点,体内许多重要脏器、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生理功能未成熟,解毒功能较差,对许多药极为敏感。在临床运用上,稍不留神,就容易出错。
下文列举了临床诊疗中常见的几个典型病例,并进行了评价分析。
病例一:关于四环素类药物
患儿,女,15岁。因年幼时服用四环素类药物,导致牙齿变色,呈黄色、灰色,严重影响牙齿外观,到医院口腔科要求对四环素牙做治疗。
该院给予牙齿的脱色,经治疗,该患儿四环素牙脱去灰色、黄色,牙齿外观得到改善。
评析与教训
四环素药物是光谱抗菌药物,20世纪六七十年代,被当做抗菌消炎的首选药物。许多儿童都曾服用过,最终形成四环素牙。
鉴于四环素类药物对牙齿有严重影响,现在不允许用于儿童,但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村仍有乱用现象。
另外,四环素类药物可通过胎盘屏障与发育中的胎儿牙齿结合,生成四环素帐磷酸盐复合物,在胎儿牙本质小管内沉着,使牙齿变色。
在怀孕后期、婴儿以及8岁以前使用四环素药物,会造成永久性牙齿变黄。因此,除非其他药物无效或禁用,妊娠和授乳期妇女、8岁以下小儿不宜使用四环素类药物。
病例二:关于磺胺药物
患儿,女,8岁。因咽喉疼痛、发热、乏力到乡镇卫生院就诊。
医生诊断为咽炎,给予复方新诺明片,每次1片,每日2次。服用5天后,患儿出现尿频、尿痛、尿液浑浊现象,到县级医院治疗。
询问病史,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红细胞(+++),考虑与患儿服用磺胺药物有关。
嘱其停用磺胺药物,大量饮水,同时碱化尿液,增加磺胺在碱性尿中的溶解度,使排泄增多。
给予止血药物对症处理及支持疗法,经治疗患儿好转出院。
评析与教训
近年来,由于病原菌对磺胺呈现耐药,复方新诺明主要用于敏感菌株所致的尿路感染、肠道感染、2岁以上小儿急性中耳炎等。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肝肾功能还不完善,药物代谢能力差,应慎用导致血尿的药物。磺胺可引起结晶尿、血尿和管型尿,损害肾功能,儿童应慎用。
新生儿的乙酰转移酶系统未发育完善,磺胺可与胆红素竞争在血浆蛋白上的结合部位,磺胺游离血浓度增高,核黄疸发生的危险性增加,新生儿及2个月以下婴儿应禁止使用。
本例用药适应症也存在不妥,磺胺类药物治疗咽炎不易清除细菌,中耳炎、A组溶血性链球菌扁桃体和咽炎等疾病不宜选用磺胺作为治疗用药。
病例三:关于庆大霉素
患儿,女,5岁。因腹痛、呕吐、突然失语入院。其母反映该患儿在此之前由于腹痛,到附近诊所就诊。
诊断为:肠炎,给予庆大霉素4万单位肌注,用药约1小时候患儿出现呕吐,继而出现失语、呼之不应。
既往体健,查体:体温37.2℃,心率128次/分,呼吸20次/分,神清、表情淡漠、失语,舌僵直。肌张力偏低、痛觉消失、膝反射正常。
诊断:急性胃炎、庆大霉素中毒。给予维生素C、维生素B6静脉滴注,静脉补液,经过对症处理和支持疗法,患儿哭声有无到弱到正常,说话变流畅,尿常规正常,治愈出院。
评析与教训
庆大霉素属氨基糖苷类药物,可能引起听力减退、耳鸣或耳部饱满感等耳毒性反应,也可发生血尿、尿少,也有神经肌肉阻滞等不良反应。
本例使用庆大霉素出现失语、痛觉消失、肌张力下降等,是庆大霉素对神经肌肉接头的阻滞作用导致。失语也可能是庆大霉素对横纹肌的直接抑制作用使喉内肌瘫痪。
鉴于庆大霉素的毒副作用,加上小儿肝肾等组织器官尚未发育完全,使药物的半衰期延长,更易在体内积蓄产生毒性反应。所以,在儿科应慎重使用,特别是早产儿及新生儿。
病例四:关于大环内酯药
患者,男,10岁。因发热、咳嗽,口服阿莫西林分散片病情未得到改善,咳嗽频繁加重、自查体温38.5℃,到医院就诊。
查体:体温38.4℃,心率23次/分,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92次/分、律齐,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考虑肺炎支原体感染。给予乳糖酸红霉素、维生素B6加到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用药后患儿体温正常,咳嗽明显减轻,但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现象。立即停药,给予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三磷腺苷等药物治疗后,患儿仍有轻度耳鸣,但是听力逐渐恢复,电测听示听力正常。
评价与教训
红霉素类是大环内酯药物,可作为青霉素过敏患者治疗某些感染的替代用药,也是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军团菌等感染的有效药物。
该类不良反应以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多见,引起耳毒性少见,主要为乳糖酸红霉素静脉滴注偶可损伤第八对脑神经引起耳鸣和暂时性听觉障碍,常发生于用药3-8天,一般情况下停药可恢复。
大环内酯类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剂量大小有关,耳毒性多在剂量过大,肝肾功能损害时出现。
本例使用常规剂量乳糖酸红霉素静滴,引起耳鸣、听力下降,可能与静滴速度过快、个体差异有关。在临床上使用应掌握适应症、用药剂量、用药途径,减少静滴,特别是大剂量。使用中出现异常时,立即停药并妥善处理。
大家在平时工作中,遇到过或听说过哪些药物不良反应,也可以在下方留言,一起讨论。
本文由基层医师公社整理自《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典型病例分析》(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郭淑敏主编)